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食療

藥膳食療

是充分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且易於普及,取材廣泛,可在家庭自製,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深受百姓喜愛的劑型。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中華藥膳--這枝醫苑奇葩,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歲月,發展成像今天這樣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製作方法的一門學問
現代營養學的研究大大推進了藥膳的發展,藥膳正走上中西醫結合的良好發展之路,必將對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藥膳是充分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且易於普及,取材廣泛,可在家庭自製,是中藥的一種特殊的、深受百姓喜愛的劑型。

藥膳的分類

藥膳一般是按原料的性質和製作方法分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1.米麵食類:以米、麵粉為基本原料,製成的饅頭麵條米飯湯圓包子餛燉等各種飲食。

2.菜餚類:以肉菜為基本原料,可以製成冷菜、蒸菜、燉菜、炒菜、炸菜、滷菜等各種食品。

3.粥食類:以等為基本原料,加入其他成分如枸杞子山楂百合等煮成的半流體飲食。

4.糕點類:此類藥膳是按糕點的製作方法製成的,花樣繁多。如茯苓餅栗子膏核桃穌等。

5.湯羹類: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為主,煮、燉、褒而成的較稠厚的湯液。

6.飲料類:將藥物和食物浸泡和壓榨,煎煮或蒸餾製成的一種專供飲用的液體。如山楂汁、秋梨汁、蘿蔔汁等。

7.茶類:將藥物直接沖泡而成的液體,如菊花茶、決明子茶、山楂茶等。

8.蜜餞類:以植物的乾、鮮果實或果皮為原料,經藥液煎煮後,再加入適量的蜂蜜或白糖而製成。

藥膳的特點

藥膳是藥物與食物巧妙結合而配製的食品。通過烹調加工,製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也具有藥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醫飲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藥膳食療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比普通食品更優越,並具有鮮明的特點:

1、藥膳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注重辨證用料,凡是氣虛的,當用補氣藥膳;凡是血虛的,當使用補血的藥膳。作為輔助治療,使藥物與藥膳相互補充,相互輔佐,有異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選擇突出本草學理論的特點。根據疾病的特點選擇食品,熱性病選擇寒涼性質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綠豆等;而寒性疾病選擇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藥膳以傳統的烹調藝術為手段,通過蒸、煮、燉、浸泡等方法,儘可能地保證食物成分不被破壞,充分發揮食品、藥物的醫療保健作用。

4.藥膳以輔助治病、保健和強身為目的。藥膳與治病服藥不同,它是在治療疾病期間通過適當的進食,對疾病加以調養,增強體質,輔助藥物發揮療效。對於無病之人,藥膳還可以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藥膳的套用原則

藥膳具有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套用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藥物是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藥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藥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藥膳不能代替藥物療法。各有所長,各有不足,應視具體人與病情而選定合適之法,不可濫用。

1.因證用膳:中醫講辨證施治,藥膳的套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藥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藥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藥膳。

3.因人用膳: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藥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套用藥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藥膳食品的烹調方法

1.燉:有隔水燉和不隔水燉之分。隔水燉是加好湯和料封口,把容器放入鍋中,武火燉3小時即可;不隔水燉為直接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燉至酥爛。

