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圩鄉

虎圩鄉

虎圩鄉地處東鄉縣南部,距縣城9公里,東與甘坑林場接壤,南與崗上積鎮相依,西與紅亮墾殖場毗鄰,北與孝崗鎮緊靠。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東撫公路穿境而過。

基本信息

虎圩鄉虎圩鄉
虎圩鄉地處東鄉縣南部,距縣城9公里,東與甘坑林場接壤,南與崗上積鎮相依,西與紅亮墾殖場毗鄰,北與孝崗鎮緊靠。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東撫公路穿境而過。

基本概況

虎圩鄉虎圩鄉
虎圩鄉位於東鄉縣南端,距縣城9公里,總面積7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584畝,林地53781畝,水域面積5140畝,有小(一)、小(二)型水庫16座,電力排灌站14座,有效灌溉面積達98%以上。虎圩鄉共轄9個村委會,107個村小組,有16640人。2005年財政收入2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88元。虎圩鄉交通便利(東臨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資源豐富(有金、鉛、鋅、銅等礦產資源),經濟繁榮,民風淳樸,社會安定。

地理位置:虎圩鄉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屬丘陵地帶。虎圩鄉三面環山,中間地勢平坦。

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特色:盛產黃金、鉛、鋅、糧食、甘蔗、西瓜、冬瓜、芋頭、生豬。

風采人物:出生在虎圩鄉的農民劇作家葉金書創作的《一對鳳凰雞》,榮獲文化部三等獎。鄉村教師徐石的發明納入國家計畫,葉金書的節燃灶等多項發明獲國家專利。縣詩詞學會已有8名同志是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他們的作品已到達相當高的水準,已結集出版了《東鄉詩詞》兩集,出版農民作家葉金書的詩詞專集《竹園詩草》。成為“書法之鄉”,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社會、人文、科技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優越的環境。

行政區劃

面積:54.5k㎡ 

人口:16916人 

郵編:331814 

代碼:361029200

村委會:珀玕、北莊、蓮塘、優勝、仙基、大部、筆村等7個村委會。

轄:坎頭村高坊村林塘村、陳塘村、艾田村、陽光村、麻溪村、爐前村、陳橋村。

民間風俗

虎圩鄉虎圩鄉
民間燈彩:車仂燈

中秋節風俗:燒窯、打火把、偷甘蔗、芋頭

民間節慶風俗: 端午節粽子

民間風俗:做新房上樑喝彩

民間曲藝:喪事音樂

結婚喜慶風俗:離娘、收傘等

民間風俗:問花樹、游米等

地方特色

虎圩鄉三面環山,中間地勢平坦,山丘占總面積的67%,水域5%,有4座小(一)型水庫,12座小(二)型水庫,總蓄水量達1165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豐富,農業生產環境優越。盛產黃金、鉛、鋅、糧食、甘蔗、西瓜、冬瓜、芋頭、生豬。虎圩西瓜因皮薄、味甜、多汁而享譽四方,年出欄的三萬餘頭生豬體形好、肉質優,暢銷省內外。

虎圩鄉人民解放思想,積極開拓,充分利用本地優勢,不斷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廣優質稻,擴大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鄉辦企業,先後興建、引建了造紙廠、機磚廠、冷軋廠、金礦、鉛鋅礦、生豬良種繁育場等多家廠礦企業。隨著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一個嶄新的虎圩將在東鄉大地上不斷閃爍光芒。

自然優勢

虎圩鄉虎圩鄉
虎圩鄉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屬丘陵地帶,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虎圩鄉總面積65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104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7553人,耕地面積27000。

虎圩鄉始終把最佳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工作重點,緊抓糧食、蠶桑、生豬、木薯、蔬菜主導產業。糧食播種面積47990畝,新增桑園800畝,虎圩鄉蠶桑面積達1800畝。虎圩鄉通過狠抓桑園管理,加強技術指導,蠶桑產業得到鞏固。虎圩鄉報種量1460張,上交蠶繭約46344.85公斤,同期增長5%。生豬生產通過改進養殖方式,突出抓好生豬防疫工作,抓集約化生產,生豬生產勢頭良好,飼養總量保持平衡;2008年生豬出欄6.6萬頭,生豬存欄3.9萬頭,其中母豬存欄4900頭,規模養殖戶存欄母豬3800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1%;2008年利用荒山坡地種植木薯面積達1600畝,比上年增加335畝。特色蔬菜早、晚熟冬瓜、豇豆西瓜播種面積不斷擴大,高坊、葉塘、農科所等地的食用菌栽培也獲得較好的效益

經濟發展

虎圩鄉虎圩鄉
虎圩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一招三化”戰略,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以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農村穩定為總目標。全鄉乾群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顯著成績。
招商引資碩果纍纍。止共引進潤發抽紗製衣、海潤礦業、東鄉鉛鋅礦、金盤嶺石料廠、東順養殖公司等9家企業,累計引進資金2020萬元。招商引資帶動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虎圩鄉共湧現建材、糧油加工、養殖、汽車運輸等個私企業120多家,從而掀起全鄉全民創業的高潮。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農業科技含量日益提高。除水稻、西瓜、果樹等傳統產業外,以生豬、蠶桑、木薯、蔬菜為主的特色產業頗具規模,初步建成生豬、蠶桑、木薯、蔬菜四大農副產品基地,湧現出一批特色農業示範村和專業戶,其中陳塘的530畝蠶桑示範園、坎頭的千畝“豬沼果”生態園、艾田的萬頭種豬場更是全縣“三高”農業亮點。

設施名跡

虎圩鄉虎圩鄉
虎圩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2005年引進農業開發資金360多萬元,進行了黃鰍畈萬畝低產田改造。

虎圩鄉水利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旱情充分暴露出虎圩鄉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利工程老化,農村水利死角較多,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陳塘村何家壠、艾田村的黃石塘、爐前葉家的磨石坑、仕橋村的上源和陳橋村的雷公崗等一些山塘水庫存在隱患。陳塘廟一組、艾田西邊組已建電排。

虎圩鄉造林綠化13120畝,其中山上造林8000畝,平原造林5120畝。2008年造林綠化任務3875畝,其中山上造林2150畝,平原造林1720畝,虎圩鄉新建一座1000平方米活動場所,並配置了兩萬多元的健身器材。使虎圩鄉森林覆蓋率達63%,鄉村綠化明顯改善,農林網控制率達到90%以上,公路兩側及水利渠道沿岸基本形成景觀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凸顯的綠化帶。虎圩鄉內環境大為改觀。

虎圩鄉陳塘漢墓[漢代]虎圩鄉陳塘村屋背,距隱塘300米,墓地呈梯形,有兩處暴露墓磚。磚呈長方體,四面布滿紋飾,長33厘米,寬6厘米,高10厘米。

虎圩鄉為了實現虎圩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謀發展、抓發展、促發展放在第一位,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奮力趕超,以優異的業績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