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奴病

蟹奴病,病蟹的疾病之一,病蟹生長緩慢,性腺不發育,雌雄難辨。蟹奴嚴重寄生時,河蟹肉變臭,不能食用,俗稱“臭蟲蟹”。

蟹奴
病蟹生長緩慢,性腺不發育,雌雄難辨。蟹奴嚴重寄生時,河蟹肉變臭,不能食用,俗稱“臭蟲蟹”。該病極易在含鹽量較高的鹹淡水池塘中(鹽度在0.1%以上?雪發生。
蟹奴為雌雄同體,寄生在蟹腹部。蟲體分兩部分,一部分突出在寄生體外稱蟹奴外體,包括柄部和孵育囊;另一部分為分支狀細管,稱蟹奴內體,細管蔓延到蟹體軀幹與附肢的肌肉以及神經系統和內臟組織等,形成直徑1mm左右的白線狀分支,蟹奴幼體時能自由運動,發育過程要經過六肢幼體和十四肢幼體。
該病極易在含鹽量較高的鹹淡水池塘中發生,河蟹感染蟹奴後,病蟹生長緩慢,性腺不發育,雌雄難辨。蟹奴嚴重寄生時,河蟹肉變臭,不能食用,俗稱“臭蟲蟹”。
防治 在蟹池中混養一定量的鯉魚吞食蟹奴幼蟲,控制其數量。有發病預兆的池塘,立即更換池水,加注新水,水源鹽度要低於0.1%;把已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發病時可用200ml/L的硫酸鋅浸洗病蟹10~20分鐘。每立方米水體用0.7g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化水全池潑灑,殺滅寄生的蟹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