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氏賈第鞭毛蟲病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是由於感染蟲體對機體產生的機械和化學作用,導致機體產生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宿主反應。分布呈世界性,在前蘇聯特別嚴重,美國也接近於流行,開發中國家感染人數約為2.5億。中國分布也很廣泛,各地感染率0.48%~10%之間,兒童高於成人,夏秋季節發病率較高。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人體感染賈第蟲後,無臨床症狀者稱帶蟲者。本病主要症狀是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體
腹痛、腹瀉、腹脹、嘔吐、發熱和厭食等,典型病人表現為以腹瀉為主的吸收不良綜合徵,腹瀉呈水樣糞便,量大、惡息、無膿血。兒童患者可由於腹瀉,引起貧血等營養不良,導致生長滯緩。若不及時治療,多發展為慢性,表現為周期性稀便,反覆發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長達數年。
藍氏賈第鞭毛蟲(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亦稱G. intestinalis或G. duodenalis), 主要寄生於人和某些哺乳動物的小腸,引起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病症,亦稱藍氏賈第鞭毛蟲病(giardiasis)。

藍氏賈第鞭毛蟲形態
1. 滋養體 呈縱切的半個梨形,長約9~21μm, 寬5~15μm, 厚2~4μm。兩側對稱,前端寬鈍,後端尖細,背部隆起,腹面扁平並形成兩個大的吸盤。一對細胞核位於蟲體吸盤的中央部位(圖1, 2)。有前、後側、腹側和尾鞭毛4對,均由位於兩核間靠前端的基體發出。1對前鞭毛由此向前伸出體外,其餘3對發出後在兩核間沿軸柱分別向體兩側、腹側和尾部伸出體外。鮮活的蟲體藉助鞭毛擺動作活潑的翻滾運動。一對平行的軸柱沿中線由前向後連線尾鞭毛,將蟲體分為均等的兩半。
2. 包囊 呈橢圓形,長約8~14μm, 寬7~10μm。囊壁較厚,與蟲體間有明顯的間隙。未成熟的包囊內含2個細胞核,成熟包囊含4個核。胞質內可見中體和鞭毛的早期結構。

併發症
1.貧血
2.生長遲緩
3.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病理病因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藍氏賈第鞭毛蟲囊
病當蟲體寄生在道系統時,可能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如出現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腫大以及脂肪代謝障礙等。賈第蟲的致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患者發病情況於蟲株毒力、機體反應和共生內環境等多種影響因素有關。蟲群機械阻隔,營養競爭,滋養體通過吸盤吸附於腸黏膜上贊成的刺激與損傷,腸內細菌的協同作用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使腸功能失常。特別是宿主的免疫狀態更是臨床症狀輕重不同的重要因素,如在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低下或愛滋病患者,均易發生嚴重的感染。

傳播途徑

傳染源:為糞便內含有包囊的帶蟲者或患者。
人飲用被賈第蟲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因水源污染而引起賈第蟲病的流行,在國外尤其是旅遊者屢有報導。包囊,在水中可存活4天,在含氯化消毒水(0.5%)中可活2~3天。在糞便中包囊的活力可維持10天以上;但在50℃或乾燥環境中很易死亡。包囊在蠅消化道內可存活24小時;在蟑螂消化道內經12天仍有活力。表明昆蟲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成為傳播媒介。旅遊者、男性同性戀者、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及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人易受感染,兒童患者多見。

流行病學

藍氏賈第鞭毛蟲流行遍布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為最多,也是我國人體常見的寄生原蟲。由於調查的時間和採用的檢查方法不同,所得的感染率有所差別。根據最近的資料,北京和甘肅,糞檢結果為2.7%,而用ELISA法則為12.8%。浙江樂清縣糞檢為2.5%,遼寧朝陽市農民糞檢為6.1%,瀋陽為12.5%。世界感染率1~30%。多數散在發病,在非凡情況下也可引起暴發流行。前蘇聞感染率較高,如英、美等許多國家因旅遊前蘇聯而感染。

