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齣處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為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也說明做事要有始有終。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

語意出處

語出 《戰國策●秦策二》:"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高誘註:“詩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適為行百里之半耳。書若強弩,至牙上,甫為上弩之半耳,終之尤難。故曰末路之難也。”宋代詩人黃庭堅在《贈元發弟》中說:“功虧一匱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泡濟濡其尾。”

語意相近

宋代學者陳亮《酌古論●鄧禹》:“語曰:‘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嘗盡心於垂成之際也。”梁啓超《過渡時代論》:“行百里者半九十,掘井九仞,尤為棄井。”調做事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否則就會功虧一匱,功敗垂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