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認識論

一、虛擬實在的本質 二、虛擬認識的心理學假說 一、虛擬認識與虛擬文化

圖書信息

作 者:張怡
叢 書 名:200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出 版 社:學林出版社
ISBN:9787806684467
出版時間:2003-01-01
版 次:1
頁 數:292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虛擬認識論》從哲學的歷史背景出發,系統深入地討論了虛擬技術為哲學帶來的變化,認為“虛擬技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感知覺世界,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人類實踐方法”。

媒體評論

張怡、酈全民、陳敬全三位朋友囑我為他們的力作《虛擬認識論》寫序。出於友情,我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這一實難勝任的任務。接到從上海寄來的這本《虛擬認識論》大樣,我恰好因病住院。在整整半個月的醫院生活中,這本大樣日夜伴隨著我:白天她與我交流對話,夜間她與我共枕相眠。伴之以幾年前出國訪問中見到的虛擬實在演示圖景在夢中時時浮現,我被她深深吸引住了。

目錄

導 論 認識論的技術轉向
第一章 虛擬認識的歷史發展
一、虛擬認識的哲學思想淵源
二、虛擬認識的技術原創性思想
第二章 虛擬認識的本體論預設
一、虛擬實在的本質
二、賽博空間的基本屬性
三、矽化世界、計算世界與虛擬實在論
第三章 虛擬認識的心理學預設
一、吉布森的投射心理學
二、虛擬認識的心理學假說
三、心理學假設的社會文化分析
第四章 虛擬認識的本質
一、虛擬認識的感知覺結構
二、人機互動界面對人類實踐方式的影響
三、遠程顯現中的主客體關係
第五章 認識過程的虛擬展現
一、知識載體的虛擬化
二、認知主體的虛擬化
三、從世界3到虛擬世界的湧現
第六章 虛擬技術的方法論價值
一、探索複雜世界的新型實驗室
二、開創生命的新天地
三、創造藝術的新形式
第七章 虛擬認識與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超學習的行為方式
二、互動的啟發式教育和學習
三、教育與學習的虛擬化
第八章 虛擬認識與虛擬文化的崛起
一、虛擬認識與虛擬文化
二、虛擬文化的價值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