藹藹

藹藹

藹藹,古漢語常用辭彙。讀音ǎiǎi,形容眾多的樣子或是幽暗的樣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條目:藹藹

類別:書面上的文言詞語

拼音:ǎiǎi

注音: [ㄞˇ] [ㄞˇ]

英譯:luxuriant;numerous;dark

詞性:形容詞

同音詞:靄靄 欸欸

近音詞:皚皚 曖曖 艾艾 哀哀 隘隘 靉靉 埃壒 唉唉 薆薆 譺譺 埃藹 嗌嗌 埃堨 皧皧嘊嘊 溰溰 啀啀 瞹瞹

相關詞組:叢林藹藹

基本釋義

1、形容草木茂盛

2、眾多的樣子

3、暗淡或幽暗的樣子

引證解釋

茂盛貌。

晉·陶潛《和郭主簿》之一:“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唐·楊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序:“ 龜城 藹藹,煥繁霞於百尺之樓。”

清·金農《游晉祠》詩:“藹藹長生樹,泠泠難老泉。”

盛多貌。

《詩·大雅·卷阿》:“藹藹王多吉士。”

漢·劉向《九嘆·逢紛》:“讒夫藹藹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晉·陸機《艷歌行》:“藹藹風雲會,佳人一何繁。”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藹藹多士,發言盈庭。”

(香氣)濃烈貌。

《楚辭·劉向》:“懷椒聊之藹藹兮,乃逢紛以罹詬。” 王逸 註:“藹藹,香貌。”

溫和貌;和氣貌。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藹藹春候至,天氣和且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遇學師 趙 ,相見藹藹。”

雲霧瀰漫貌。

南朝 宋 鮑照 《採桑詩》:“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詩:“稍稍雲木動,藹藹煙烽亂。”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七:“藹藹玉生煙,霏霏山出雲。”

暗淡、昏昧貌。

南北朝·謝莊《月賦》:“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 藹藹。”

《文選·司馬相如》:“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 李善 註:“藹藹,月光微暗之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司馬治書同聞鄰婦夜織》詩:“藹藹夜庭廣,飄飄曉帳輕。”

明 何景明 《白菊賦》:“檐蕭蕭以下月,庭藹藹而降霜。”

1.

茂盛貌。

晉·陶潛《和郭主簿》之一:“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唐·楊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序:“ 龜城 藹藹,煥繁霞於百尺之樓。”

清·金農《游晉祠》詩:“藹藹長生樹,泠泠難老泉。”

2.

盛多貌。

《詩·大雅·卷阿》:“藹藹王多吉士。”

漢·劉向《九嘆·逢紛》:“讒夫藹藹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晉·陸機《艷歌行》:“藹藹風雲會,佳人一何繁。”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藹藹多士,發言盈庭。”

3.

(香氣)濃烈貌。

《楚辭·劉向》:“懷椒聊之藹藹兮,乃逢紛以罹詬。” 王逸 註:“藹藹,香貌。”

4.

溫和貌;和氣貌。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藹藹春候至,天氣和且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遇學師 趙 ,相見藹藹。”

5.

雲霧瀰漫貌。

南朝 宋 鮑照 《採桑詩》:“藹藹霧滿閨,融融景盈幕。”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詩:“稍稍雲木動,藹藹煙烽亂。”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七:“藹藹玉生煙,霏霏山出雲。”

6.

暗淡、昏昧貌。

南北朝·謝莊《月賦》:“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 藹藹。”

《文選·司馬相如》:“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 李善 註:“藹藹,月光微暗之貌。”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司馬治書同聞鄰婦夜織》詩:“藹藹夜庭廣,飄飄曉帳輕。”

明 何景明 《白菊賦》:“檐蕭蕭以下月,庭藹藹而降霜。”

出處

1、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左思《詠史》

2、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馬相如《長門賦》

示例

例句:鐵哥,您看遠處叢林藹藹,令人心曠神怡。

辨析

【辨音】:藹,不宜讀成 ái

【辨形】:藹藹,不宜寫成“靄靄”

“藹藹”與“靄靄”:“藹藹”指眾多的樣子、幽暗的的樣子;“靄靄”指雲霧密集的樣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