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骨

虎骨

虎骨是貓科動物虎的骨骼。虎骨是我國名貴珍稀動物藥材之一,具有固腎益精、強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通血脈、強筋健骨等功效。虎骨也可雕製成各種工藝飾品。體形似貓而大,雌者較小。頭圓而寬,頸部較短。眼圓。耳短小。口旁列生長須,犬齒粗大而銳利。四肢粗大有力。我國東北地區的虎體型較大,毛長,紋窄而色淺,稱“東北虎”或“北虎”;華南地區的虎體型較小,毛短色深,紋多而寬,稱“華南虎”或“南虎”。棲息於森林、灌叢、高山草莽處。獨居,無固定巢穴,晝伏夜出,尤以晨昏時最為活躍,行動敏捷,善游泳,性兇猛。以其他獸類為食。分布東北、華南等地。虎的肉(虎肉)、眼睛(虎睛)、牙齒(虎牙)、腳筋(虎筋)、爪甲(虎爪)、腎(虎腎)、膽(虎膽)、胃(虎肚)、脂肪油(虎膏)亦供藥用。

基本信息

動物保護

法規

虎
1973年由國際自然及自然保護同盟發起,80個國家在華盛頓集會,草擬《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1975年7月生效,中國於1980年6月25日正式加入。該公約禁止附錄所列瀕於滅絕品種的國際間一切商業貿易,一些傳統中藥品種,如犀角、虎骨、麝香、熊膽、象皮等均在被禁止之列。中國在野生藥材資源保護方面也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作出一系列相應的政策立法,自1993年5月29日起正式禁止出售、收購、運輸、攜帶、郵寄虎骨,取消虎骨藥用標準,今後不得再用虎骨製藥,與虎骨有關的所有中藥成藥停產,但鼓勵虎骨代用品的藥用開發研究,目前已有研製成功的人工虎骨粉獲得國家批准。

現實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增加,森林面積減少,虎的棲息地被破壞,生存環境惡化,加上歷史上國家政策的偏頗、民間的宣傳(老虎是大蟲,害人,打虎者是英雄)和藥用因素,虎的種群已經到了瀕危程度,中國野生東北虎不足20隻,就是動物園、虎林苑人工飼養的也不過2000頭,數量非常稀少,事實上已經不能形成藥用虎骨商品,加上國家明令禁止虎骨貿易和藥用,市場上怎么可能會有虎骨售賣呢?地攤上販賣的只能是假的了。
儘管由於資源和管理因素,目前已經不可能有虎骨面市,但是了解一些虎骨的藥用和鑑別知識還是非常有用的,至少不至於受街頭小販矇騙。

概述

虎
虎(《詩經》),又名:於菟(《左傳》),大蟲(《肘後方》)。
虎的體形似貓而大,身長約1.6~2.9米,尾長約1米,體重180~320公斤,雌者較小。頭圓而寬,頸部較短。眼圓。耳短小。口旁列生長須,犬齒粗大而銳利。四肢粗大有力。身軀雄偉,毛色鮮麗,夏季色深,呈棕黃色或橙黃色。冬季色淺,呈黃色或淺黃色。有許多黑橫紋,橫紋每2條靠攏在一起,體後的黑紋多而密。腹毛白色,亦有黑色條紋。頭部黑紋較密,眼上方有一白色區,故有"白額虎"之稱。鼻部棕色無斑紋。耳背黑色,中間有一圓形白斑。頦部白色。四肢外側棕黃色,內側白色,都有黑色斑紋。尾基部棕黃色,中部有黑白相間,形成環狀,尾端黑色。我國東北地區的虎體型較大,毛長,紋窄而色淺,稱"東北虎"或"北虎";華南地區的虎體型較小,毛短色深,紋多而寬,稱"華南虎"或"南虎"。
棲息於森林、灌叢、高山草莽處。獨居,無固定巢穴,晝伏夜出,尤以晨昏時最為活躍,行動敏捷,善游泳,性兇猛。以其他獸類為食。分布東北、華南等地。
虎的肉(虎肉)、眼睛(虎睛)、牙齒(虎牙)、腳筋(虎筋)、爪甲(虎爪)、腎(虎腎)、膽(虎膽)、胃(虎肚)、脂肪油(虎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藥品簡述

