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達

背景

對於一些已開發國家為何極力要讓中國變成“已開發國家”,一些專家也對其背後的原因進行了解讀,並對中國應該如何讓世界認同自己還是開發中國家的定位提出了建議。

謹防被已開發國家“捧殺”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個國際組織或國際公約改變了它們對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的定義。但是,在國際貿易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中,的確有些國家、特別是一些已開發國家,試圖要求中國放棄作為開發中國家應該享有的一些優惠條件,或者要求中國承擔-些已開發國家應渡承擔的責任。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是一些持有類似“中國威脅論”觀點和想遏制中國發展的別有用心的人在作祟。原因之二是有些國家想在國際經濟利益博弈中迫使中國多作出一些犧牲,使他們本國受益。還有就是一些已開發國家想在一些重大國際談判中挑撥中國與其它開發中國家的關係,從而分化開發中國家。
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朱炎:我覺得已開發國家有它們的意圖。第一,把中國說成已開發國家以後,用已開發國家的規則來要求中國,或者說在某些方面承擔和它們同樣的責任。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很多國際事務中應該由已開發國家承擔的責任,他們沒有力量來承擔,所以“捧”中國來替他們承擔責任。第二,就是捧你一下然後把你打壓下去,就是“捧殺”,比如要按照已開發國家的要求減排,那中國就要犧牲將來的經濟發展。第三,中國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了,儘管還不是已開發國家,但是已對世界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在世界經濟的規則、秩序的露建當中,中國應該發揮作用,我覺得這是一個有積極意義的因素。

讓世界更了解複雜中國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教授路易斯・安東尼奧・保利諾:我認為唯一讓外部世界認同中國自身看法的方法,就是增加用其他語言的宣傳,主要是英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內容是中國本國專家、學者對中國的看法和評價。如果你查閱亞馬遜圖書網,關於中國的書有上千種,但是幾乎都是西方“專家們”從美國和歐洲人的觀點上看中國的。而大部分西方人看中國的觀點是片面的,都是從美國和歐洲大學、銀行和企業中得到的資料。
因此我想以下措施是必要的:首先出版儘量多的英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的出版物,還有中國政府機構和專家的評論;其次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就像現在的孔子學院等,但是這第二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另外一個重要方式是通過電影傳播中國人的觀點。現在不少中國電影、導演和演員都開始享譽世界,但是還需要在藝術和傳播領域增加投資,因為這可能是更有效影響大部分國外民眾的方式。
洪平凡:要使外界對中國的認識符合中國的實際能力,首先中國要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客觀、全面和符合實際的認識。中國的輿論應該力求平衡報導中國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中國政府在對外宣傳中也應該注意恰如其分地反映中國的能力。
此外。中國應該加大政策力度來減少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如果僅僅從中國幾個大城市的繁榮和少數人的財富來看,的確會使外界過高的估計中國的經濟實力。即使是在貧困地區,一些“政績工程”也會誤導人們對經濟實力的估計。
同時,在一些重大慶典活動中,中國是否也可以考慮不要過分鋪張,不要片面追求形式上的“世界第一”,而是應該考慮到既要充分反映中國人民的熱情又反映中國人民的經濟實力。這樣,可以避免誤導外界對中國經濟實力的過高估計。 

