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緒嗣

藤原緒嗣,生於774年(寶龜5年),卒於843年8月22日(承和10年7月23日),平安時代的政治家,藤原式家的參議藤原百川的長子,官位是正二位左大臣、贈從一位,別號山本大臣。

生平

早年

藤原緒嗣的父親藤原百川在光仁天皇桓武天皇兩代天皇的擁立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在藤原緒嗣5歲時,在參議任中病故。父親的早逝本來應對藤原緒嗣日後的仕途有致命的影響。但是桓武天皇感謝藤原百川生前的功績,在延曆7年(788年)親自在宮中為藤原緒嗣主持元服儀式。桓武天皇親自為藤原緒嗣加冠,親手賜予劍,任命藤原緒嗣為正六位上內舍人,賜予封戶150戶的厚遇。
延曆10年(791年),藤原緒嗣升為從五位下,作為獨當一面的貴族而行事。之後的延曆16年(797年),在24歲進升為正五位下後,僅僅兩日後就升為從四位下,事實上升了4級,擔任衛門督,如此不斷的打破日本官位晉升的紀錄。
終於在延曆21年(802年),藤原緒嗣以29歲的若齡升至其父藤原百川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職位參議,步入公卿的行列。這種人事任命是桓武天皇對擁立他的藤原百川生前沒有報恩,補償在其子藤原緒嗣身上,同時也是對藤原緒嗣才能的期待。藤原緒嗣在3年後以桓武天皇所意想不到的形式回應了他的期待。

德政論爭

延曆24年(805年)12月7日(舊曆),藤原緒嗣與同任參議的菅野真道就當時的政治問題接受桓武天皇的質詢。藤原緒嗣諫言:“方今天下人苦於平定蝦夷和建設平安京等勞役,停止這兩項,能安天下人之心。”長年侍奉天皇,由出身低的學者提拔而來的老臣菅野真道體察天皇的意向,拚死強諫,終於使桓武天皇接受了藤原緒嗣的主張,下詔中止可稱之其畢業事業的蝦夷平定和平安京的建設(史稱德政論爭)。桓武天皇在第二年去世。

平城朝

平城天皇繼位後,在新帝的領導下,以再興前朝荒廢的地方行政為目的,設立了以參議藤原園人為中心的觀察使制度,導入將地方行政的運營置於中央政府的高官的直接監視之下的新制度。平城天皇和藤原緒嗣等人對改革幹勁十足,大同2年(807年)眾參議自己提出廢止參議,由眾參議等高官專任觀察使之職。
但是,大同3年(808年)藤原緒嗣被任命接替中納言坂上田村麻呂,兼任陸奧出羽按察使,並向東北地區赴任。雖然藤原緒嗣的能力被平城天皇認可,但陸奧出羽按察使的主要職責是平定蝦夷,藤原緒嗣以自己之前反對用兵蝦夷、沒有地方官的經驗、疏於兵法等並不太充分的理由請辭,但沒有獲得平城天皇的批准。
大同4年(809年),藤原緒嗣到東北地區赴任。在陸奧出羽按察使的任職期間,藤原緒嗣還是貫徹了自己信念,從來沒有發起過軍事行動,只是專心對當地的役人、兵士、民眾實行保護政策。

嵯峨朝

一年半後,由參議文室綿麻呂接替陸奧出羽按察使一職,藤原緒嗣回京。之後平城天皇退位,並發生藥子之變,政治形勢為之一變。藤原緒嗣沒有參與該政治事件,自身也是站在嵯峨天皇一方,但藤原緒嗣的堂兄藤原種継的子女尚侍藤原藥子、參議藤原仲成兄妹作為事變的首謀者被處死,因此藤原緒嗣所屬的藤原式家的政治地位大大降低。而且,在藥子之變中,嵯峨天皇廢除了觀察使制度,復活了參議一職。藤原緒嗣復任參議,其主導的改革政策在事實上受挫。小藤原緒嗣一歲的藤原北家的藤原冬嗣被任命為新設立藏人頭一職,擠入了政治中樞。弘仁5年(814年)藤原冬嗣升任從三位,在官位上也超越了藤原緒嗣,藤原北家崛起。
之後藤原緒嗣因為失意和疾病,數次請求辭官,都沒有獲得許可。在仕途方面,藤原緒嗣一直步藤原冬嗣的後塵,順利在弘仁8年(817年)升任中納言、弘仁12年(821年)升任大納言。在此之間的弘仁9年(818年),因為右大臣藤原園人和中納言藤原葛野麻呂相繼去世,在太政官中,藤原緒嗣在地位上僅次於藤原冬嗣。藤原緒嗣還參與了《新撰姓氏錄》和《日本後紀》的編纂事業。特別是後者,藤原緒嗣參與了全過程,在其領導之下聚集了一批富有文才和批判精神的人,編纂成了《日本後紀》。