虎骨虎骨
藥名:虎骨
漢語拼音:HUGU
英文名:TigerBo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theratigrisL.
別名:於菟(《左傳》),大蟲(《肘後方》)。
處方名:虎骨、虎脛骨、炙虎骨、油虎骨、醋虎骨等
性味:甘、辛,溫。
歸經:歸肝經腎經
功能:祛風通絡,強筋健骨。追風定痛,健骨,鎮驚。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生態環境:棲息於森林、灌叢、高山草莽處。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華南等地。
藥材基源:貓科動物虎PantheratigrisL.的骨骼。
採收儲藏:全年皆可捕捉,冬春兩季較多。捕得後剝去皮肉,留下四腳爪上的皮毛和爪,以保持完整,並便於與其他獸類的骨胳區別。再剔淨殘存筋肉,陰乾。

炮製

虎骨虎骨
1、虎骨:去淨筋肉,洗淨,陰乾,臨用時敲碎。
2、油虎骨:取淨虎骨,置鍋內用麻油炸酥,或抹麻油後用火烤酥。
3、醋虎骨:取砂子,置鍋內炒至輕鬆,加入淨虎骨,炒至黃色,篩去沙子,將虎骨乘熱倒入醋內淬酥,取出晾乾。(每淨虎骨100斤,用醋20~30斤)
4、《本草蒙筌》:虎骨塗酥油炙脆,勿煎湯液,惟制丸、散。
5、《綱目》:凡用虎之諸骨,並捶碎去髓,塗酥或酒或醋,各隨方法,炭火炙黃入藥。

用藥禁忌

虎骨

血虛火盛者慎服。
1、《本草蒙筌》:畏蜀漆、蜀椒、磁石。
2、《本草經疏》:凡血不足以養筋,以致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3、《得配本草》:肝腎虛敗,腰腿疼痛如風者禁用。

藥理作用

虎骨虎骨
1、消炎作用:虎骨膠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具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
10%虎骨粉混懸劑對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關節炎,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但對摘除腎上腺和處於麻醉狀態下的大鼠實驗性關節炎則無效,故認為其消炎作用是通過神經系統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所致;另外,亦可降低兔毛細血管通透性,這與消炎作用可能也有一定關係。
2、鎮痛作用:用燈光光源聚焦照射大鼠尾部,初步觀察到虎骨膠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3、其他作用:給小鼠虎骨膠灌胃(1克/公斤),2小時內有一定鎮靜效力(抖籠法)。
小鼠每天用虎骨粉混懸劑(1克/公斤或2克/公斤)灌胃,觀察2周,未發現毒性,對生長無明顯影響。

常用配方

1、治白虎風走注疼痛,兩膝熱腫:虎脛骨(塗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末,每服溫酒調下二錢匕,日再服。(《經驗後方》)
2、治筋骨節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蓋臥少時,汗即出。(《食療本草》)
3、治歷節風百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沒藥(研)半兩,虎脛骨(酒炙)三兩。上二味搗研為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服,不計時候。(《聖濟總錄》沒藥散)
4、治腰腳不隨:虎腰脊骨一具,前兩腳全骨,細捶之,於鐵床上,以文炭火勻炙,翻轉侯待脂出甚,則投濃美無灰酒中密封,春夏一七日,秋冬三七日。每日空腹隨飲,性多則多次,性少則少飲,未飯前三度溫飲之。(《海上集驗方》)
5、治健忘驚悸:虎骨(酥炙)、白龍骨、遠志肉等分。為末,生薑湯服,日三服。(《永類鈐方》預知散)
6、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休息痢):大蟲骨炙令黃焦,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次。(張文仲)
7、治大腸痔漏並脫肛:虎脛骨二節,蜜二兩。炙令赤,搗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凌晨溫酒下二十丸。(《勝金方》)
8、治臁脛爛瘡:用虀汁洗淨挹乾,刮虎骨敷上。(《便民圖纂》)
9、治月蝕瘡:虎頭骨二兩(碎),浮萍一兩(屑)。上二味,以豬脂一斤煎,取骨黃成膏,以塗瘡上。(《姚僧坦集驗方》)
10、治湯火灼傷:虎骨炙焦研敷。(《龔氏易簡方》)
11、治倒撲蹴損,筋骨疼痛:虎骨(酥炙別為末)一兩,酒一升,生地黃汁一升。上三味,將地黃汁並酒煎沸,入虎骨末同煎數沸。每服一盞,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虎骨散)

