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擬迷孔菌

裂擬迷孔菌

裂擬迷孔菌是隸屬於多孔菌科的真菌,擔子果一年生,無柄,木栓質。生於闊葉樹上,如樺、赤楊、柳等樹上。稀生於針葉樹上。木材白色腐朽。主要分布在中國、英國、挪威、瑞典、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還有其他國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裂擬迷孔菌
拉丁學名Daedaleopsisconfragosa(Bolt.:Fr.)Schroet.
參考文獻krypt.Fl.Schles.3:493,1888;

真菌真菌

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448,1979;
Gilbertson&Ryvarden,NorthAm.Polyp.1:226,Fig.104,1986.
同物異名BoletusconfragosusBolt.,Hist.Fung.t.160,1791.
Daedaleaconfragosa(Bolt.:Fr)Pers.,Syn.Meth.Fung.p.501,1801.
TrametesconfragosaLloyd,inYasuda,Bot.Mag.Tokyo31:60,1917;Teng,FungiofChina,p.377,1996.

形態描述

擔子果一年生,無柄,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或近扇形,扁至墊狀,2.5-7×2-12cm,厚0.5-2cm,表面近白色到淺黃色,有時基部呈褐色,初期有細絨毛,後變光滑,具同心環紋和放射狀縱條紋,有時具小疣;邊緣薄而銳,顏色較深並稍內卷。菌肉近白色至淺褐色,厚1-8mm。菌管與菌肉同色,長4-14mm,基部有時呈迷宮狀,邊緣呈招狀並有少數分叉,褶間距約1mm。孔面與菌蓋同色或稍暗;管口略圓形,每毫米1.5-2個,薄壁常呈鋸齒狀。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透明,薄壁,具鎖狀聯合,直徑3.5-5μm;骨架菌絲無色,壁,直徑3-6mm;纏繞菌絲無色,厚壁,分枝,直徑1.5-2.5μm。
擔孢子圓柱形,稍彎曲,透明、平滑,7-10×2-2.5μm。子實層中有樹枝狀絲,可突出子實層外。

生態環境

生於闊葉樹上,如樺、赤楊、柳等樹上。稀生於針葉樹上。木材白色腐朽。

中國分布

河北琢鹿,16123。山西,19531IX,劉波采,18624。江蘇南京雞鳴寺,7943。湖北神農架,46124,46657。江西武功山,16124。廣西凌樂老山,20734,20736。四川米亞羅,29669。陝西太白山,23545。甘肅天水關山,10113。新疆瑪納斯大白楊場,21330;鞏留莫合,25048。

世界分布

中國、英國、挪威、瑞典、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還有其他國家。

討論

本種是一個多變化的種類。它與Daedaleopsistricolor的區別為後者擔子果近韌革質,菌蓋呈紫褐色到栗色,子實層體褶狀。

盤點多孔菌科的生物(一)

多孔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子實體多種形狀,平伏、帶菌蓋,有柄或無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革質、木栓質或木質。菌肉通常無色或褐色。菌絲體有一體型、二體型和三體型。子實層生於菌管內。本期為第一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