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甪直鎮

甪直鎮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首家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鄉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百強鄉鎮和外向型經濟明星鎮等。甪直鎮位於蘇州城東南25公里處,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新工業園區,東銜崑山,2006年與原車坊鎮合併後,全鎮面積達7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近15萬,其中本鎮人口6.5萬人。甪直是一個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這裡名湖水秀、風光旖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甪直更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工業強鎮,全鎮共有外資企業200多家,民資企業900多家,形成了電子、機械、建材、紡織等產業。

名鎮簡介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Lùzhí),這是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費孝通對江蘇省蘇州市甪直鎮的高度評價和讚譽。甪直鎮作為神州水鄉古鎮的佼佼者,的確名不虛傳,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特別是她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蹟、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令人讚嘆不已。

..

當人們來到甪直,很多人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甪”究竟是怎么來的,這裡為什麼叫甪直?據《甫里志》載:甪直原名為甫里,因鎮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後因鎮東有直港,通向六處,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為“甪直”。又傳古代獨角神獸“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徑甪直,見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就長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來,沒有戰荒,沒有旱澇災害,人們年年豐衣足食。

環境特色

當人們進入古鎮,就會感悟到一種舒適感,一種甪直古鎮特有的新奇感。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 浪、海芷鐘聲、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里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采。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

水多、橋多、是甪直鎮的另一個特色。甪直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平頂橋,也有裝飾性很強的雙橋、左右相鄰的姊妹橋和方便鎮民的平橋,其中兩橋相連成直角的雙橋有5處。很多有識之士都感慨的說,看了甪直,實際就等於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樑的博物館,其橋樑的密度,遠超過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旅遊景點

保聖
建於公元503年,據今1495年歷史的甪直保聖寺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剎,寺內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羅漢,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仍然保存完好。寺內仍有200多間建築,保持了一流寺廟的格局,號稱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內現存建築有二山門、天王殿、古物館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曾為寺題抱柱聯:“梵宮敕建梁朝推甫里禪林第一,羅漢溯源惠之為江南佛像無雙”。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後講“保聖寺的羅漢塑像,筋骨見胸,脈絡在手,儘管受著宗教題材的束縛,而現實感卻以無限的迫力向人逼來,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種崇高的美”。

保聖寺保聖寺

保聖寺內的“鬥鴨池”、“小虹橋”和“清風亭”,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陸龜蒙先生留下的遺蹟,他曾做過湖州、蘇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貧、生活艱朴、常與農民一起耕種田地,並首先發明了農民翻土耕地的牛犁,當地的農民特別敬重他。
保聖寺歷代興廢,最盛時,殿宇5000多間,僧眾千人,範圍幾達半個鎮。及至明代成化年間, 現在的保聖寺山門是按乾隆年間的原貌重修起來的。走進二山門,但見天王殿氣宇軒昂,單檐歇山式屋頂,戧角起翹採用立腳飛檐式,顯示江南佛殿式風格。殿內可看到有明代建築特點的昂嘴斗拱結構。據古建長專家陳從周考證,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禎年間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來的。梁式為前後三步梁,上加駝峰。柱礎為覆盆式石礎,刻有“壓地隱出神童牡丹花”圖案,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的遺物。殿內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剛)泥塑,抗戰期間毀於侵華日軍之手。現殿內展覽當地出土文物。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內有兩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經幢,二是鐵鐘。青石經幢立於西側,它的全稱叫“尊勝陀羅尼經咒石幢”。經幢是唐代創始的一種佛教石刻,由蓋、柱、座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經咒。保聖寺原有唐宋經幢各一,現只存下這一座和另一座的一塊八角形刻經石了。保聖寺的經幢,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刻有陀羅尼經咒,由於年代久遠,不少字跡已無法辨認。細看起來,這座經幢是由多塊石柱堆建而成,每塊石柱上面都有盤蓋,盤蓋大於柱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有遮雨和裝飾作用。這座經幢共分為七層。這座尊勝陀羅尼經咒石幢,無論其年代還是藝術價值,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鐵鐘,既是佛寺的鎮山之寶,也是佛寺的歷史見證。保聖寺的這座寺鐘,鑄於明末清初,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鐘上銘文是“風調雨順”、

蘇州甪直鎮獲“國家4A級旅遊區”稱號蘇州甪直鎮獲“國家4A級旅遊區”稱號

“五穀豐登”等吉言。佛經上有“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的說法,鼓鍾也是行善的一種壯舉。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寶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古物館,內有世界聞名的“塑壁羅漢”。

銀杏樹

..

