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梗

蘇梗

蘇梗是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乾燥莖 。含揮髮油,其中主要為紫蘇醛、左鏇檸檬稀及少量a-蒎烯等。蘇葉煎劑有緩和的解熱作用;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本品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紫蘇紫蘇

紫蘇高60~180厘米,有特異芳香。莖四棱形,紫色、綠紫色或綠色,有長柔毛,以莖節部較密。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或圓卵形,長7~21厘米,寬4.5~16厘米,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先端漸尖或尾狀尖,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兩面綠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脈上被貼生柔毛;葉輛長2.5~12厘米,密被長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項生和腋生的假總狀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圓形,先端漸尖;花萼鍾狀,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長柔毛,果時等膨大和加長,內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紅色成粉紅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2強;子房4裂,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 蘇梗

蘇梗蘇梗

漢語拼音: sugeng

英文名稱: Caulis Perillae

商用名稱: 蘇梗

臨床用名: 蘇梗、紫蘇梗

基 源: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乾燥莖。

性狀鑑別: 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鈍圓,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縱溝及細縱紋,節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斷面裂片狀。切片厚2-5mm,常呈斜長方形,木部黃白色,射線細密,呈放射狀,髓部白色。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於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藥性說明

蘇梗蘇梗

紫蘇辛溫行散,葉輕如肺,能發散風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於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為風寒咳嗽、脾胃氣滯所常用,此外,又解魚蟹之毒。

1. 發汗解表(蘇葉較佳):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無汗;風寒犯肺,咳嗽痰多;外感風寒,內兼氣滯者用之更良。

2. 行氣寬中(蘇梗、蘇兜較佳):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吐。本品為行氣寬中,行氣止嘔良藥,兼有理氣安胎之功。

3. 解魚蟹毒(蘇兜較佳):適於魚蟹變質,食後吐瀉、腹痛。

臨床報導

蘇梗蘇梗

1. 治療尋常疣:鮮紫蘇葉外擦患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一般3~6次可愈。(《中華皮膚科雜誌》1965;(6):391)

2. 治療子宮出血:將紫蘇製成每mL相當於原生藥2g之水提取液,分裝成5mL安瓿。使用時以無菌棉球、紗布或擦鏡頭紙浸潤紫蘇液貼敷於出血處。(《中醫雜誌》1988;29

實驗研究本品含揮髮油,其中主要為紫蘇醛、左鏇檸檬稀及少量a-蒎烯等。蘇葉煎劑有緩和的解熱作用;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本品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5-9克

藥品出處

源於《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滇南本草》:“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

紫蘇,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和尖紫蘇的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