2.熬:先在鍋內加底油燒熱後,放入主料稍炒,再加湯及調味品,後用文火煮爛。

3.燴:將多種原料用湯和調料混合烹製成的一種湯汁菜。

4.汆:將湯和水用武火煮沸,投下藥料及食料,加以調味即可。

5.燜:先在鍋內放油,將食物和藥物同時放入,炒成半成品,加姜、蔥、花椒、湯及調味品,蓋鍋蓋,用文火燜爛。

6.燒:將原料放入有少量油的鍋中加調料煸炒,進行調味調色,待顏色轉深放入調味品及湯(或水),用文火燒酥爛後,武火收湯稍加明油即可。

7. 蒸:就是將食物與藥物拌好調料後,放入碗中,利用水蒸氣加熱烹熟的方法。

8.煮:將原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湯或水,先用武火燒開,改文火燒熟即可。

9.鹵:先調好白鹵或紅鹵,然後將原料加工,放入滷汁中,用文火煮爛,使滲透滷汁至酥爛。

10.炸:將油用武火燒至七八成熟,再將原料下鍋,注意翻動,防過熱燒焦,通常炸至橘黃色即可。

藥膳的配伍禁忌

藥物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驗,後人多遵從。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其中有些雖無科學證明,但在沒有得出可靠的結論以前還應參用傳統說法,以慎重為宜。主要包括: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百合蒼朮;豬血忌地黃何首烏;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朴,忌麥冬;蒜忌地黃何首烏;蘿蔔忌地黃、何首烏;醋忌茯苓

食物與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諱。其道理雖不充分,但是在藥膳套用中似仍宜慎重從事,把它們作為重要參考為宜。這些禁忌是:豬肉忌蕎麥、鴿肉、鯽魚、黃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鯽魚忌芥菜、豬肝;豬血忌黃豆;豬肝忌蕎麥、豆醬、鯉魚腸子、魚肉;鯉魚忌狗肉;龜肉忌莧菜、酒、果;鱔魚忌狗肉、狗血;雀肉忌豬肝;鴨蛋忌桑椹子、李子;雞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

藥膳滋補

滋補通俗地說,用食物和中藥來調節身體功能,也就是給人體輸送營養,便於人們在生活、工作中不斷消耗掉的精力和能量得到及時補充,在提高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的同時,達到健康延年的目的。

進補是為了補充身體的不足,也就是身體缺少什麽營養物質,就進補什麽,所以,中醫認為:藥症相符,吃瀉藥也是 補;藥不對症,參茸也是毒。記住,進補要講究對象和方法,有的放矢。

進補的好處
(1) 在治療方面,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幫助疾病早愈;
(2) 在預防方面,具有增強抗病毒能力的作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3) 在養生方面,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延年益壽。

滋補的方法
從滋補的種類來看應該包括兩大類:藥補和食補。如果細分的話應該有單味補藥、補益方劑、補益中成藥、單味食補、粥補、湯補、酒補及茶補等等。

飲食組譜

十種蔬菜搭配禁忌

合理的膳食構成,科學而營養地搭配,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方面。蔬菜類食物更是與我們的一日之餐密切相關。要正確食用蔬菜,除儘量減少其維生素的損失和毒性外,更重要的是正確地搭配。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1.蘿蔔(萊菔、蘆菔)
嚴禁與橘子同食,否則易患甲狀腺腫;忌與胡蘿蔔、何首烏、地黃同食;服人參時也應忌食。
2.甘薯(紅薯、白薯、地瓜、山芋)
不能與柿子同食,兩者相聚後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腹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與香蕉同食。
3.韭菜(起陽草、懶人菜)
不可與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不可與蜂蜜同食,同食易引起心痛;不可與牛肉同食,同食令人發熱動火。這裡要特別提醒農村的朋友,炒蔬菜時注意不要放韭菜,況且色澤搭配也不科學。
4.茄子(落蘇、崑崙紫瓜)
忌與黑魚、蟹同食,同食有損腸胃,並且,一般過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引起中毒。
5.菠菜(菠棱萊、赤根菜)
不宜與豆腐同食,易使人缺鈣,當然亦忌與韭菜同食。
6.南瓜(番瓜、倭瓜、飯瓜)
不可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食;不可與羊肉同食,否則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
7.竹筍(筍)
不宜與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結石;不可與鷓鴣肉同食,同食令人腹脹;不可與糖同食;不宜與羊肝同食。
8.茭白(茭瓜、茭筍)
不宜與豆腐同食,否則易形成結石。
9.芹菜(芹、旱芹、藥芹、香芹)
忌同醋食,否則易損傷牙齒;不宜與黃瓜同食。
10.芥菜(護生草、菱角萊)
忌與鯽魚同食,否則易引發水腫。

