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黃廣地區作戰

蘄黃廣地區作戰

蘄黃廣地區作戰發生在1931年8月1日~9月1日,主要在湖北省蘄春、黃梅、廣濟地區進行,由徐向前和曾中生指揮。

中文名稱: 蘄黃廣地區作戰
發生時間: 1931年8月1日~9月1日
發生地點: 湖北省蘄春、黃梅、廣濟地區

事件介紹

事件背景
事件內容檔案
內容檔案

1931年8月1日,第十一師2個團在第十二師1個多團配合下進攻英山。守敵第五十七師第一六九旅1個團和地方反動武裝約300餘人,憑城依險進行頑抗。拂曉前戰鬥開始,紅軍分3路攻城,一部襲擊城北要點雞鳴尖未下;一部攻占城西之西門關山與立龍咀;另一部攻占城南要點坡兒腦、白石坳等陣地,殲敵5個連。因敵據險頑抗,紅軍攻勢受阻。下午,紅軍調整部署,計畫以一部佯攻雞鳴尖,主力由城西北角攻城。午後4時攻擊發起後,第三十三團攻占城西北角船形山、鳳形山等陣地,全殲守敵,占領北門、西門,第三十一團也乘勢由西南角突入城內。經過激戰,紅軍攻占英山縣城,全殲國民黨軍第五十七師第一六九旅1個團及部分民團1800餘人,繳長短槍千餘支、重機槍18挺和迫擊炮4門。
此時,徐向前、曾中生在詳細研究和比較了潛山、太湖、安慶地區和蘄春、黃梅、廣濟地區的情況後認為:如按原計畫進攻安慶,需通過近200公里的國民黨統治區域,沿途有國民黨軍2個旅以上的兵力及大量民團阻截,加之紅軍兵力有限且又遠離蘇區作戰,沒有取勝的可能。如繼續南下,英山至武穴只有120公里,中間經過的蘄黃廣地區原為蘇區,有地方黨的組織和較好的民眾基礎,且敵人在該地區的兵力比較薄弱,利於紅軍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東進計畫,改以第十二師1個多團留置英山維護後方交通和開展民眾工作,軍部率第二、第十一師主力南下蘄黃廣地區。
8月5日,紅四軍主力進至蘄春縣境,得知武穴地區洪水泛濫,不利行動,乃決定先取蘄水(今浠水)、羅田,打開戰場,誘敵進攻而消滅之,然後相機出武穴或東進。8日,紅四軍進占蘄水;12日,攻克羅田。隨即一面就地發動民眾,一面嚴陣以待,伺機殲敵。18日,紅四軍以2個團自羅田南下,急行軍60公里,奔襲駐漕河鎮(今蘄春縣城)的國民黨軍新編第八旅(2個團)。19日拂曉突然對其發起攻擊,經1個多小時的戰鬥將其全殲,俘旅長以下1600餘人,繳槍1200餘支、炮14門。21日乘勝進占廣濟,威逼蘄春、武穴、黃梅,與長江以南的湘鄂贛蘇區紅軍遙相呼應。國民黨武漢行營即令海軍艦艇加強長江巡邏,令武漢警備旅主力由蘄春增援武穴,並急調第十軍第四十一、第四十八師各1個旅由鄂西進到鄂東堵擊紅軍。24日,敵2個旅分經蘭溪、團風進占蘄水,並繼續東進,企圖切斷紅四軍後路。30日,其主力4個團進至洗馬畈地區。
為粉碎國民黨軍這一企圖,紅四軍決定集中兵力攻殲洗馬畈地區之敵。9月1日,紅四軍主力分別由廣濟和英山向洗馬畈急進,並以第十、第十一師各2個團由南北兩面進攻,以第十二師1個多團從東西兩面配合。紅軍乘敵不備,一舉突入其陣地,將鎮內守軍分割包圍,經數小時激戰,殲國民黨軍3個團大部,其餘部1個多團乘夜逃竄,復破紅軍包圍於洗馬畈東北的葉家灣。紅四軍隨即撤圍北返。紅四軍主力在蘄黃廣地區作戰歷時1個月,連克4座縣城,殲國民黨軍7個多團,俘5000餘人,繳長短槍4000餘支、機關槍26挺、迫擊炮28門、電台1部;恢復和擴大了英山、羅田、蘄春、太湖之間的蘇區;解決了部隊的物資、給養困難;組織了800餘人的地方部隊;並配合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鬥爭。

事件意義

事件意義
紅四軍在一個多月的南下作戰中,以5個多團的兵力,能夠取得連克英山、蘄水、羅田、廣濟4城,殲敵7個多團的重大勝利,其主要原因是:一、紅四軍的領導堅持了正確的作戰方針。作戰開始前,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曾令紅四軍攻英山,出潛山、太湖,進逼安慶,威脅南京。紅四軍的領導則認為,紅軍應當鞏固陣地向外發展,援助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手段主要的不在於攻擊敵人的重要城市,只要能達到牽制敵人兵力的目的即可。因此,主張打下英山後出蘄春、黃梅、廣濟地區,恢復這一地區的革命根據地,並使之與鄂豫皖邊區連成一片,同時相機出擊武穴,牽制敵人。部隊攻下英山後,紅四軍的領導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和敵情,堅持了南下蘄黃梅地區作戰的正確方針。二、部隊作戰指揮靈活機動。在作戰中,紅四軍的領導,根據實際情況,對作戰進行了靈活機動的指揮。在進攻英山時,部隊一時作戰未能得手,遂調整部署,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在對漕河鎮之敵的進攻作戰中,紅四軍領導指揮部隊長途奔襲,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三、戰鬥隊和工作隊緊密結合。在作戰中,取得人民民眾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紅四軍部隊在進占了蘄水、羅田後,便一面就地發動民眾,一面嚴陣以待,伺機殲殲敵。正是由於有了良好的民眾基礎,這次作戰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
主題關鍵字: 分割包圍  前後夾擊 奔襲 進攻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
相關人物: 徐向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