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舌唇蘭

藏南舌唇蘭

產於西藏南部(錯那、亞東、定結、樟木和吉隆)。生於海拔2300––34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草地、河穀草地或河灘荒地。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藏南舌唇蘭藏南舌唇蘭

植株高18–––62厘米。塊莖球形或卵球形,肉質,長1––2厘米。莖直立,圓柱形,粗壯,基部具2––3枚筒狀鞘,具4––5枚葉,葉之上有時具1枚苞片狀小葉。葉互生,密集或疏散,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3.5—10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長8—30厘米,具多數密生的花,圓柱狀;花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被短柔毛,下部的常長於花;子房圓柱狀紡錘形,扭轉,近先端稍弓曲,連花梗長1.2厘米;花較小,黃綠色,萼片被短柔毛,邊緣具睫毛狀細齒,先端鈍,具3脈;中萼片直立,橢圓狀長圓形,舟狀,長4–––5毫米,寬2.2—2.6毫米;側萼片偏斜,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張開或反折,長4.55.5毫米,寬2––2.5毫米;花瓣直立,斜卵形,肉質,長4––5毫米,寬2––2.2毫米,先端急尖,具3脈,與中萼片相靠合;唇瓣線形,肉質,長5––5.5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在基部距口的前方具1枚凸出的胼胝體;距下垂,棒狀,長5––––6毫米,短於子房,常僅為子房長的一半或更短;蕊柱短,直立;花葯短而寬,藥室平行,藥隔頂部稍凹陷;花粉團近球形,具極短的柄和大、圓形的粘盤;退化雄蕊小,橢圓形;蕊喙小,直立;柱頭2個,隆起,短棒狀或狹長圓形,並行伸出至唇瓣基部兩邊。花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於西藏南部(錯那、亞東、定結、樟木和吉隆)。生於海拔2300––34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草地、河穀草地或河灘荒地。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

國內分布:產於西藏南部(錯那、亞東、定結、樟木和吉隆)。生於海拔2300--34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草地、河穀草地或河灘荒地。
國外分布: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
海拔:2300-3400
命名來源:[Gen.Sp.Oich.P1:289.1835]
中國植物志:17:325
亞屬中文名:顯柱舌唇蘭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2.Stigmatosae
屬中文名:舌唇蘭屬
屬拉丁名:Platanthera
亞族中文名: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Orchidinae
族中文名:蘭族
族拉丁名:Trib.Orchideae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參考文獻

PlatantheraclavigeraLindl,Gen.Sp.Oich.P1.289.1835(Sep.);H.Haraetal,Enum.Flow.N.Nepal1:54.1978;西藏植物志5:697,圖367(1—4).1987;K.Y.LanginActaPhytotax.Sin.32(4):334.1994.---HabenariadensaLindlGen.Sp.Orch.Pl.326.1835(Oct.).——Habenariaclavigera(Lindl.)DandyinJ.Bot.68:246.1930.---Platantheradensa(Lindl.)So6inAnn.Mus.Nat.Hungar.26:358.1929.
亞屬概述:Subgen.2.StigmatosaeK.Y.LanginActaPhytotax.Sin.36(5):450.1998。柱頭1枚或2枚,隆起,位於距口的後緣、兩側或距口的前方;萼片邊緣常具睫毛狀細齒。本亞屬模式種:PlatantheraexellianaSo6本亞屬共有12種,分布於亞洲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地區。

本屬概述:PlatantheraL.C.Rich.L.C.Rich,DeOrchid.Eur.:20,26,35.Aug.-Sep.1817,etinMem.Mus.Hist.Nat.Paris4:48.1818;Schkr.InFeddeRepert.Sp.Nov,Beib.4:107.1919.PlatantheraL.C.Rich.L.C.Rich,DeOrchid.Eur.:20,26,35.Aug.-Sep.1817,etinMem.Mus.Hist.Nat.Paris4:48.1818;Schkr.InFeddeRepert.Sp.Nov,Beib.4:107.1919.地生草本。具肉質肥厚的根狀莖或塊莖。莖直立,具1至數枚葉。葉互生,稀近對生,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具少數至多數花;花苞片草質,直立伸展,通常為披針形;花大小不一,常為白色或黃綠色,倒置(唇瓣位於下方);中萼片短而寬,凹陷,常與花瓣靠合呈兜狀;側萼片伸展或反折,較中萼片長;花瓣常較萼片狹;唇瓣常為線形或舌狀,肉質,不裂,向前伸展,基部兩側無耳,罕具耳,下方具甚長的距,少數距較短;蕊柱粗短;花葯直立,2室,藥室平行或多少叉開,藥隔明顯;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棒狀,具明顯的花粉團柄和裸露的粘盤;蕊喙常大或小,基部具擴大而叉開的臂;柱頭1個,凹陷,與蕊喙下部匯合,兩者分不開,或1個隆起位於距口的後緣或前方,或2個,隆起,離生,位於距口的前方兩側;退化雄蕊2個,位於花基部兩側。蒴果直立。本屬後選模式種:Platantherabifolia(L.)L.C.Rich.約15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向南可達中南美洲和熱帶非洲以及熱帶亞洲。我國有41種,3亞種,南北均產,尤以西南山地為多。

亞族概述:Subtrib.Orchidinae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種種形狀或塊莖或根狀莖。莖直立,稍粗壯或纖細。葉基生或莖生,草質或稍肉質,有時有紫色斑點,無關節。花序頂生,具數花至多花,罕有減退為單花;花扭轉;唇瓣基部常有距;蕊柱粗短;花葯直立或近直立,基部牢固地與蕊柱完全合生;花粉團2個或4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具花粉團柄,後者從花葯基部伸出粘附於粘盤上;蕊喙位於叉開的兩藥室之間;柱頭1個、凹陷或2個、凸出。本亞族模式屬:OrchisL.約57屬,全球均有分布,以熱帶至北溫帶為多。我國有19屬

本族概述: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種種形狀的塊莖或根狀莖。莖直立,稍粗壯或纖細。葉1至多枚,基生或散生於莖上,席捲式,草質,基部無關節。花序頂生,不分枝;少有減退為單花;花扭轉;唇瓣基部常有距;花葯以寬闊的基部或背部與蕊柱完全合生或融合;兩藥室基部稍叉開或分開;花粉團2個或4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具花粉團柄,後者從花葯基部伸出粘附於粘盤;粘盤1或2,種種形狀;蕊喙位於兩藥室之間;柱頭1或2個,凹陷或凸出。本族模式屬:OrehisL.約70屬,全球均有分布,以熱帶至北溫帶為多。我國有3個亞族共21屬。
亞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布。我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書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本書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

亞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布。我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書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本書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