十大平衡不可缺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婦女懷孕初期,時而出現輕微頭暈、噁心、擇食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因月經閉止,沖脈之氣(沖為血海)不得下行而向上沖逆,影響胃氣和降所致,一般視為是妊娠應有的反應。妊娠惡阻則是指婦女懷孕以後,1-3個月期間,出現噁心、嘔吐、眩暈、胸悶,甚至惡聞食味,或食入即吐等症狀而言。

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平素胃氣虛弱或肝熱氣逆,受孕後沖脈之氣上逆,致使胃失和降,或引動肝熱氣火上沖所致。因妊娠惡阻是以嘔吐為主要見證。故在飲食方面,均以清淡、稀軟、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聞臭、腥、腐、香竄食品,少食或不食油膩厚味。

胃氣虛弱的以牛奶、豆漿、蛋羹、米粥、軟飯、軟麵條為主;屬肝熱氣逆的,則宜多吃蔬菜和水果。進食方法,以採取每次少量多次進餐為好。

一、胃氣虛弱:妊娠2-3個數月,嘔惡不食,脘腹脹悶,或食入即吐、全身乏力、頭暈思睡、舌苔白、舌質淡、脈滑無力,可選用健胃和中,降逆止嘔的食品調治。

1、薑汁米湯:取生薑汁5-7滴,入米湯內,頻頻飲服。

2、橙子煎:橙子1個,洗淨,切4瓣(帶皮),加蜂蜜少許,煎湯,頻頻飲服。

3、砂仁藕粉:砂仁1.5克,木香1克,共研面,和藕粉、白糖一起沖食。

4、扁豆汁:白扁豆10克,煎汁,送服砂仁粉1.5克。

二、肝熱氣逆:中醫認為胎前多熱,故妊娠惡阻以肝胃熱居多。一般症見嘔吐苦水或酸水,胸脅及脘腹脹滿,噯氣、善太息(俗謂長出氣)、頭暈且脹、煩急易怒、苔微黃、舌邊尖紅、脈弦滑,可選用清熱和胃,涼血安胎的食品調治。

1.西瓜汁:西瓜絞汁,頻頻飲服。

2.綠豆飲:綠豆50克,煎湯,頻頻飲服。

3.枇杷飲:鮮枇杷葉10克(刷去毛),鮮蘆根1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

4.雪梨漿:大雪花梨1個,切薄片,水煮片刻,放涼後,不拘時頻飲。

食用水果七大禁忌

一、吃水果忌不衛生:食用開始腐爛的水果,以及無防塵、防蠅設備又沒徹底洗淨消毒的果品,

(圖)藥膳食療藥膳食療

草莓桑葚、剖片的西瓜等,容易發生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

二、水果忌用酒精消毒:酒精雖能殺死水果表層細菌,但會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變,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會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

三、生吃水果忌不削皮: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並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四、忌用菜刀削水果:因菜刀常接觸肉、魚、蔬菜,會把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使人感染寄生蟲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銹和蘋果所含的鞣酸會起化學反應,使蘋果的色、香、味變差。

五、忌飯後立即吃水果:飯後立即吃水果,不但不會助消化,反而會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飯後2小時或飯前1小時。

六、吃水果忌不漱口:有些水果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的腐蝕性,食用後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殘渣易造成齲齒。

七、忌食水果過多: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水果過多。

各種水果吃得太多可能引起的“水果病”:

1、過敏:較多見的是芒果、鳳梨。有人吃了嘴皮立即發麻、紅腫,嚴重的全身出皮疹;

2、結石:柿子吃多了會有結石,與其中含鞣酸多有關。而為防澀噴灑的石膏鈣化後也加重了結石產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造成腸道梗阻;

3、便秘中醫認為,蘋果番石榴具有“收斂”作用,可用來對付腹瀉,因此便秘的人要少吃。蘋果中富含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時間,容易形成便秘;

4、低血糖:荔枝吃得太多,容易出現低血糖。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容易過敏和糖尿病病人都不宜多吃鮮荔枝;

5、難消化:榴槤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吃多了難消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