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其膽固醇主要來自從CE轉運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目前認為血漿中LDL的來源有兩條途徑:①主要途徑是由VLDL異化代謝轉變而來;②次要途徑是肝合成後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概念

低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指一類及範圍的脂蛋白粒子,有著約18-25納米直徑的大小,負責在血液內運載脂肪酸分子至全身供細胞使用。它是由肝臟所產生的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最終階段。它只包含有載體蛋白B-100(即一種有4536種胺基酸的蛋白質)。它亦包含維他命抗氧化劑(維生素E或類胡蘿蔔素)。低密度脂蛋白攜帶的膽固醇(LDL-C)水平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緊密的正相關,因此LDL-C普遍稱為“壞膽固醇”。請注意,低密度脂蛋白並非膽固醇。

LDL的降解是經LDL受體途徑進行代謝,細胞膜表面的被復陷窩是LDL受體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體識別,將LDL結合到受體上陷窩內,其後再與膜分離形成內吞泡,在內吞泡內經膜H+-ATPase作用,pH降低變酸,LDL與受體分離並與溶酶體融合後,再經酶水解產生膽固醇進入運輸小泡體,或者又經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積。血漿中65%-70%的LDL是依賴LDL受體清除,少部分(約1/3)被周圍組織(包括血管壁)攝取異化。一旦LDL受體缺陷,VLDL殘粒由正常時大部分經肝LDL受體識別,而改為大部分轉變成LDL,使血漿中LDL濃度增加。

人體血液中有4種脂肪:膽固醇、中性脂肪、游離脂肪酸和磷脂類。膽固醇是一種油油複合體,大部分由肝臟製造。人體內膽固醇的總量為100到200克。其中三份之二在體內自行合成,三份之一來自食物。膽固醇必須和脂蛋白結合才能運送到體內各部分。脂蛋白又分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中的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一對二。兩者都有重要任務:低密度脂蛋白把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組織,高密度脂蛋白將各組織的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當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在飲食上應注意:多吃豆製品和少量飲葡萄酒(一天不超過100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大量飲酒極易由於熱能過剩而肥胖,同時肝內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

功能

一般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由肝臟及小腸運送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至有需要的細胞及組織

與疾病

由於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過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造成動脈硬化,並且心肌梗死、中風及周圍動脈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內的膽固醇會被稱為“壞膽固醇”。當然,並非它本身是什麼壞的膽固醇,而是它怎樣及被送往什麼地方,與及經年累月的數量。

證據顯示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及大小,相比在它之內的膽固醇濃度,才是最與動脈硬化有所關連。最健康的是有少量的大型低密度脂蛋白及沒有細小粒子,但卻是非常罕見。有著細小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最普遍而又不健康的情況。雖然高濃度的細小低密度脂蛋白所攜帶的膽固醇與低濃度的大型低密度脂蛋白相當,但它與粥樣斑塊的快速增生、動脈硬化及過早出現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甚至於死亡相關。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透過脂蛋白分解酶拆去甘油三脂而形成,從而變得細少及較高密度包含較多的膽固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遺傳的高低密度脂蛋白症狀。而遞增的低密度脂蛋白稱為高脂蛋白血症二型。當低密度脂蛋白侵襲內皮細胞,並令之氧化,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個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調節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並主要是由內皮細胞內的自由基來引發。一氧化氮在精氨酸的催化下可以減低這個氧化過程。而當有高水平的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一氧化氮的製造會被阻礙,並且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會出現。

專家建議攝取水平

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圖像及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引來減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包括估計及量度的水平,及心臟病的風險。於2003年,指引是:

<100 <2.6 最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患上心臟病風險很低(但不是零風險)。
100 - 129 2.6 - 3.3 接近最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130 - 159 3.3 - 4.1 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邊緣。
160 - 189 4.1 - 4.9 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190 >4.9 非常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患上心臟病的最高風險。

這套指引是假設心血管疾病的目標死亡率每年下降2-3%,或是每十年下降20-30%所厘定。另外,最佳的水平並非100mg/dL,而是低於100mg/dL,但多少卻沒有指明。

