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爾哈

同形式,是明末清初東海女真三部之一。 明清之交,窩集部崛起,稱長於該部落。 庫塔城,該城虎爾哈部眾降附。

虎爾哈,為滿語hūrha(源於hūrhan,大圍網之意)的漢
語音譯,又被譯作瑚爾哈、呼爾哈、庫爾喀、虎爾喀等多種不
同形式,是明末清初東海女真三部之一。
所謂東海女真,又稱“野人”女真,與建州女真、海西女
真並稱明代東北女真三大部落。其居處位於建州、海西二部以
北、以東,距中原更為偏遠。其部眾來源也十分複雜,系由女
真、赫哲、鄂倫春、達斡爾、蒙古諸族融合而成。明中葉後,
又據有海西女真原居留地,活動於今松花江中游以下,迄黑龍
江流域,東達海岸,包括庫頁島(今俄羅斯薩哈林島)的廣大
地區。明清之交,窩集部崛起,稱長於該部落。內部分為瓦爾
喀、虎爾哈、使犬部、使鹿部等幾大集團,而虎爾哈部分布地
域最為廣大。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以南,西北自黑龍江上游
雅克薩城一帶以東,南自雅蘭河、西林河、綏芬河以北,皆為
該部繁衍生息之地。其中多有與索倫、瓦爾喀部眾雜處者,以
今牡丹江、松花江下游一帶最為集中。漁獵經濟居主要地位,
個別地區也從事農業。在東海諸部中處於較為先進的地位。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努爾哈赤派兵攻取虎爾哈部扎
庫塔城,該城虎爾哈部眾降附。皇太極繼位後,繼續對東海女
真用兵,兵鋒直抵黑龍江中下游至海。後金天聰五年(1631)
八月,黑龍江中游的虎爾哈部首領托黑科等4人來朝,貢貂、狐、
猞狸猻等皮,表示了對後金王朝的臣服。清崇德六年(1641),
皇太極平定索倫部首領博木博果爾叛亂,將整個黑龍江流域並
入版圖,同時將所收服部眾置佐領,編入八旗。虎爾哈部被編
入伊徹滿洲(Icemanju,滿語新滿洲之意),從而成為滿族共
同體的組成部分。滿族姓氏中的虎爾哈氏,乃該部後裔,因世
居虎爾哈(今黑龍江省黑河市以北俄羅斯境內),以地為姓,
可為該部融入滿族所留痕跡之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