人是主要的傳染源,尤其攜帶包囊者,往往一人帶包囊全家感染,國內外均有記載。包囊是傳播的主要環節,人因吞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包囊在外界反抗力較強,從冷凍蝕刻復形法的透射電鏡觀察,將包囊壁劈開,顯示囊壁內千餘層板狀膜結構所組成,表明包囊在外界具有很強的自身保護作用。包囊在潮濕的糞便里能存活3周,在水裡能存活5周,在經氯化消毒後的水裡也可活2~3天,但在50℃或乾燥環境中很輕易死亡。包囊在蒼蠅消化道可活24小時,在蟑螂消化道內經12天仍有活力。由於糞便中包囊的數量大,在外界環境中反抗力強,感染方式簡單,故本蟲流行分布廣泛。有人報告,在美國發現水獺可帶包囊,並發現牛、馬、羊、狼和犬等也有此蟲,在流行病學上可能有一定的意義,應予以重視。

診斷

㈠臨床診斷:由於沒有特殊的臨床症狀,因此沒有確切的診斷方法。可詢問有無旅遊腹瀉症狀,並觀察糞便特徵,有無膿血、粘液,再作進一步檢查。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感染途徑
㈡病原學檢查:病原學檢查本蟲滋養體和包囊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

1.糞便檢查:

生理鹽水直接塗片法:在粥樣或水樣糞便里可查到左右翻滾、瓢形的滋養體,運動活潑。注意糞樣必須新鮮。

液直接塗片法:取半成形或成形糞便少許與少量盧戈氏碘液混勻,作成塗片,好可鏡檢包囊。

硫酸鋅(33%)漂浮法濃集包囊:常用接種環取上浮物於載玻片上鏡檢,此法檢出率高。

汞磺醛(MIF)沉澱法濃集包囊:離心取沉澱作塗片鏡檢。

由於糞便中包囊時有無,故應隔日檢查,連續3次以上。

2.十二指腸引流法:取十二指腸內容物,塗片鏡檢滋養體及包囊。

㈢免疫診斷:

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診斷藍氏賈鞭毛蟲病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方法。有症狀者診斷陽性率為73.5%,具有快速、操作簡便等優點,僅有少數交叉反應。不僅可以檢查現症患者的抗體,對已往有過感染現已不排蟲者,因其血內抗體可持續存在一段時間,因此也可檢查。

2.間接血凝(IHA):由於IHA操作簡單,無須昂貴設備,是診斷藍氏賈鞭毛蟲病比較好的方法,陽性率73.4%。

3.間接螢光抗體(IFA):優於IHA,血清陽性率為83.3%。

4.對流免疫電泳(CIF)試驗:簡便有效,適應於現場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採用患者的新鮮糞便(其中有該蟲抗原)或低溫保存時間較短者,檢出率較高。

治療方法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治療藥物
此病較頑固,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1.滅滴靈(metronidazole):Green(1974)報導大劑量套用,每日2g,療程3天,療效100%,一般可達90%以上。

2.甲硝磺醯咪唑(tinidazole):成人為2g,兒童為50~70mg,均為一次頓服。成人一次治癒率為97.4%,小兒一次治癒率為88.8%;二次治癒率接近100%。副作用較少,藥物有效成分在血清中的半衰期為130小時。

3.硝基嗎咪唑(nimorazole):每日2次,一次250mg,5天一療程,治癒率為94%。兒童對此藥耐受良好。

4.氯甲咪唑:1.5g,一次頓服,效果近似甲硝磺醯咪唑,無副作用,或反應不嚴重。

5.阿的平(atebrine):成人每次100mg,每日3次;兒童每公斤體重8mg,每日3次,療程5~7日,劑量按年齡遞減。此藥缺點在於有產嚴重的副作用。療效優於痢特靈。

6.痢特靈(furazolidone):每日每公斤體重8mg,每日3次,口服,療程7天,治癒率為72%。

預防預後

【預防】

徹底治癒病人、帶蟲者,注意飲食衛生,加強水源保護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旅遊者的飲水應煮沸後飲用。
1.檢查和治療寵物控制動物傳染源。
2.檢查飲食服務業託兒所機構人員發現感染者及時治療。
3.注意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飲食和飲水衛生。
4.管理糞便及時處理感染者和寵物的糞便,保護水源不受污染。
5.消滅蒼蠅蟑螂
【治癒標準】

經徹底治療後,不發生臨床症狀或體徵,以及糞便檢查無包囊即為治癒。

【預後】

該病預後較好,無後遺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