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學名:Acrossocheilus iridescens)為鯉科光唇魚屬的魚類。在中國,分布於海南島各水系、雲南元江水系、珠江水系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

基本信息

亞種

編號: 5916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䰾亞科
拉丁亞科: Barbinae
中文屬名: 光唇魚屬
拉丁屬名: Acrossocheilus
拉丁種名: iridescens
定名人: (Nichols et Pope)
年代: 1927
中文名: 虹彩光唇魚
ogenus: Cyclocheilichthys
原始文獻: Bull. Amer. Mus. Nat. Hist., 54(2):347, fig. 17. 1927.
模式產地: 海南島
國內分布: 海南島各水系, 雲南元江水系, 珠江水系)
資料來源: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289-291.
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指名亞種(學名: Acrossocheilus iridescens iridescens),Nichols et Pope於1927年命名,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海南島各水系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

元江虹彩光唇魚(學名: Acrossocheilus iridescens yuanjiangensis),Wu et Lin於1977年命名,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元江水系等,多棲息于山溪清水河段。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老街。

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

生活習性

虹彩光唇魚 虹彩光唇魚

體高, 側扁,背緣顯著隆起,腹部圓,尾柄細。頭尖,頭長小於體高。吻突出,吻長稍短於或等於眼後頭長。口小,下位。下頜裸露部分較狹,中央小部分具角質緣。下唇分左右兩側瓣,較發達;唇後溝相隔寬度約等於口寬的1/3。須2對,口角須稍長,其末端後伸可達眼前緣之下方。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硬刺,末端柔軟,後緣具鋸齒。鱗中等大,在前胸略變小。側線鱗40—44枚。體長200mm。體側具5條黑色垂直寬頻。棲息於石礫底質、水質清澈的溪流中。

食性

以著生藻類和水草為主食。

核型研究

研究人員以其腎臟細胞製作染色體標本,研究了貴州虹彩光唇魚的核型,結果表明:虹彩光唇魚中部著絲點染色體(m)9對;亞中部著絲點染色體(sm)3對;亞端部著絲點染色體(st)3對;端部著絲點染色體(t)10對。染色體臂數(NF)80,核型公式2n=50,14m+16 sm+10 st+10 t,NF=8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