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的行走

感謝安拉,是安拉慈憫了我,應答了我的祈求,讓我夢想成真。 在這個時刻,我純淨得沒有了對任何事物的挑剔,我只有感激,只有新生的歡娛。 它是我生命之歌的詠嘆者,是我夢想成真的見證者。

內容介紹

其實,有時寫日記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比如,在飛機上,在飛往麥加的萬米高空上,打開小桌板,鋪開紙筆,作者的快樂洋洋灑灑得以抒發;又比如,在麥加禁寺二樓大殿的窗下,作者依窗而坐,陽光透過斑斕的玻璃照在作者的日記本上,耳邊縈繞著優美的誦讀聲,身邊散坐著美麗的各國穆斯林婦女,作者的筆刷刷行走,作者在回想,作者在描述……作者想,世間最美的寫作場景也不過如此;再比如,在阿勒法特的帳篷里,在等待汽車駛往穆茲代里法的空隙里,作者就著帳篷里那盞明亮的白熾燈,書寫著,祈求著。
雖然,作者常常是坐著,將日記本放在膝頭寫字,字型歪歪扭扭,目不忍睹。但作者很珍視作者的那些歪斜的字跡,很珍視那個磨了邊卷了頁的軟皮日記本。那些字跡連同那個本子,都對作者有著不同於一般的意義。作者想作者可能會丟棄一切的筆記本,但這個本子會被作者珍藏一生。它是作者生命之歌的詠嘆者,是作者夢想成真的見證者。
這本日記以朝覲為主線,貫穿了作者的心路歷程、思想感悟,以及有關朝覲的教法規定、有關伊斯蘭的歷史。
【目錄】
行前準備:充滿快樂的時光
一 最嚮往的地方是麥加
二 朝覲者
三 皈依
四 親情
五 他們啟程了
六 報到了
七 託運行李
八 出發
麥地那:寧靜平和的時光
九 降落吉達機場
十 前往麥地那
十二 探訪先知寺
十三 夜間拜
十三 參見聖跡遺址
十四 在薩裏海家做客
十五 晉謁聖陵
十六 副朝受戒
麥加:感知神聖的時光
十七 麥加,我的夢想之城
十八 初見卡爾白
十九 驕陽下去看熱合麥山
二十 凡人都有一個惡魔
二十一 和睦與友愛是貴重的
二十二 學者是引路人
二十三 掃爾山洞前鴿子依舊
二十四 吉達一日游
二十五 工作並快樂著
二十六 世間最古老的清真寺
二十七 完善一切美德
二十八 常記死亡
二十九 走失的老奶奶
三十 在禁寺禮主麻
三十一 做客伊朗朝覲團駐地
三十二 相聚麥加
三十三 感知幸運
正朝:神聖而激越的五個晝夜
三十四 正朝受戒
三十五 飲水日
三十六 阿勒法日
……
辭別:依依難捨的時光
尾聲
伊斯蘭基礎知識釋義
後記
【自序】
一切讚頌全歸安拉,全世界的主宰;
一切讚頌全歸安拉,萬物非主,惟有安拉,安拉至大。
我出生在一個回族家庭,可以說,在搖籃里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安拉,就已經受到了安拉的特慈。長大以後,我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成為一個穆斯林。但後來,我漸漸迷失了自己,我開始迷茫、困惑、猶豫、彷徨、叛逆、痛苦……最後,在我出生三十年之後,安拉慈憫了我,賦予我信仰的力量,安拉用伊斯蘭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程,純淨了我的思想,規範了我的言行,終於,我回歸了,皈依了人生的正道,踏上了伊斯蘭的坦途。
皈依和年齡並沒有密切的關係,只是一種甦醒。這種甦醒,可能會在童年就擁有,也可能要等待暮年。但無論何時,一旦擁有,生活就會鮮花爛漫,就會充滿光明、感恩、寧靜和幸福。
這種鮮花爛漫的生活不是很容易就能夠得到的。在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皈依,要土壤,要環境,更要陽光。陽光就是真主的賦予,是真主的特慈和恩賜。如果沒有真主的喜悅和疼慈,不具備天賜的感悟伊斯蘭的強大能力,恐怕窮其一生也無法獲得伊斯蘭的真諦。
我無法確定對麥加的嚮往起於何時,也無法確定朝覲的念頭是哪一天開始在我腦中突現。我記得,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朋友的父母去朝覲,送送迎迎對我來說是一個麻木的過程,沒有驚喜,更沒有感悟,好像一切都與我沒有任何關係,一切都離我很遙遠。只是在他們回來後,看到他們帶來的“麥加朝覲盛況”錄像帶時,我莫名地像觸電般顫抖,我哭了,淚流滿面。
少不更事,我不懂事的時間真是太久了。十多年以後,當我漸漸驚醒之後,我開始渴望學習伊斯蘭的知識,渴望擁有伊斯蘭的生活,並且開始禮拜、封齋,並儘量在允許的時間裡戴紗巾穿長衣……這一切不是任何人的強迫,不是受到什麼刺激,也不是突然間的覺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感覺有一盞燈,漸漸明亮在我生命的路上。我擁有土壤,然後又擁有了環境,擁有了安拉恩賜的陽光。我可以明確地體會到,我開始離暗出明。
