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大辭典

《藏文大辭典》擬作為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類詞典編纂,讀者對象為具有藏文中級以上程度的人員。 計畫收詞約15萬條,字數約2500萬字,仿照《辭海》體例,先按分冊編纂出版,最後匯集出版。 據悉,《藏文大辭典》擬作為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類詞典編纂,讀者對象為具有藏文中級以上程度的人員。

簡介

《藏文大辭典》擬作為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類詞典編纂,讀者對象為具有藏文中級以上程度的人員。計畫收詞約15萬條,字數約2500萬字,仿照《辭海》體例,先按分冊編纂出版,最後匯集出版。《藏文大辭典》是民族出版社承擔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於2007年啟動編纂工作。《藏文大辭典》是一部集語詞和百科的大型綜合性辭書。作為一項重大國家級出版項目,《藏文大辭典》的編纂和出版,對豐富中國各民族文化寶庫,對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產生積極影響。 《藏文大辭典》按藏族傳統學科和現代學科分為30個分冊,其中,按傳統學科分為工藝學、醫學、聲律學、正理學、佛學、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象學、吐蕃文獻、語詞、苯教及象雄文化等13個分冊;按現代學科分為政治學、軍事學、哲學、法律學、經濟學、工業、農牧業、教育學、文化、歷史學、文獻檔案、語言學、地理學、數理化、生物、醫學、信息技術17個分冊。 據介紹,《藏文大辭典》各分冊編纂擬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全書的統編出版在2015年底前完成。編纂背景 民族出版社編審、《藏文大辭典》項目負責人江嘎介紹,在中國,用藏文保存的天文歷算、藏醫藏藥、歷史文獻和民間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經典等,數量之多僅次於漢文而居第二位。改革開放以來,藏族文化更是從過去只為少數專家學者研究的對象,變成國內外許多普通人都渴望認識了解的、獨具特色的人類文化現象。 隨著新中國成立,經濟、政治、法律、國防、外交,以及高新科學技術各領域迅速發展,出現眾多新詞術語及釋文。這些新詞術語有藏譯名,也有漢藏對照詞,但加解釋的基本沒有。藏族人民在了解、學習新知識,與國內國際進行交流與合作,與各民族同步發展等方面,因此受到極大制約。 江嘎介紹,中國出版史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藏文工具書《格西曲扎藏文詞典》,出版於20世紀50年代,收詞僅2.6萬餘條。1978年,國家特撥專項經費,全國數十位藏漢雙語專家八年編纂出版了藏漢雙解工具書——《藏漢大辭典》,是迄今為止的“藏文工具書之王”。但全書收詞目僅5.3萬餘條,遠遠不能滿足讀者要求。 2003年,民族出版社提出《藏文大辭典》選題意向,正式向國家民委提交項目報告,並獲得60萬元人民幣前期費用。2006年《藏文大辭典》項目啟動。2007年底,新聞出版總署將此編纂出版列入國家重點出版項目,撥款1000萬元人民幣專項經費。 據悉,《藏文大辭典》擬作為一部大型綜合性百科類詞典編纂,讀者對象為具有藏文中級以上程度的人員。計畫收詞約15萬條,字數約2500萬字,仿照《辭海》體例,先按分冊編纂出版,最後匯集出版。目前已經有數十位專家學者按學科進入編纂和編譯的前期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