晩年

弘仁14年(823年),藤原緒嗣之姐藤原旅人之子大伴親王(即淳和天皇)繼位,天長2年(825年)藤原緒嗣升任右大臣。天長3年(826年)藤原冬嗣去世後,右大臣藤原緒嗣輔助淳和天皇,再次立於政治中樞,但因老年多病已經不能完全處理政務。藤原緒嗣寄望甚深的長子藤原家雄也先於藤原緒嗣去世。藤原冬嗣之子藤原長良、藤原良房兄弟在政界崛起,在藤原冬嗣去世,北家和式家的實力差距更加擴大。
雖然從嵯峨朝到仁明朝,是被稱為崇文之治的太平盛世,但由於嵯峨天皇沒有馬上讓位於自己的兒子正良親王(仁明天皇),而是讓位於弟弟大伴親王(淳和天皇),在政壇上產生了正良親王和大伴親王的兩大派別。因此,嵯峨上皇去世後的承和9年(842年)就發生了承和之變,中納言藤原吉野(藤原緒嗣的從兄弟之子)被流放,藤原式家遭受沉重打擊。承和10年(843年),藤原緒嗣在升任正二位左大臣後不久就病逝。去世當日,追贈藤原緒嗣從一位的位階。
晩年,因為空海的關係藤原緒嗣修繕了觀音寺(今熊野),並在觀音寺附近修建法輪寺(後來的泉涌寺)。藤原緒嗣去世後,法輪寺的建造由其次子藤原春津完成。雖然據說藤原緒嗣的墓所在觀音寺內,但實際上狀況不明。

人物

藤原緒嗣通曉政務,是賢明、有良心的政治家。另一面,藤原緒嗣一旦相信某人所進的讒言,即使其他人再怎么陳述真相,也不會接受,具有偏執、頑固的性格。因此,藤原緒嗣在政治上陷入孤立,據說讓藤原冬嗣、藤原良房父子(藤原北家)吃了很多苦頭。
受到其父的影響的藤原緒嗣的次子藤原春津,身姿瑰美,氣質典雅。雖然出身於名門富貴之家,在兄長藤原家緒去世後成為其父的繼承人,但對於功名利祿並不關心,沒有出仕的欲望。文德天皇評價藤原春津是“南山之玄豹”。《尊卑分脈》中稱藤原春津為“日本第一富人名人”。藤原緒嗣去世後,藤原式家沒有再進入過日本政治的中樞。

年譜

* 延曆7年(788年) - 正六位上。內舍人
* 延曆10年(791年) - 從五位下。侍從兼中衛少將
* (這段時間兼任常陸介、內廄頭)
* 延曆16年(797年)7月 - 正五位下、同月升為從四位下衛門督。8月,兼任出雲守
* 延曆17年(798年) - 兼任營造西大寺長官
* 延曆20年(801年) - 升為右衛士督
* 延曆21年(802年) - 參議
* 大同元年(806年)5月 - 兼任山陽道觀察使。閏6月,改為兼任畿內觀察使
* 大同2年(807年) - 朝廷廢止參議一職(畿內觀察使兼右衛士督)
* 大同3年(808年)3月 - 兼任刑部卿。5月,東山道觀察使兼陸奧出羽按察使(第二年到陸奧赴任)
* 大同5年(810年)5月 - 朝廷廢止觀察使一職,復置參議
9月 - 改為兼任美濃守,返回平安京(京都)(同月發生“藥子之變”)
同月 - 改元為弘仁元年後,兼任右衛士督(再任)
* 弘仁6年(815年) - 從三位
* 弘仁8年(817年) - 中納言
* 弘仁9年(818年) - 正三位
* 弘仁12年(821年) - 大納言
* 弘仁14年(823年) - 從二位。兼任皇太子傅
* 天長2年(825年) - 右大臣
* 天長3年(826年) - 藤原冬嗣(左大臣)死去(藤原緒嗣成為官職最高者)
* 天長9年(832年) - 左大臣
* 天長10年(833年) - 正二位
* 承和10年(843年) - 於正二位左大臣之位去世(享年7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