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溪村

虹溪村

虹溪村隸屬彌勒縣虹溪鎮,地處虹溪鎮中心,是虹溪鎮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彌勒縣城40公里。全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6283畝(其中:田2784.55畝,地3498.7畝),,主要種植烤菸、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307.4畝,主要種植桉樹等經濟林。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城鎮一角城鎮一角
虹溪村隸屬彌勒縣虹溪鎮,地處虹溪鎮中心,是虹溪鎮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彌勒縣城40公里。東鄰新橋村委會,南鄰文筆村委會,西鄰密納村委會,北鄰招北村委會。轄東門小組、西門小組、虹溪村小組、山腳村小組等4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全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6283畝(其中:田2784.55畝,地3498.7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烤菸、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30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94.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桉樹等經濟林;水面面積115畝,其中養殖面積39畝;荒山荒地 605畝,其他面積7345.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委會已實現水通、是自來水,路通,是水泥路、電通、電話通、電視通,無路燈。全村有609戶通自來水,有1925戶飲用井水。有2534戶通電,有166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5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0.53%和82.6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38戶(分別占總數的59.99%和48.18%)。
村委會到鎮道路為水泥路;村委會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所在地,是集貿市場所在地。全村委會共擁有汽車34輛,拖拉機208輛,機車407輛。全村委會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04.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6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委會建有沼氣池農戶5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32戶;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8戶。全村委會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2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7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08.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47萬元,占總收入的47.7%;畜牧業收入832.54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53頭,肉牛427頭);第二、三產業收入928萬元,占總收入的15.8%;工資性收入9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0人,在省內務工523人,到省外務工277人。 

特色產業

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為烤菸、稻穀,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委會銷售總收入663.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67%。該村委會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村委會現有農戶2517戶,全村委會有人口8921人,其中男性4553人,女性4368人。其中農業人口 8921人,勞動力5863人。
村委會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回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545, 彝族185人,回族15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委會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9人 ,占人口總數的0.8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517人,參合率72.24%;享受低保120人。五保戶3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927方米,擁有教師51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41人,其中小學生993人,中學生248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委會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 832.54萬元,有固定資產130.53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委會各種收支及明細情況 。

基層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185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其中男黨員153人、女黨員31人。該村委會黨支部2007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總支;2006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102人。

人文地理

虹溪村民委員會地處虹溪集鎮所在地,是虹溪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文景觀眾多,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三代一品封典”綠牌坊,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魁星閣、文廟天子台、藏書樓”,清末巨商王熾的故居在本村委會東門小組。烤菸、手工鹽水掛麵、純正包穀酒、東瓜蜜餞、東門芹菜、馬草塘鯽魚、刀切朱砂菸絲、枸杞菜尖等特產享譽省內外。
金融界始祖——王熾世居東門街,憑藉“天順祥、同慶豐”等金融機構在川滇一帶開展金融活動,積累了大量財富。樂善好施,曾以個人名譽出資興建箇舊錫礦,無償授助清政府抗擊法國侵略,為弘揚其樂善好施,憂國憂民之義舉,清政府追封其曾祖父、祖父、父親為三代一品紅頂商人,賜予"三代一品封典”坊。
革命歷史悠久,20世紀初,建成簡易鄉村師範學校,並組建雲南省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培養了許多革命人才,為全省的革命事業作出突貢獻。
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種煙歷史悠久,規範化程度高,民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彌勒縣的人優質煙基地。
轄區內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所,幼稚園3所,省二級完全中學1所。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社會各界踴躍捐資辦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虹溪國小已在全鎮率先列為視窗示範學校。
改革開放以來,虹溪村的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特別是小集鎮建設的快速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農村建設

該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字方針建設新農村,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民眾的生活環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虹溪村委會地處虹溪鎮中心,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小集鎮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充分調整產業結構,利用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發展果蔬種植及深加工,發揮區位優勢,支持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大力開發第三產業,增加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機會;進一步引進外來資金,盤活用活新區土地,推動小集鎮建設,走多元化發展經濟的道路,在全鎮率先致富奔小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