補袞

補袞(bǔ ɡǔn)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出自《詩·大雅·烝民》。

基本信息

補袞(bǔ ɡǔn)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漢·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仁皇,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袞之嘉謀。”宋·謝伋《四六談麈》載:“丁晉公謝表云:‘補仲山之袞,雖磬一心;調傅說之羹,難諧眾口。’” 明·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袞,半生孝道成虛局。”《清史稿》:“上諭曰:‘覽大學士所奏,老成忠懇,補袞陳善,朕皆嘉納焉。’”

2、唐代對補闕的別稱。 宋·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侄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