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節

秦漢時期“蠟”、“臘”二祭統稱為“臘”。 周時以農曆十月為歲終之月。 漢時以農曆十二月為歲終,故後人將陰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

蠟節,亦作“臘節”。周時“”指代“祭祀”,專指與農事有關的祭祀。而“”指代祭祀祖宗。時間都是在歲終之月。秦漢時期“蠟”、“臘”二祭統稱為“臘”。周時以農曆十月為歲終之月。漢時以農曆十二月為歲終,故後人將陰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
應韻《風俗通義》卷八“臘”條引《禮傳》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現在知道,春秋時期已經有臘祭。
漢代臘節大致在冬至後的某個戌日,具體在哪一個戌日,西漢時未確定,東漢時定在第三個戌日。臘日前一天,舉行大儺儀式,驅逐疫鬼。朝廷賜予公卿、將軍、特侯、諸侯等驅疫逐鬼的道具。民眾皆以桃梗、畫虎之類御凶辟邪。臘日,祭祀社神、祖先神以及門、戶、中霤,灶、井等神,自貴族皇室至普通平民,皆舉家聚會宴飲。簡牘資料表明,在臘日來臨時,不僅朝廷要向中都官頒賜臘節所需的錢或物,地方各級官府也都按照級別,向本部大小官吏發放數量不等的錢、米和肉類物品,甚至邊塞的官吏、士卒在每年的臘日也會領到官府分發的一定數量的肉或錢,戍邊的刑徒也在分享之列。
在唐朝以前,蠟節比元旦(今“春節”)更為隆重,而後來,元旦成為盛大節慶,尤其是明、清兩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