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研究所

藥用植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8月。總所設在北京,位於中關村科技園區,下設雲南、海南、廣西、新疆分所,共占地5000餘畝,是世界上五大藥用植物專業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國內頂尖的從事中藥研究專業機構。

研究所簡介

藥用植物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8月。總所設在北京,位於中關村科技園區,下設雲南、海南、廣西、新疆分所,共占地5000餘畝,是世界上五大藥用植物專業研究機構之一,也是國內頂尖的從事中藥研究專業機構。

主要任務

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對我國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保護、研究、開發和利用。在國家中藥現代化和產業化項目中,承擔著中草藥種質資源保存、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中藥材規範化種植(GAP)的制定與實施、中藥材標準對照品的研究、中藥資源普查等重大科研任務。

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我國為儘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科研事業,聘請了一批蘇聯專家來國內幫助建設。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1955年中央衛生研究院在北京西郊的西北旺(現藥用植物研究所)征地1000畝,建立了藥用植物種植場,同時在雲南和海南建立了兩個試驗站。當時的藥用植物種植場有研究人員20餘人,並聘請了婁之芩、陳靜蓉等專家作指導,使藥用植物種植場已具有了研究工作能力。1957年中央衛生研究院與協和醫科大學合併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種植場轉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下屬單位,定名為藥物研究所的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場下設栽培室。1959年在該試驗場內建立標本園,當時收存藥用植物標本1800多種。標本園建成後先後接待了日本、法國、蘇聯等代表團來園參觀訪問。同年又在集安、撫松兩地建立了人參種植基地,從此,翻開了我國人參研究新篇章。在我國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國際人參學術會議在西北旺召開。1983年在醫科院藥物研究所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場和栽培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肖培根同志任所長,於普同志任黨委書記,他們為該所的創建及前十餘年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為該所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適應國家科技事業管理的要求,1994年將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更名為藥用植物研究所。此後擔任藥植所所長、書記的還有楊世林、何維、丁國鑑、高海泉等。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與關懷下,經過20餘年的發展與建設,今天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實力和經濟基礎等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任領導

名譽所長 肖培根
肖培根肖培根

所長、法人代表 陳士林
黨委書記 田 力
科研副所長 孫曉波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高海泉
行政副所長 魏建和
工會主席 田保華
所長助理 彭 勇
所長助理 劉克明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重大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重要藥用植物類群親緣學研究” (2004年);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專項“西部瀕危生物資源—川貝母野生撫育產業化示範工程” (2005年);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中藥資源學研究” (2003年);
● 美國NIH基金項目“Center for Chinese Herbal Therapy(CHT) for Asthma” Project3: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anicals(PI) (2005年);
●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專項“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描述和規範制定與示範” (2003年);
● 國家財政部科研專項“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建設” (2005年);
●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中藥材病蟲害防治研究” (2003年);
● 國家863計畫項目“二類中藥新藥天麻核苷和《西明婷片》的研究” (2004年);
● 國家863計畫項目“愈風寧心緩釋片”的研製開發 (2004年);
●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20種中藥材種子質量標準和檢驗規程的研究與制定” (2002年);
● 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中草藥種質資源的保存” (2001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