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沙三伴歌來嗏

《蟾宮曲·沙三伴歌來嗏》是元代作家盧摯寫的散曲·小令。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蟾宮曲·沙三伴歌來

年代:元代

作者:盧摯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蟾宮曲

作品原文

【雙調】蟾宮曲 沙三伴歌來嗏⑴,兩腿青泥,只為撈蝦。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⑵,碌軸上渰著個琵琶⑶。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

注釋

⑴沙三伴歌來嗏:沙三、伴哥是元曲中經常用來稱呼農村少年的名字。嗏,語尾助詞。

⑵昔涎剌塔:形容水淋淋的樣子。剌塔,骯髒。

⑶碌軸:即碌碡,碾子。用來碾壓土地或碾脫谷料的農具。渰:即淹、浸泡。

譯文

“沙三,伴哥來呀!”他們兩腿帶著青泥,因為剛從河裡撈完蝦。來到太公的莊上,在楊柳的樹陰下,砸開個西瓜。小二哥渾身水淋淋地躺在碾子上,挺著肚子,像碾子上泡個琵琶。從春到夏,只是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遠離塵世的是非,莊稼院的生活真是快活極啦!

作品簡析

厭倦城市生活的喧囂,諳熟官場黑暗的內幕,往往把羨慕的目光投向寧靜恬淡的農家生活並歌詠之,這是舊時知識分子甚至高官的一種共同傾向,也是長期以來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儒道互補思想的表現之一。盧摯做官一直做到翰林承旨,但其集中卻有不少田園詩歌,反映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他寫的田園詩中,這首曲子人物描寫形象,語言生動活潑,頗有特色。

作者簡介

盧摯(約1243-1315後)元代文學家。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先祖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後世居河南。元世祖即位後較早起用的漢族文人之一,曾供職宮廷,為世祖侍從,後累官至翰林承旨。他在元初是一個比較有影響的作家,人稱其文與姚燧比肩,詩與劉因齊名;而散曲作品成就更高,代表了元代前期楊果、劉秉忠等一批達官文人的創作成就。《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其數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僅次於馬致遠。今有李修生《盧疏齋集輯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