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銜

蛇銜草的俗稱,多年生草本。主根短,側根如須狀叢生。莖多數,細長,略匍匐,具疏生 。蛇銜草的絹狀毛。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較小,柄短;掌狀複葉;小葉3~5,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1.7厘米,先端渾圓或鈍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粗鋸齒,下部全緣,上面近於無毛,下面脈間有絹狀毛;托葉闊披針形,基部與葉柄結合。

蛇銜

蛇銜草的俗稱,多年生草本。主根短,側根如須狀叢生。莖多數,細長,略匍匐,具疏生 。蛇銜草的絹狀毛。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較小,柄短;掌狀複葉;小葉3~5,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1.7厘米,先端渾圓或鈍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粗鋸齒,下部全緣,上面近於無毛,下面脈間有絹狀毛;托葉闊披針形,基部與葉柄結合。花小,成頂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副萼5,近線形,背面均有少許毛;花瓣5,黃色,倒心臟形,先端稍凹;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著生於花托上。瘦果有縱皺,無毛。花期4~5月。  生長於山坡或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1、產後瀉痢用蛇含極一反,濃煎服下。

2、刀傷出血。用蛇含草搗爛敷傷處。

3、身面惡癬。用蛇含草加生礬研敷。

4、蜈蚣、蠍傷用蛇含劃揉碎敷傷處。

5、癰腫瘀血、產後積血等。作蛇含、大黃、附子、芍藥、大戟、細辛、獨活,黃芩、當歸,莽草、蜀椒各一兩,薤白十四枚,共研為末,在奪酒中泡一夜,加豬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時每服一彈丸大的經量,溫酒送下。一天服兩次。病在體外,則用膏敷塗。此方名“蛇含膏”。

典故

shé xián

蛇銜(蛇銜)

即蛇含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如故。是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蛇含》﹝集解﹞引 陶弘景 曰:“蛇銜處處有之。有兩種,並生石上,亦生黃土地。當用細葉有黃花者。”

謂蛇銜珠報恩

典出《淮南子·覽冥訓》“ 隋侯之珠” 漢 高誘 註:“ 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宋 薛季宣 《讀邸報》詩:“豺祭如生獸,虵銜欲報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