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用人體解剖學

藝用人體解剖學是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以人體骨骼和肌肉作為對象,研究人體外部形態和結構以及人體運動和姿態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藝用人體解剖學是在人體解剖學的基礎上,以人體骨骼和肌肉作為對象,研究人體外部形態和結構以及人體運動和姿態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人體,自古就被人類認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因為人體中蘊含了均衡美、對稱美、曲線美、協調美等美的表現形態,所以研究和塑造人體美,始終是各個時代美術家創作的重要題材。當史前人類的審美意識還沒有獨立形成的時候,就誕生了如紐倫堡女神、紅山文化女神像等直接以人體為表現內容的原始雕塑作品。
古希臘時期,人們讚美裸體,人體比例上追求理想化,因此人體藝術作品都高度勻稱、典雅,體現出完美的美學思想,代表作品是《擲鐵餅者》。
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雕塑在人文主義思想和科學方法的雙重影響下,藝術家們衝破桎梏,以超人的智慧創造了全新的人體形象。同時他們將人體解剖作為藝術必修的基礎課,觀察人體骨骼和肌肉的構造和結構,繪製成圖譜,並把解剖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實踐之中,創造了大量經典的藝術作品,如《被縛的奴隸》、《大衛》。正是在這些藝術家的不斷探索和總結,逐漸形成了藝用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