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熊

蜜熊

蜜熊(Potos flavus)是生活在雨林中的一種浣熊科,蜜熊屬下的唯一種。它們原住於中美洲及南美洲,非常罕有。棲息於墨西哥的雨林低地、中美洲、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屬於瀕危動物。長度40-76厘米,尾長39-57厘米,體重1.4-4.6千克,壽命一般壽命為32年。發情期3個月,懷孕期112-120天,產子數通常為一個,但也有雙胞胎的情況。

基本信息


簡介

蜜熊是浣熊的同類,但身材像猴子,具有食肉目動物少有的能捲住東西的長尾, 有第五隻手之稱。可使用此長尾...蜜熊,正如其名,酷食蜂蜜,使用長舌頭舔取蜂蜜。利用尾巴、腳、爪子翻越樹 枝,且擅於爬樹。口角下,喉嚨。蜜熊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中,儘管被稱為熊,但卻和狸有親緣關係。蜜熊的樹棲性很強,尾巴具有纏繞性,通常在森林的天篷上活動。蜜熊爬樹時,其長長的尾巴起到很大的作用。

蜜熊是極難捉摸的動物,它們白天在樹洞中睡覺,晚上在森林中地面以上的天蓬高處活動。同樣難懂的還有它們名字的起源。通過瑪瑞亞·韋伯斯特的學院詞典了解到,“蜜熊”一詞是由阿爾岡琴語系“豹熊”的法語變更而來的。這是怎么發生的呢?豹熊生活在地球北緯極高的地帶;而蜜熊生活在南半球的南回歸線一帶;豹熊的體重達到20公斤;而蜜熊最大也只有4公斤重。儘管如此,這兩種動物都有強壯的腳爪,圓圓的耳朵,和厚厚的皮毛,並且生活在樹上,如果見過的話,很難想像這兩種動物怎么會被認為是一種動物。但可能蜜熊毛皮沿著美國本土廣泛的交易路線而到達了北半球的,而法國毛皮商認為它們是小豹熊的毛皮。

科學分類

拉丁文名:Potos flav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Schreber,1774

外表

(圖)蜜熊蜜熊

蜜熊重2-3公斤,體長43-56厘米,尾巴長40-56厘米。它們的外毛皮呈金色,底毛呈灰色。
蜜熊是浣熊的同類,但身材像猴子,具有食肉目動物少有的能捲住東西的長尾, 有第五隻手之稱。可使用此長尾...

蜜熊,正如其名,酷食蜂蜜,使用長舌頭舔取蜂蜜。利用尾巴、腳、爪子翻越樹枝,且擅於爬樹。口角下,喉嚨。

食性

蜜熊是雜食性的,有鋒利的牙齒,主要吃果實,有時也會吃鳥蛋、昆蟲及鳥類。

蜜熊的舌頭長達13厘米,可以用來摘果實或從花朵中吃花蜜。圈養下的蜜熊曾吃蜂蜜,但在野外卻未有紀錄。

行為

(圖)蜜熊蜜熊

蜜熊像浣熊,其操作的能力遠勝於靈長目。它們的尾巴可以抓住東西,可以幫助攀樹。它們不會用尾巴來抓食物。在口附近、喉嚨及腹部的嗅腺可以用來劃定領地及行走路線。蜜熊以群族聚居。它們很多時都會獨自覓食,有時也會成群或與犬浣熊一同覓食。

蜜熊是夜間活動的,最活躍於晚上七時至午夜及破曉前的一小時。它們於日間睡在樹孔或樹蔭下。

蜜熊以不同的聲音溝通。它們的叫聲像尖銳,仿佛女人的尖叫聲。它們的觸覺及嗅覺很靈敏,但視覺很差,未能分辨顏色。

蜜熊全年也會繁殖,每胎會產一子,妊娠期為112-118日。

種系關係

蜜熊與犬浣熊在形態及習性上很接近,但基因上顯示蜜熊是來自較原始的分支,與現今的浣熊科並非近親。蜜熊與犬浣熊相似的地方可能是平行演化的例子。犬浣熊的近親其實是長鼻浣熊。蜜熊與犬浣熊最大的不同是其可抓住東西的尾巴、較短的吻、可伸長的舌頭及沒有肛嗅腺。