中國“被發達”的陷阱

“中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數字統計,一種“硬”條件,還包括很多的“軟”要素。中國目前的政治、民主、法治、文化等方面,與“中等已開發國家”要求有很大差距 人民論壇雜誌7月上期《中國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嗎》專題,深入分析了中國當前面臨的腐敗問題、貧富差距、社會衝突等各類陷阱,讀後讓人深思。筆者想表達的一個觀點是,當前中國是中等收入國家並不是中等已開發國家,不能搞混了,說中國“中等發達”,其實是一個“溫柔”的陷阱。
實際上,中國是“被”“中等已開發國家”。200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36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資料,2009年世界平均GDP水平是8613美元,開發中國家的中等收入國家水平是3260美元。中國達到的是開發中國家的中等收入水平。把“開發中國家的中等收入水平”等同於“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顯然是中國人的自我樂觀,是對世界銀行將中國列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誤讀。
自從鄧小平提出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戰略構想以後,“中等已開發國家”的目標,一直成為激勵中國人改革開放、奮發追求的動力。一些學者也不加分析地發布到2010年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完成的時候,中國將提前20到40年完成鄧小平當年提出的“三步走”的宏偉構想,提前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的所謂報告或成果。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成就舉世矚目,但發展並不平衡。按照國際上每天人均收入低於2美元的貧困標準衡量,中國還有2億人口生活在此線以下。除了政府財政收入遠高於GDP增長外,普通老百姓的收入遠遠低於GDP增長。這難道是一個“中等已開發國家”應有的現象嗎? “中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數字統計,一種“硬”條件,還包括很多的“軟”要素。中國目前的政治、民主、法治、文化等方面,與“中等已開發國家”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國依然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離“中等已開發國家”還有很長距離。
已開發國家中的一些媒體和一些世界組織大肆炒作中國已經是“中等已開發國家”,“溫柔”的背後布下的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一是離間中國和開發中國家的關係。眾所周知,在世界舞台上,中國始終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同廣大開發中國家站在一起,反對霸權主義,因而深得廣大開發中國家的歡迎和擁戴。中國和廣大開發中國家發展獨立自主、平等互助的外交、經貿關係,在國際事務中互相支持。一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勢力,通過中國已經是“中等已開發國家”這種所謂“溫柔”的宣傳和鼓譟,妄圖把中國從開發中國家陣營中剝離出來,讓中國處於既不能融入“已開發國家”,也不能融入“開發中國家”的尷尬局面,在國際事務中孤立中國,擠壓中國發展空間,讓中國左右不是,腹背為難。用心十分險惡。
二是剝奪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應該獲得的優惠。根據一些國際組織的慣例和承諾,為了支持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對開發中國家實施許多優惠,如世貿組織體制對開發中國家成員的優惠作為一項基本原則,貫穿於整個WTO法律體系的始終;管理貿易和投資等各實體性協定,如GATT1994、農產品協定、紡織品與服裝協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等等都特別規定了對發展中成員的待遇;反傾銷反補貼兩個協定本身就包涵體現對開發中國家成員優惠待遇的爭端解決性質的內容;《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式的諒解協定》本身更是在程式、時限、專家選擇和執行力度等方面作了特殊性規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對開發中國家也有相應的優惠。開發中國家經過千辛萬苦爭得的這些優惠條件和措施來之不易,已開發國家炒作中國已經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其用心就是要剝奪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應該享受的各種優惠待遇。 正是基於上述目的,日本、德國、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也不再認為中國是開發中國家,先後取消或停止對中國的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和合作。在世貿組織中,西方已開發國家也以中國已經是“中等已開發國家”為名,無理要求中國承擔超出中國能力以上的義務,實施違反世貿規則的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反傾銷和反補貼貿易調查,惡化中國的貿易環境,增加中國的發展成本,在經濟上圍剿和扼殺中國。
三是推銷“新興經濟體責任論”,強迫中國承擔超過自身能力的不合理的國際責任。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經濟發展迅速,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承擔起與自身實力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實際上也是這樣做了,如2007年至2009年,中國繳納的聯合國會費比額提高到了2.667%,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也在不斷提高。
一個國家應承擔的國際責任總是同其經濟實力、發展階段乃至具體國情相聯繫。中國作為一個真實的“開發中國家”,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被中等已開發國家”這個“溫柔”桂冠背後的陷阱,充分認清“中等已開發國家”之名惹的禍和帶來的危害,不要被“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溫柔”搞昏了頭,掉入他人設下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在“被中等已開發國家”的形勢下,中國更要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以國家利益為第一位,在保持自身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的義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