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叢氏

在西周末與東周初,蜀中蠶叢(前800一前730年),以蠶桑興邦,建立了蜀國,使這個以牧為生的遊牧民族——羌族的大部分人定居下來,跨入了農耕時代。從此蜀國以絲綢之邦而光耀於中國的史冊之中。

蠶叢氏

一、開發蠶桑——被老百姓尊為青衣神
蠶叢的祖先系五帝之中的顓頊。他的家系支庶,分封到蜀地作侯伯。蠶叢巡行郊野常著青衣,因此被人們呼為青衣神。
蠶叢見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江邊的壩子很適宜桑葉生長,於是到處勸農種桑養蠶。當時蜀地居住的民族是從川西北高原上沿邛崍山脈下來的羌人(也稱邛人)。他們以羊為其民族的圖騰,作為其民族的名稱——羊人(羊羌古語中同音),經過蠶叢的勸導。終於使大部分羌民定居下來,跨入農桑時代。
古羌人是非常淳厚質樸的。後來蠶叢死了,羌人們悲慟萬分,將其安葬在蜀山(瓦屋山),修建了巨大的廟堂——“川主”、“聖德”、“薄山”、“遣福”、“萬安”來祭祀青衣神,使蜀山(瓦屋山)成為聞名遐邇的“青羌之祀”。
同時他們仿照青衣神之衣著,著青衣,裹青帕,代代相傳,以為永久之紀念。
為了讓青衣神的業績永誌不忘,他們將蠶叢的出生地叫做青神縣,並將他耗去畢生精力的若水地區之若水叫做青衣江——這是四川境內惟一一條用人名命名之江。

國家的標誌

二、以蠶桑絲綢興邦立國——“蜀”成為國家的標誌
蠶叢以蠶桑興邦——蜀地的經濟迅速勃興,“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華陽國志》第181頁)。
在西周末,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自亂朝綱。此時的蜀地在蠶叢治理下,經濟勃興,人民安定,國力已強大到足可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禮,因此他乘此機會在蜀中稱王建立了蜀國,而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見鎬京已被四夷包圍,帶著官員逃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這就是“平王東遷”。
蜀國的蜀字是一棵彎曲的桑樹,樹下一隻蟲(就是蠶之蟲)而構成的。從此蜀國成為蠶桑絲綢之邦而蜚聲海內外,直到如今。
三、開百代鴻業。底定“天府”基礎
蠶叢以農桑興邦,開蜀地百代鴻業,底定“天府之國”的基礎。
四川周圍高山環抱,川西沃野千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發展農業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而蠶桑絲綢在男耕女織的農耕時代更是一項占儘先機的大宗產品。因為穿綢著緞,對於上層社會是一宗必不可少的商品。於是蜀錦蜀繡,嘉定(樂山)大綢、順慶府綢、“錦官城”等一大串和絲綢相關的名字蜚聲四海,“天府之國”成為世人仰羨的地方。
秦始皇滅六國後,將其王族後裔盡遷蜀中,使中原文化與蜀文化來了一次大融合,蜀地相繼出現一大批頗有影響的文化人登上歷史舞台,司馬相如、陳壽、陳子昂、李白、薛濤、蘇東坡、郭沫若、巴金等像一串閃灼光輝的星星輝耀著我國文壇。蜀人多文采,這是歷史的評價,也是蜀地富庶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然而蠶叢開始農桑鴻篇的重大影響,還在於由於衣食足,禮義興,在蜀中許多地方仍然保持蜀有淳厚這一千古遺風,在蠶叢主要的活動區的青衣江流域,在東漢時張陵創立了道教,直到今天這些地方仍然是一派桃花源似的鄉風民俗,人們仍然著青衣裹青帕,唱著祭祀青衣神的帶哭腔的山歌,懷念青衣神。
“青衣一曲繞山水,青衣神在白雲端。”
蠶叢——青衣神將和他開創的農桑業一樣在蜀中大地上長久地流傳下去。

神話故事

關於蠶叢半神話故事:有一年,蜀族中降生了一個女孩,她的眼睛長得很特別,向上直豎著。大家都叫她:縱目人。
這個孩子從小生活在岷山的山洞之中,長大以後住在用石頭搭建的石屋裡。看到氏族的人們世代靠拾取野蠶的蠶繭抽絲織綿,非常麻煩。她想:要是把野蠶集中放在一起養成家蠶,不就簡單方便多了嗎?
要將許多蠶子聚在一起孵化飼養,首先要解決容器的問題。開始的時候蠶叢用陶器盛蠶子,結果一蓋上蓋,蠶子大多被悶死了。
後來,她用岷江上遊河谷的竹子製成細眼竹筐,才解決了這一難題。因為竹筐透氣性好,又便於排除糞砂。
從蠶蛾的交配,蠶卵的收集保存,到第二年的孵化飼養,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最後她終於找到了把野蠶聚在一起餵養成家蠶的最佳方法。
由於她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人們都擁戴她立國稱王,並且尊稱她為:蠶叢,也就是蠶神的意思。
蠶叢立國時,依然承用了“蜀”這個名字。為了教化人們植桑養蠶,她常常穿著黑色的衣服在山野四處巡行,看見老百姓就教他們養蠶的技術。她自己還製作了數千頭金蠶子,年初給百姓一頭,這樣百姓養的蠶就一定長得又多又好,用完後再把金蠶子歸還給她。
蠶叢死後被奉為:青衣神,用石棺下葬,她的子民也都仿效,死後都用石棺埋葬。後人稱這種用石棺埋葬的墳,叫做“縱目人冢”。
豢龍氏曰:
蠶叢是古蜀族第一個立國稱王的人,她應該是一位女性的氏族首領,所處的時期應該是母系氏族時期,因為養蠶繅絲需要極大的細緻和耐心,很適合婦女操作,經濟上的地位必然會影響到政治上的地位。
把野蠶群體馴養成家蠶,養蠶繅絲技術的成功,無疑是生產力發生的一次大的飛躍,蜀族也因此逐漸富庶強盛起來的。蠶叢氏因此而名聞遐邇,並被後人敬奉為圖騰。其縱目形象在三星堆考古出土的青銅面具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蠶”圖騰崇拜使古蜀族的心理凝聚起來,最終成為維繫和發展本集團力量的一種精神紐帶,並開始向周邊擴張,後來遷移到成都平原立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