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

所謂血液常規化驗,它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總數及分類計數。不管是門診還是住院病人,如果需要驗血,幾乎都要做這幾個項目,已成了一種慣例,因此把它稱為血常規。不要以為血常規化驗簡單,其實對診斷疾病很有幫助。

血液常規檢查

內容

血液常規檢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對血液細胞成分的檢查。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一般不包括血小板計數,有的醫院也不包括紅細胞計數。是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規化驗(血、尿、便)之一,對判斷病人的狀況及對疾病診斷和治療都是有用的。

  • 血紅蛋白測定。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判斷有無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的最重要指標。最常用的測定方法是比色法,過去及現在的一些基層醫院多採用目視比色,此法簡便易行,不需特殊儀器,但不太精確,易受主觀因素影響,目前大多被光電比色法代替,其結果精確可靠。此外在工礦、農村等地也可用特定的試紙法測定,但準確性差。中國人血紅蛋白的正常值為:男性成人120~160g/L(12~16g/dL) ,女性成人110~150g/L(11~15g/dL),新生兒為170~200g/L(17~20g/dL)。
  • 紅細胞計數。常用傳統方法是顯微鏡下目視計數法,此法簡便易行,結果準確,但目前有條件的醫院多被血細胞自動計數器計數法代替,此法迅速簡便,誤差小。中國人的紅細胞計數正常值 :男性成人4~5×1012/L(400~500萬/微升),女性成人3.5~5×1012/L(350~500萬/微升),新生兒6~7×1012/L(600~700萬/微升)。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與血紅蛋白基本相同,但在巨幼細胞性貧血和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時,表示的貧血程度不如血紅蛋白準確。
  • 白細胞計數。與紅細胞計數方法相同。正常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微升),新生兒15~20×109/L(15000~20000/微升)。除在生理情況下如妊娠、劇烈運動和酷熱或嚴寒等能引起白細胞計數變化外,更重要的是許多病理情況如感染、組織損傷、某些血液病、腫瘤及化療等均可引起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的改變,因而此項檢查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 白細胞分類計數。白細胞又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正常人各種白細胞間比例相對固定,而在各種病理情況下則可引起比例變化。經瑞氏和姬姆薩染色法染過的血液塗片,在顯微鏡下可清晰辨認各種白細胞,計數100個,算出百分率,即得出白細胞的分類計數結果。正常成人的血液白細胞分類計數值:嗜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5%;嗜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0.5%~5%;嗜鹼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20%~40%;單核細胞3%~8%。
  • 配圖

    血液常規檢查血液常規檢查

    所屬分類

    血液系統
    現代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