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植物

藍藻植物

藍藻植物又稱藍綠藻,藻體具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藍色,是藻類中最原始的類群。細胞內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僅有核質,不具核仁和核膜。藍藻劃分未三個綱,即色球藻綱、念珠藻綱、真枝藻綱。

基本信息

介紹

藍藻植物藍藻植物
藍藻植物藍藻又稱藍綠藻,藻體具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藍色,是藻類中最原始的類群。細胞內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僅有核質,不具核仁和核膜。藍藻劃分未三個綱,即色球藻綱(chronococcophyceae)、念珠藻綱(Nostocophyceae)、真枝藻綱(Stigonemaphyceae)。
現在藍藻是廣適性藻類,在85℃的溫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藍藻生存。
形態
藍藻的細胞壁由里外兩層組成。內層薄而堅固,有一定數量的纖維素組成。外層為膠質衣鞘或簡稱膠鞘,主要成分為果膠質。藍藻的膠鞘在化石中往往可以很好的顯示出來。
藍藻的體型可分為單細胞群體和絲狀三大類。現在藍藻中單細胞體型的屬種很少。群體體型是在細胞分裂後,子細胞仍聚在一起,外披以公共膠鞘所造成,又稱為膠團群體。若細胞分裂面有一主導方向就形成了絲狀體型。在這一個主導方向上,相鄰細胞以壁相貼,沿此主導方向細胞反覆分裂則形成絲狀體。一條絲狀體,包括裡面的藻絲(trichome)和外面的膠鞘,又稱為絲體(filament)。
無論是漂浮的還是附生的藍藻,在自然界中經常有一定的集聚形態,呈團塊狀,叢狀、皮膜狀,或呈其他形態。
在藍藻中,除顫藻科Oscillatoriaceae外的所有絲狀種類,經常產生一種特殊的細胞,稱為異形胞(heterocyst)。異形胞的形狀和大小明顯的區別於藻絲中其他營養細胞。在藻類中,有異形胞的種類肯定是藍藻,但藍藻並不都具有異形胞。
化石藍藻
最早的可能是藍藻的化石發現於西澳大利亞的35億年前的瓦拉烏那群(WarraroonaGroup)。早元古代的藍藻化石以北美19億年前的岡弗林特組和18億年前貝爾徹群(Belcher Group)的藍藻化石為代表,已出現三種基本形態類型,即膠團群體類型,具隔壁的絲狀類型和管狀膠鞘化石類型。在早元古代的許多絲狀體化石分類上是不十分明確的,中元古代即14—10億年前的斯基洛蓋勒白雲岩(Skillogalle Dolomite),中澳大利亞9-10億年前苦泉組(Bitter Springs Formation)以及華北高於莊組,霧迷山組的化石為代表,出現了許多可以和現代藍藻進行類比的絲狀藍藻化石類型,甚至可見異形胞。有許多絲狀藍藻可以歸屬於現代藍藻的科級分類單位,如顫藻科,膠須藻科等。真分枝的藍藻化石出現於古生代。
化石藍藻按照造岩作用的不同可劃分為非骨架藍藻和骨架藍藻。前者常分散保存於岩石中,不起支架作用。後者以原地生長的形態保存成化石,並對碳酸鹽岩的形成起到格架,障積或綁結,披覆作用。
Girvanella Nicholson et Etheridge(葛萬藻) 鈣質管體呈彎曲狀,很少分叉,管徑穩定,平均為10-30μm。具相當厚的管壁。管內一般未見分隔,管體可以是游離地分布於岩石中,但更常見的是相互纏繞成各種形狀和大小不同的團塊。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寒武系至白堊系。骨架鈣質藍藻。
Ortonella Garwood(奧特藻) Ortonella及其相近的若干古生代、中生代的屬(Bevocastria,Cayeuxia,Garwoodia,Hedstroemia等)有明顯分枝的管體組成。管體聚集成瘤塊狀或皮殼狀。大小約1-10mm。管體內部一般未見分隔。管體之間相互平行或呈輻射狀排列。由於藻體季節性生長,可以在縱切面上見到生長層構造。這些屬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分枝形式。Ortonella的管體呈簡單雙分叉。志留紀至石炭紀。骨架鈣質藍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