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總鐵結合力

血清總鐵結合力

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是指能與100ml血清中全部轉鐵蛋白結合的最大鐵量稱為總鐵結合力。正常人血循環中的轉鐵蛋白約30%被飽和。通常用測定總鐵結合力的方法來間接測定轉鐵蛋白的水平。由於血清中還有極少量的鐵與其他的蛋白質結合,故所測得的TIBC結果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轉鐵蛋白的含量。TIBC與血清鐵同時檢測,其臨床意義更大。

基本介紹

血清總鐵結合力-鐵代謝血清總鐵結合力-鐵代謝

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是指能與100ml血清中全部轉鐵蛋白結合的最大鐵量稱為總鐵結合力,正常人血循環中的轉鐵蛋白約30%被飽和,通常用測定總鐵結合力的方法來間接測定轉鐵蛋白的水平,由於血清中還有極少量的鐵與其他的蛋白質結合,故所測得的TIBC結果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轉鐵蛋白的含量,TIBC與血清鐵同時檢測,其臨床意義更大。

分類介紹

成人體內的鐵總量為3~5g,從生理功能上分為兩部分:

1.一是正在執行生理功能的鐵,包括血紅蛋白內的鐵,占65%~80%.是血紅素分子的核心;組織內鐵約占5%,是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及細胞內過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等的組成成分;血液中的轉運鐵含量甚微,僅占0.15%。鐵在呼吸和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並參與氧及二氧化碳的運轉過程。通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鐵可重複利用。

2.另一部分是暫不行使生理功能的貯存鐵,約占25%,主要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貯存於肝、脾及骨髓等組織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

測定方法

建立一種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鉻天青B血清總鐵結合力的直接測定法。方法在pH4.5的條件下,結合鐵從轉鐵蛋白釋放,鉻天青B與血清中的鐵和過量的鐵標準液發生顯色反應,再加入鹼性緩衝液,在pH7.8的條件下,轉鐵蛋白從鐵和鉻天青B複合物中吸引鐵與其結合,溶液的吸光度值下降與血清總鐵結合力濃度呈正比。對反應條件和方法性能進行系統研究。結果顯色絡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630nm,線性可達130.0μmol/L,回收率為98.3%~99.2%,批內變異係數為2.7%,批間變異係數為3.8%,與碳酸鎂作吸附劑的手工比色法比較有良好相關性,回歸方程為Y=0.994X+0.40,r=0.993。70例健康成人血清總鐵結合力含量為51.3~76.3μmol/L。結論該法試劑穩定,具有操作快速、靈敏、簡便和結果準確等優點,適宜於血清總鐵結合力的手工測定和自動化分析。

正常值

男性:50~77μmol/L。

女性:54~77μmol/L。

嬰兒:18~72μmol/L。

臨床意義

增高見於以下疾病:

1.轉鐵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鐵性貧血等。

血清總鐵結合力-鐵代謝血清總鐵結合力-鐵代謝

2.轉鐵蛋白從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釋放增加(肝細胞壞死)。

3.鐵吸收過量,如反覆輸血。

降低見於以下疾病:

1.轉鐵蛋白合成減少,如肝硬化,遺傳性轉鐵蛋白缺乏症。

2.轉鐵蛋白丟失增加,如慢性腎病,尿毒症等。

3.急慢性感染,溶血性貧血,腫瘤等。

附表血清鐵與TIBC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

血清鐵

TIBC

原因

缺鐵性貧血,長期缺鐵飲食,鐵吸收不良,痔,消化性潰瘍,月經過多引起的慢性失血,妊娠,嬰幼兒生長發育造成的需鐵量增加,

慢性感染,肝硬化,尿毒症,腎病綜合徵,惡性腫瘤,

鐵劑治療過量,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口服避孕藥,急性肝炎

備註:↑表示升高↓表示降低

1.生理性升高:口服避孕藥、妊娠晚期。2.病理性升高:缺鐵性貧血。3.病理性降低:(1)轉鐵蛋白的丟失,如腎病、尿毒症等;(2)轉鐵蛋白的合成不足,如遺傳性轉鐵蛋白缺乏症;(3)鐵蛋白減少,見於肝硬化、血色沉著症;(4)其他疾病,如慢性感染貧血、惡性腫瘤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鐵中毒等。

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

注意事項

1、血清鐵1天內早晨最高,下午逐漸下降。應留取早晨空腹時候的血標本。

2、檢查前慎用鐵劑治療或禁食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等;禁食能和鐵絡合的物質,如茶等。

3、當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和嬰兒生長期、因體內鐵的需要量增加,可使血清鐵降低,屬生理現象。

相關疾病

小兒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尿毒症,鐵利用性貧血,二水焦磷酸鈣結晶沉積症,小兒屏氣發作

檢查過程

取血清(漿)1ml,加入鐵標準套用液1ml,混勻,放置5min後加入碳酸鎂粉劑200mg混勻,置室溫30min,每10分鐘用力混合一次。以2500轉/分,離心10min。混勻,於沸水浴中5min,冷卻至室溫,離心沉澱,取上清液(若不清晰加氯仿1ml去脂),用530nm或綠色濾光板比色,以空白管調吸光度至0點,讀取各管吸光度。

不適宜人群

1、服用過避孕藥、甲狀腺激素、甾體激素等藥物的患者, 或是飲用了大量濃茶,攝入高鐵食物的患者,因為可能會影響到檢查結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藥物服藥史的患者檢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減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種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除非該檢查必不可少,儘量少抽血。

不良反應與風險

1、皮下出血:由於按壓時間不足5分鐘或是抽血技術不過關等原因可導致皮下出血。

2、不適感:穿刺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壓痛、肉眼可見的皮下瘀斑等。

3、暈血或暈針:在抽血時,由於情緒過度緊張、恐懼、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血壓下降等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暈針或暈血。

4、感染的風險:如果使用了不潔針頭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風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