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形水晶硯

蟬形水晶硯

 硯台,是中國文人書房中的\"四寶\"之一,以往每論及名品硯台,總離不開\"端、歙、洮、澄\"。當然,四大名硯堪為諸硯石之首,但是中國的水晶硯更是出類拔萃之品,它的歷史和價值與\"四大名硯\"難分伯仲。

詳細信息

蟬形水晶硯 硯台,是中國文人書房中的"四寶"之一,以往每論及名品硯台,總離不開"端、歙、洮、澄"。當然,四大名硯堪為諸硯石之首,但是中國的水晶硯更是出類拔萃之品,它的歷史和價值與"四大名硯"難分伯仲。
"水晶硯"歷史悠久,宋代書畫大家米芾在其所著《硯史》中云:"信州水晶硯,於它硯磨汁傾入用。"當可證實宋代已有水晶制硯之說;民國馬丕顯在其所著《硯林唑錄》中說:"宋代有水晶硯,福建有水晶硯石。"水晶是名貴寶石,其多製作為工藝美術品,又因其材源少,硬度大,雕作難,代價高,故將其雕作硯台極為罕見。

特點

拙藏一方"宋代蟬形水晶硯",長11.5厘米,寬82厘米,厚3.2厘米,橢圓,其形若蟬,雕有首、目、頸、腹與雙乳足,與我男一藏品"宋代龍尾魚子紋蟬形硯"相似,但僅及其三分之一大小;其式為宋之常規硯式,是從唐代"箕形硯"、"風字硯"中行化而成的硯式。我這方"蟬形水晶硯"無色透明,晶瑩剔透,雍容典雅,線條豐腴,精潔可愛。從"蟬"形背、腹的晶體中,可以清晰的透視人、物,在"蟬"'腹中還有一條隱約可見的豎紋,對著日光、燈光照射,五彩繽紛,綺麗怡人;還可從一條"石隔"中隱約見到一層"硃砂銹跡",水洗不脫,當是"水晶硯"年代久遠,研磨硃砂所存"墨銹'"之證。在硯之"蟬頸"、"蟬腹"中,有不少似經"梳理"的粉白色絲狀"水晶棉",或散或聚,或團或縷,若素紗揚空,輕煙蕩漾,其綿密柔韌之狀,巧奪天工,旖旎醉人。
硯由"箕形"、"風字形"發展到"蟬形",除因體形相近外,似與所謂的"蟬義"有關。我國由漢代開始,不少名物、珍品常冠以"蟬"字,如"蟬冠"、"蟬珥"、"蟬冕"等等。因為漢代侍從官員之冠,常以貂尾、蟬紋為飾,後以"蟬冠"作顯貴之稱。唐代錢起《錢考功集》中有詩曰:"一從解蕙帶,三人偶蟬冠。"蔡邕在《獨斷》中也說:"太尉以下冠惠文,待中加貂蟬。"古代銅鑄飲器口外沿常雕有蟬紋。頗似蟬形,故《金石素》注有"居高飲清之義"之句。又如古代漢語有"蟬花"、"蟬翼"、"蟬鬢"、"蟬衫鱗帶"等冠以"蟬"字的美好名詞。而古人每於夏、秋季節,吟詠《鳴蟬詩》者不可勝數,足見"蟬"形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