隨著更多的臨床研究,這些建議的水平亦不斷下調。這是由於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包括不正常的低水平,在大型雙盲的隨機臨床測試中能最有效減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遠比起冠心血管成形術或搭橋手術為佳。

舉例來說,對於已患有動脈硬化的病人,就2004年建議的健康水平為低於70mg/dL。有估計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要下降至50mg/dL可以將心血管疾病出現率下降至接近零。而另有一項量度在低密度脂蛋白內脂肪/膽固醇濃度的縱向人口分析,於患有動脈硬化的病人從兒童至成人間的相關活動中,發現在形成脂肪斑紋前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為35mg/dL。

量度方法

現時臨床量度脂肪濃度的方法是化學措施,雖然這種方法不是與個別結果有最好的關聯,但它卻是便宜及容易使用。可是,有證據顯示一個更準確的量度是有必要的。低密度脂蛋白粒子數與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有更緊密的關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可以是低的,但它的粒子數量卻可以很高,造成高心血管發病率。相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相同地高,而它的粒子數量低時,心血管發病率亦會降低。如果追蹤低密度脂蛋白粒子濃度與發病率時,其他在統計學上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聯的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症及吸菸,都會失去了它們的附加預測性。

低密度脂蛋白子類模式

低密度脂蛋白粒子實際在大小及密度上都有分別,研究指出較多細小而高密度的低密度脂蛋白(稱為“B模式”),相對大型而低密度的“A模式”會有較高風險造成冠心病。這是因為細小的粒子能更容易穿透內皮細胞。“I模式”即中級,是指大部份低密度脂蛋白粒子非常接近正常內皮細胞的空隙(約26納米)。

B模式(較低密度脂蛋白粒子)與冠心病的關係更密切。用作量度這些粒子類的測試費用昂貴及不廣泛使用,所以一般的脂肪測試仍然普遍。脂肪測試並不直接量度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可以透過Freidewald公式及其他膽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來估計:

當中:

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是總膽固醇; 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 是總三酸甘油脂。

這個公式可以提供對大部份人較準確的估計,假設是血液是在禁食14小時後被抽取。

較高三酸甘油脂水平亦與高水平的細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有所關聯,相反低的三酸甘油脂水平則與高水平的大型而疏的低密度脂蛋白有關連。

就成本的下降、更大的採用率、廣泛的接受及使用其他脂蛋白子類分析方法,尤其是核磁共振頻譜學,證明了人類心血管疾病與粒子數量濃度有最強的關聯,比起粒子大小及膽固醇/脂肪粒子成份更強。

分類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總膽固醇超過572mml/L,甘由三酯超過1.70mml/L,可診斷為高脂血症,而總膽固醇在5.2--5.7mml/L者稱為邊緣性升高。可有四種結果:

(1):高膽固醇血症: 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mm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 甘油三酯<1.70mm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mml/L,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既總膽固醇<5.72mm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27mm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HDL--膽固醇)含量降低<9.0mml/L。

低密度脂蛋白高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斑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濃度升高,它將沉積於心腦等部位血管的動脈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阻塞相應的血管,最後可以引起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致死致殘的嚴重性疾病。現在已經證實,LDL及其所攜帶的膽固醇(LDL-C)偏高常會引起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這要引起注意,所以有人稱LDL-C為壞膽固醇。

引發多種疾病引起冠心病

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致死致殘的嚴重性疾病。如果血液中LDL-C濃度升高,危機心臟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範圍時就會使心臟的危險性增加。它將沉積於心腦等部位血管的動脈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阻塞相應的血管。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範圍時就會使心臟的危險性增加。

誘發脂肪肝

假如是肝功能不全者,長期出現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就有可能誘發脂肪肝,患者出現肝腫大,食慾減退,肝區脹痛,轉氨酶升高,少數出現輕度黃疸,脾大等症狀。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度脂蛋白血症幾種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