古銀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徵之一。這不僅是甪直這個歷史文化名鎮古老的標誌,而且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輝 。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其中在保聖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據今已1300年樹齡,高度50米,樹身三位男子也圍不住,她雖歷經千年風霜,但仍能挺拔、健壯。著名教學家、文學家葉聖陶先生在甪直執教期間寫的《高高的銀杏樹》一文中,對甪直古銀杏的評價是“形象高大,意志堅強,氣魄宏偉”,因此葉老先生在臨終時關照其親屬要將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聖寺)的地方,所以現葉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聖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遊覽。

古街巷

當人們目睹該鎮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時,有領略了甪直古鎮的另一種風味。鎮上現有主街道9條,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街坊臨河而築,前街後河,人在橋 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業興旺,遊客絡繹不絕。不論臨街的住宅,還是臨河的民房均為黛瓦粉牆、木門木窗、青磚翹脊,大多為明清時代的房子,牆壁上還帶有花紋。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的巷子長達150米,里弄內的房屋有3進、5進、6進,最深的為7進。

蘇州甪直鎮蘇州甪直鎮

 

遺址

除此之外,甪直鎮還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遺址舊跡。鎮東有北宋的白蓮花寺,鎮西有孫妃墓,鎮北有吳王夫差的行宮,鎮南有西漢丞相張蒼的陵墓。

修舊工作

最近二年來,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漫步古鎮,領略小鎮風光,觀賞古橋駁岸,看看漁船人家,真是別有風韻,情趣無窮。

蘇州甪直鎮獲“國家4A級旅遊區”稱號蘇州甪直鎮獲“國家4A級旅遊區”稱號

甪直美食

有“水雲之鄉,稼漁之區”美稱的甪直,風光靈秀,水產豐富。說起吃來,魚鮮藕脆菱角肥,河蝦湖蟹盡你嘗。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味,清淡、鮮嫩、細膩。甪直的蘑菇、河蚌很有名,點餐時不要錯過。八角紅菱是甪直的特產,如果有緣趕上收穫季節,你一定要品嘗。

蘇州甪直鎮蘇州甪直鎮----甪直牌坊

甫里蹄、甫里鴨從古到今甪直地區居民凡是逢年過節或設宴喜訂慶之日,不蘊含團圓喜慶之意,有喜食“全蹄”“全鴨”之習俗,且由於烹製工藝的獨到,成為喜宴之必備的兩道主菜。 晚唐詩人陸龜蒙隱居甫里時,每每宴請文人墨客、親朋好友,十公推崇這兩道主菜並輔以十分詩意的菜名“甫里蹄”(又名龜蒙蹄)和“甫里鴨”。
甪直蘿蔔始創於前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產品選用優質新鮮蘿蔔、精製鹽、特富粉等原料,採用傳統精細製作而成,色澤經亮透明,味道香甜鮮嫩,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糖類等營養成分,為佐餐饋贈、居家旅遊之佳品,在蘇南一帶行銷百年,享有盛名。

甪直牌坊

 三元橋,俗名三官橋,花崗岩石樑梁式平橋,建於清朝乾隆之前,橋聯:東溯眠牛淨綠水,西臨鬥鴨挹清風。該橋與萬安橋構成了典型的三步兩橋。 萬安橋,俗名矮凳橋,花崗岩石砌成梁式平橋,建清朝乾隆之前。 眾安橋,俗名麻皮橋,修葺於清順治年間(1644年-166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