時間和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十多年前的我叛逆、輕狂;十多年後的我皈依、虔敬。
其實無論我走了多遠,我的腳步都沒有太離譜,思想也沒有游離於伊斯蘭之外。我的血液里流淌著伊斯蘭的血脈,骨子裡烙著伊斯蘭的印記,只是在行為和思想上漂移不定,忽遠忽近。
在我人生的三十多年裡,榮辱辛苦全都有過,婚姻生子也曾經歷,卻好比沒有目的地的一葉小舟,只是朝前漂流著。某一日,因為偶然的因由,走進清真寺,忽然被震撼,才真正認識到信仰的力量,認識到伊斯蘭的偉大。一瞬間,人生之舟有了航向,有了目的地。
我滿含淚水,睜開了眼睛,我發現我的世界充滿花香。我醒了,從迷霧中驚醒,眼前陽光炫目。
漸漸地,那個長久以來在我心底躍動的對麥加的嚮往開始強烈起來,開始像小蛇一樣噬著我的心。我想去麥加看看,我想朝覲。
感謝安拉,是安拉慈憫了我,應答了我的祈求,讓我夢想成真。
這一年,我隨中國朝覲總團省級分團赴麥加參加朝覲組織管理工作並完成了自己的朝覲功課。
某個時刻就這樣悄然而至了。
在這個時刻,我純淨得沒有了對任何事物的挑剔,我只有感激,只有新生的歡娛。
在這個時刻,我清晰地審視我自己。一個三十多歲的穆斯林婦女,九歲起開始看大部頭的小說,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至今卻沒有寫成一部小說,而成天與領導講話、調研報告等等公文交道。我很感性化,易悲易憂易怒易喜。喜歡陽光和青草的味道,喜歡被子上被陽光曬出來的氣味,喜歡一間有寬大落地窗和燦爛陽光的房間。我很知足,是一個容易知足的人,也許是沒有過於遠大的抱負,所以對自己目前擁有的一切很知感,感激真主。
在這個時刻,我想念我的父母。父親病了,一生辛勤勞作,將妻兒的幸福和歡樂承載在自己的肩膀之上,承受著,承受著,終於坍塌了,積勞成疾,靠著真主的疼慈維持著生命。母親悉心照料,誠惶誠恐,時時擔心著那個天各一方的時刻來臨。
我還依戀我的丈夫。丈夫的存在就是安全感的存在,是塌實。對於我這樣一個性格上單純直白,缺乏理性的人,個人生活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我得承認一個事實:夫是我伊斯蘭知識的入門老師。我在信仰上的堅定和執著,與他密不可分。婚姻是安拉的前定。安拉賦予我伊斯蘭的光芒,同時在我經歷失敗後賜予我一個充滿伊斯蘭花香的環境,將他帶到了我的身邊,將我交到了他的手上。我們相約一起好好學習伊斯蘭知識,互相勉勵,互相督促,爭取在人生的後半段攜手闊步,走在伊斯蘭的路上。
之所以決定用日記的形式詳細記錄我的朝覲經歷,主要是深感朝覲對於自己的珍貴,對於自己的來之不易;對於一個穆斯林的重要,對於一個穆斯林的精神震撼。如果要深究我的寫作目的,我想應該是:
首先是為了取悅安拉。後世將至,今世即逝,除了取悅安拉的知與行,一切將不被接受。一個穆斯林所有的言行都應當是為了取悅安拉而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求。也只有為了取悅安拉的言行才是真正的穆斯林的言行。
其次是以求讀到這本日記的人,能夠和我一同感受朝覲的喜悅、幸福和澎湃的激情,一同震撼於百萬穆斯林聚會的盛大場景,一同領悟伊斯蘭的美麗,一同靠近伊斯蘭,靠近安拉。
在繁忙勞累的朝覲過程中,每天堅持寫一篇日記,不太容易。
起初我並沒有指望自己能夠堅持將一個多月的日子記錄完整,托靠真主,我竟然完成了。在每天睡眠不足四、五個小時的睏乏中;在不停地往返於駐地和麥加禁寺的奔波中;在完成主命功課後,一遍遍環遊著天房,一遍遍做著副功拜的辛苦中,我竟然堅持不懈地在飢餓不抵睏倦,坐著都能睡著的間隙,擠出時間,堅持著寫完了自己的日記。
其實,有時寫日記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比如,在飛機上,在飛往麥加的萬米高空上,打開小桌板,鋪開紙筆,我的快樂洋洋灑灑得以抒發;又比如,在麥加禁寺二樓大殿的窗下,我依窗而坐,陽光透過斑斕的玻璃照在我的日記本上,耳邊縈繞著優美的誦讀聲,身邊散坐著美麗的各國穆斯林婦女,我的筆刷刷行走,我在回想,我在描述……我想,世間最美的寫作場景也不過如此;再比如,在阿勒法特的帳篷里,在等待汽車駛往穆茲代里法的空隙里,我就著帳篷里那盞明亮的白熾燈,書寫著,祈求著。
雖然,我常常是坐著,將日記本放在膝頭寫字,字型歪歪扭扭,目不忍睹。但我很珍視我的那些歪斜的字跡,很珍視那個磨了邊卷了頁的軟皮日記本。那些字跡連同那個本子,都對我有著不同於一般的意義。我想我可能會丟棄一切的筆記本,但這個本子會被我珍藏一生。它是我生命之歌的詠嘆者,是我夢想成真的見證者。
這本日記以朝覲為主線,貫穿了我的心路歷程、思想感悟,以及有關朝覲的教法規定、有關伊斯蘭的歷史。
祈求安拉喜悅我為這本書所做的一切努力,喜悅所有閱讀此書的人們,祈求安拉引領我們,饒恕我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