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英文名稱Blue Ocean Protection Association,縮寫BOPA,簡稱藍絲帶協會),2007年6月1日在三亞成立,具有法人地位。藍絲帶協會是全國首家以海洋環保為主題的民間公益社會團體。藍絲帶協會是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宣傳貫徹海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提高全民海洋保護意識,建立相關海洋保護舉措,組建志願者隊伍,促進海洋保護科研為工作目標。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是由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南省旅遊局、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電視台、海南日報主辦,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三亞市旅遊產業發展局與三亞南山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公益活動。基於對保護海洋資源的高度認識,2007年3月20日(農曆二月初二),以舉辦第三屆中國三亞“龍抬頭節”暨南海祭祀典禮為重要契機,“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隆重啟動,並圍繞“保護海洋環境,弘揚海洋文化”這個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

藍絲帶文化

願景

創建海洋保護國際組織,組成全球海洋保護大聯盟。

使命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保護海洋。

核心價值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藍絲帶含義

藍絲帶代表了表達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目前成績

目前協會已有會員單位61個,捐贈單位5個;在海南、廣東、上海多所大學建立了“藍絲帶志願者服務社”,有超過萬人的志願者隊伍。組織各類海洋保護宣傳活動300多次,發放宣傳冊20萬冊,海洋環保腕帶30萬個,向超過1000萬公眾進行海洋保護的宣傳,有近百萬次的志願者參加藍絲帶海洋保護活動。

活動背景

人類的生命始於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細菌藍藻等一些單細胞組織,這些生物逐漸從海洋向陸地發展。經過億萬年的時光發展,地球上出現了人類的先人——猿,又從猿逐漸發展至人。海洋在人類的發揮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海洋對自然界,對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直與海洋生生相息。沒有人不認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直接受益於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它為生命的誕生進化和繁衍提供了條件;海洋是風雨的故鄉,它在控制和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資源的寶庫,它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無盡的資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為人類從事海上交通,提供經濟便捷的運輸途徑;海洋是現代高科技研究和開發的基地,它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發展高新科技產業提供了空間。

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中國的大陸岸線長達18000公里,島嶼6500多個,其中享有完全主權的領海和內水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它是我國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省位於中國的南端,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省管轄的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分布著600餘個島、礁、灘和沙洲,海岸線長達1811千米(含島岸線),大小港灣有84處。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全市面積1920平方公里,海洋面積5000平方公里,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三亞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田園、風情等10大風景資源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國熱帶海濱風景旅遊資源最密集的地區。這些旅遊資源在我國首屈一指,與世界上同類旅遊城市相比也略高一籌。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天涯海角遊覽區、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南山文化旅遊區、大小洞天旅遊景區、大東海風景區、鹿回頭公園、三亞灣風景區、落筆洞、南田溫泉椰子洲島、蜈支洲島海景樂園,還有崖州古城孔廟和鑒真和尚東度日本時避風登入遺址及雕像等人文景觀。三亞的海洋資源突出表現在濱海旅遊資源、珊瑚生態景觀資源、海島資源。海洋旅遊主要有海灣類型和海島類型。濱海旅遊資源具有明顯的“3S”景觀,即陽光、沙灘、海水。珊瑚生態景觀資源是中國特有的海洋旅遊資源,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珊瑚生長區域成為“海底花園”,水下珊瑚觀光項目成為亞龍灣、大東海、蜈支洲島、西島、小東海的特色旅遊項目。保護珊瑚礁生態對三亞旅遊業的發展極其重要。

為可持續發展保護南海是當務之急。三亞地處中國南疆,南海的天然資源為三亞提供了優越的氣候環境和無盡的資源,不管是傳統的漁人之利、舟楫之便,或是現代高科技研究與開發,南海為海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然而隨著全球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糧食和水危機的陰影重重籠罩在人們的頭上,南海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資源日趨枯竭。另外每年數以千萬人次的遊人來海南旅遊觀光,購買和食用海洋保護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玳瑁、珊瑚、海龜等海洋保護動物和資源被掠奪和破壞。
不過海洋資源利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長期不合理的和非法的捕撈方式,如炸魚、毒魚、小孔網捕撈,使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漁業資源枯竭。採摘珊瑚、炸魚、毒魚、拖網、拋錨、排污、養殖、水下旅遊等開發活動,使珊瑚礁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珊瑚礁生態一但受破壞難以恢復。城市陸地污水排放管網系統不完美,存在污水直接排放現象,局部海域已受到了污染,海水存在富營養化的趨勢。海水養殖如魚排、高位池養蝦直接排放污水污染了海洋,紅沙和鐵爐港水質污染嚴重,破壞了瀉湖資源。使得三亞灣海灘顏色發暗,沙灘“泥化”日趨嚴重。

社會活動

協會自成立以來,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以海洋環保為主題的宣傳、教育、科研等活動。其中,2008年的藍絲帶海洋環保海南行、2009--2010年三亞海岸線徒步環保調查、2010長江校友.藍絲帶海洋環保中國行、承擔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全球環境基金《根據中國/亞洲的最先進經驗教訓執行公眾意識計畫》項目、中國義大利合作環保遠程培訓項目、中歐清潔能源遠程培訓項目等。“藍絲帶”海洋保護活動一經提出,立即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07年6月1日,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成立。協會為民間的公益性海洋保護組織,協會成員有40多家,南山、天涯海角、喜來登酒店、工商銀行、海南網通、三亞移動、三亞魯能、亞龍灣等企業均為協會成員。為了更好地開展海洋保護活動,聯想公益創投基金會無償提供經費,用於“藍絲帶”的各種海洋保護活動。另外,頤和公司、社科院等單位也為“藍絲帶”協會捐贈資金,用於各項活動的開展。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成立一年多來,總計發放宣傳材料10萬冊,藍絲帶20萬餘條,海洋保護腕帶8萬餘個,舉行各種活動50多次,向超過二百萬市民、遊客進行宣傳,大型媒體宣傳30多次,網路宣傳、網上報導2萬多條,全省志願者達3000多人。可以說,“藍絲帶”海洋保護已經成為海南環保工作新的亮點,其影響力覆蓋至整個海南,真正在社會上形成從自身做起,從平時做起,從周圍做起的環保氛圍。“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是一項公益性活動,雖然是源於三亞本土的民族文化,但卻具有國際性的意義。“藍絲帶”是一種保護海洋環境的語言,通過這個全世界都可以交流的語言符號,“藍絲帶”公益活動把全世界人們聯繫在一起,通過該活動喚醒人們對海洋的保護意識,使更多的人來關注海洋、保護海洋。這是“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最重要的意義之所在。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廣海洋保護相關知識,“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藍絲帶”六進活動(即“藍絲帶”進機關、進校園、進旅遊、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洞天杯藍絲帶海洋攝影大賽”、“藍絲帶海南行”等。這些活動的成功舉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活動宗旨

“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奉行團結奉獻、關愛海洋、共同進步的行為準則,計畫在海南省企業中建立起關愛海洋的大聯盟,共同宣傳和普及海洋保護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性,樹立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還給海洋一片蔚藍。

職能:發起“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建立與“藍絲帶”海洋保護計畫相匹配的組織機構。推動“藍絲帶”藍色標誌活動。確定三亞海洋保護日。招募“藍絲帶志願者”、招募“藍絲帶”支持加盟企業,評選藍色天使。

目標:讓“藍絲帶”從美麗三亞的每一個角落飄起,讓“藍絲帶”飄向海南島的每一個角落,讓“藍絲帶”飄過海洋,走到每一個江、河、湖、海,讓三亞的“藍絲帶”飄進全世界人類的心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