馴養

蜜熊有時會被馴養寵物。它們很喜歡玩耍,寂靜及溫馴,並沒有顯著的氣味。若在日間被吵醒、或是嘈音及突然的行動,它們也會變得帶有攻擊性。被騷擾的蜜熊會尖叫及爪人或咬人。

馴養的蜜熊壽命約到23歲,最高紀錄可達55歲。

蜜熊
蜜熊

研究

蜜熊蜜熊

蜜熊是極難捉摸的動物,它們白天在樹洞中睡覺,晚上在森林中地面以上的天蓬高處活動。同樣難懂的還有它們名字的起源。通過瑪瑞亞·韋伯斯特的學院詞典了解到,“蜜熊”一詞是由阿爾岡琴語系“豹熊”的法語變更而來的。這是怎么發生的呢?豹熊生活在地球北緯極高的地帶;而蜜熊生活在南半球的南回歸線一帶;豹熊的體重達到20公斤;而蜜熊最大也只有4公斤重。儘管如此,這兩種動物都有強壯的腳爪,圓圓的耳朵,和厚厚的皮毛,並且生活在樹上,如果見過的話,很難想像這兩種動物怎么會被認為是一種動物。但是可能蜜熊毛皮沿著美國本土廣泛的交易路線而到達了北半球的,而法國毛皮商認為它們是小豹熊的毛皮。

另外一種導致混淆身份的情況是,考慮到蜜熊的科學名字,Potos flavus,簡單地翻譯自拉丁文“黃金酒徒”。給蜜熊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它金色的皮毛和愛吃花蜜的愛好?還是因為它身體上和美洲potto有相似之處?這兩個問題有待於生物學家或者是語言學家去解決。

(圖)蜜熊蜜熊

巴拿馬熱帶雨林的天蓬的高處,一隻名叫Lotus 的蜜熊帶著它的幼崽去吃一頓筏花蜜。那隻幼崽大約三到四個月大,才剛剛學會吃一些草料。攝影師邁特爾斯-克魯姆發現,那些蜜熊也不時地咀嚼花的部分,甚至包括帶著果實的花瓣,特別是一些野生的無花果樹,是它們在這個地區主要的食物。

紐約州博物館的生物學家羅蘭·凱斯給Lotus注射了鎮靜劑,然後在巴拿馬熱帶雨林的一個陷阱中輕輕地移 動它,他的手指伸進了它厚厚的皮毛中,他說:“它比羊毛更柔軟光滑。”凱斯猜想,動物的皮毛對於它們避開水是一個關鍵,它們被一種油滑的物質覆蓋著,這種物質也可以在海狸和水獺的皮毛中發現。當那隻蜜熊安靜下來之後,凱斯在它身上粘上了一個無線電套環,檢查了它的受傷情況,還檢查了牙齒,並且提取了用於遺傳分析的血液。這些都是他長達十年之久的研究的一部分,而曾經做過的對蜜熊的廣泛研究大部分是在野外進行的。他在做完這些之後,把Lotus 放回籠子中待了兩個小時,直到藥效消失了並且確保它可以安全地返回那些樹上。

(圖)爪子爪子

它與人一樣,但是蜜熊的一隻手掌沒有可與其他手指相對的拇指。但是這幾乎不會限制性能。凱斯說:“它們可以像人抓住一個蘋果一樣抓住一個無花果,它們通常只用一隻手吃東西。”而腳爪可以幫助它們攀登樹木,當它們在樹枝上水平地移 動時,那些軟墊給了它們很好的牽引力。並且凱斯注意到,“在它們手掌上可以摺疊的圖案給了它們像人類一樣的生命線。”

這隻蜜熊一邊用後爪撓痒痒,一邊吐出蜿蜒的舌頭打著哈欠,看來它是為了吃夜餐剛剛醒來,長長的舌頭幫助蜜熊找到藏在花瓣深處的花蜜。德國的博物學家傑哈-斯科瑞伯在1774年做了關於蜜熊的第一次描述,他認為,蜜熊是狐猴的一種,現在蜜熊被歸類於浣熊家族。

一隻蜜熊幼崽走進了攝影機鏡頭的範圍之內,在吃了盛滿花蜜和雨水的大叢的筏花之後它的臉很潮濕。“我瞬間拍下了它,”凱斯說,“那兩隻眼睛看起來就像是在詢問,這是什麼?它危險嗎?這個鏡頭就像是來自大自然的一個禮物,一個祝福,你明白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