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

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這件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紋,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據測定,該磬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輕輕敲擊,即可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虎紋石磬虎紋石磬

名稱:虎紋石磬
年代:商朝時期
來源: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規格: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
作者: 不詳
簡介: 虎紋石磬出土在殷墟武官村大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形體最大的商。它表面雕刻的虎形紋造型優美,刀法純熟,線條流暢,被專家稱為“虎紋石磬”。這塊石頭呈片狀,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僅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隻老虎。這隻老虎怒目圓睜,虎尾上揚,虎口擴張,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軀呈匍匐狀,做出猛虎撲食的架勢。經專家辨認,這塊薄薄的石片,正是殷商時期所使用的重要樂器——石磬。而虎紋石磬正是用一整塊靈璧石磨製而成的。

歷史記載

花紋虎紋石磬

磬是古代一種片狀石制打擊樂器,使用時懸掛在架上,用錘敲擊發聲。中國最早的石磬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在中國的打擊樂器中,它的起源較早。石磬在商代是重要的禮樂之器,商人用以祭天地山川和列祖列宗。
《尚書 益稷篇》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即是表述先民敲擊石磬,舉行大型宗教舞蹈的場景。磬的形制又分為單懸的特磬與成組使用的編磬,它們不僅在數量上有區別,而且其質地也在使用中有嚴格的規範。祭天地山川,使用石磬,祭列祖列宗,則敲擊玉磬。周制則規定,只有王宮的樂壇上才可以懸擊石磬。諸侯如膽敢懸擊石磬,那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王室還設有磬師,專門教授擊磬之道。  
這件虎紋石磬,是單懸的特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它以青色大理石精心磨雕,正面刻有雄健虎紋,紋飾線條生動流暢。據測定,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奏出不同的音調,樂音清越悠揚。此磬出土時,其西側有女性骨架24具,可能是殉葬的樂工。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婦好墓中出土5件長條形石磬,製作比較精細,磬身上分別刻有文字和鴞紋,其中有3件,均為白色,泥質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編磬。這件虎紋石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紋,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