文獻論述

虎骨虎骨
1、《別錄》:止驚悸,療惡瘡鼠瘺,頭骨尤良。
2、《藥性論》:殺犬咬毒。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莊疼痛,溫瘧。療傷寒溫氣。
3、《千金·食治》:頭骨治風邪。
4、《食療本草》:主腰膝急痛,煮作湯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風急痛,脛骨尤妙。
5、《本草拾遺》:煮汁浴小兒,去瘡疥。(治)驚癇。
6、《綱目》:追風定痛,健骨,止久痢脫肛,獸骨哽咽。
7、《玉楸藥解》:療關節氣冷,治膝脛腫痛。逐痹通關,強筋健骨,平歷節腫痛,愈腰膝痿軟。
8、《綱目》:虎骨通可用,凡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腰背諸風,當用脊骨。
9、《藥品化義》:《本草》言虎頭骨之功與脛同,合養精補血之藥,主治精血衰少,腰腿足膝軟弱無力,不能行動,或筋骨疼痛,難以屈伸。若傷於濕者,筋骨弛長而軟,或腫痛,若過於酒色勞碌,腎肝血熱者,腰膝酸疼腿痛,相似虎骨證侯,不宜誤用。

商品名

虎頭骨:為虎的頭部骨骼。
虎身骨:為虎的全身骨骼。一般不包括頭骨和四肢骨。
虎四肢骨:又名虎四腿骨。為虎的四肢骨幹。包括邦骨。
虎邦骨:為虎的橈骨和腓骨。
虎脛骨:為虎的髕骨。
虎爪:又名骨爪鉤。為虎的爪甲。其作用與虎骨不同。
虎全骨:又名虎整架。為虎的全身骨架。
北方虎骨:為東北虎的骨骼。主產於我國東北和內蒙古
南方虎骨:為華南虎和孟加拉虎的骨骼。主產於華南、華東、西南地區。
以上均以質堅而重、斷面細膩、色黃、中間空隙小、有絲絡網狀物、筋肉剔除乾淨者為佳。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商品有整架和零骨之分,整架虎骨稍帶肌肉和結締組織,並富油性。虎骨的表面均呈黃白色或灰白色,細膩而油潤。體較重,質堅實。斷面可見中間空隙約占三分之一,其內骨髓形成絲絡網狀,為灰黃色。氣腥。以個大、體重、堅實、黃白色、無殘肉者為佳。個小、體較輕、灰白色、帶殘肉者質次。如用毒藥殺死,其骨發黑者,不可入藥。
主產吉林、黑龍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此外,遼寧、內蒙古、廣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產。以東北產的品質為優。

分類鑑別

1、頭骨較圓,背腹面側扁,吻部短,額骨平,前額上部有一淺槽,頂骨後面常有一脊棱,顴骨粗大,向外展出,眼眶下面各有一橢圓形透孔,孔面斜向。
2、上顎骨生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4對,下顎骨生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8對,共有牙齒30個。
3、門齒較小,犬齒呈圓錐形,強大而銳利,並略向內彎曲,臼齒呈“山”字形,鋸齒狀,上顎最後1對臼齒幼虎常不顯著,均呈白色或淺黃白色,有光澤,齒基深入顎骨內部,故習稱“坐骨生牙”。
4、頸椎7節,第1頸椎呈蝶形,第3~7頸椎呈馬鞍形。
5、胸椎13節,每節上面有一較長的棘狀突起,兩側聯結有肋骨13對,肋骨近脊處呈圓形,近胸部呈扁形,作弓背狀,向內彎曲,另一端與胸骨銜接。
6、腰椎7節,兩側有較長的棘狀突起。
7、薦椎3節常癒合成為一塊,上面可見3個棘狀突起。
8、尾椎22~28節,多為雙數,節中間稍突出。
9、坐骨1具,呈長方形,左右對稱。
10、肩胛骨兩塊,呈扇狀半圓形,近中央部很薄,在外面有一條脊狀突起。
11、虎的腿骨有明顯的棱,上節均為一根獨骨,下節兩骨合成。前肢上節下端靠近骨環處側面有一扁長孔,習稱“鳳眼”;下節兩骨相似並立,形略扁,略呈扭曲狀,但一根較長。後肢上節圓柱形,能四側放平而不幌動,上端內側有一圓軸,下端有長圓形的凹槽,為膝蓋骨的所在處。
12、膝蓋骨(即虎脛)呈長圓形,內面光滑,厚而堅重,常帶有舌狀筋。下節主骨粗大,呈三稜柱形,另一根很細,習稱“邦骨”。前足5趾,後足4趾,趾端均具短爪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