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梅

藍梅

藍莓,狹義是指一群越橘屬越橘亞屬青液果組。廣義上可以包括越橘屬中長有藍色漿果的所有物種。藍莓為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 spp.)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矮小灌木的總稱。多生於高山苔原帶,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可達500餘種。常在海拔900-3200米高山草原或水濕台地、亞高山牧場和北極地區的凍原地帶成片生長,通常生長於稍乾燥的生境,位於落葉松林下、白樺林下、石南灌叢附近、針葉林附近,但也生於相當潮濕的泥炭土。藍莓原產和主產於北美,果實呈藍色或稍帶黑色,英文blueberry意為藍色漿果,可食,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藍梅藍梅
藍莓為常綠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細長匍匐的根狀莖,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厘米,植株莖纖細,直立或下部
藍莓植株形態
平臥,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
藍莓葉子密生,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0.7-2厘米,寬0.4-0.8厘米,頂端圓,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寬楔形,邊緣反卷,有淺波狀小鈍齒,表面無毛或沿中脈被微毛,背面具腺點狀伏生短毛,中脈、側脈在表面微下陷,在背面稍微突起,網脈在兩面不顯;葉柄短,長約1毫米,被微毛。
藍莓花序短總狀,發於前一年枝條頂端,長1-1.5厘米,稍下垂,有2-8朵花,序軸纖細,有微毛;苞片紅色,寬卵形,長約3毫米;小苞片2,卵形,長約1.5毫米;花梗長1毫米,被微毛;
藍梅
萼筒無毛,萼片4,寬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鍾狀,長約5毫米,4裂,裂至上部三分之一,裂片三角狀卵形,直立;雄蕊8,比花冠短,長約3毫米,花絲很短,有微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花柱稍超出花冠。花期6-7月。
藍莓漿果球形,直徑5-10毫米,紫紅色。果期8-9月。

經濟價值

營養成分

藍梅藍梅
藍莓被視為超級水果。藍莓果實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果實色澤美麗、悅目、藍色並被1層白
藍梅
色果粉,果肉細膩,種子極小,可食率為99.99%,甜酸適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氣,為鮮食佳品。除鮮食外,也可加工成果汁飲料、果酒飲品。
藍莓果實中熱量低,營養高,含有多種人體必須胺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除含有糖、酸和Vc外,富含VE、VA、VB、SOD、熊果苷、蛋白質、花青苷、食用纖維和胡蘿蔔素,以及豐富的K、Fe、Zn、Ca等礦質元素。其果實內天然色素的含量也很高,活色素甘SOD的含量超過其他植物許多倍。
據對從美國引進的14個品種的藍莓果實分析測定,每百克藍莓鮮果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達163mg,蛋白質400-700毫克、脂肪500-600毫克、碳水化合物12.3-15.3毫克,維生素A高達81-100國際單位、維生素E2.7-9.5微克、SOD5.39國際單位,維生素都高於其他水果。微量元素也很高,每克鮮果中鈣220-920微克,磷98-274微克,鎂114-249微克,鋅2.1-4.3微克,鐵7.6-30.0微克,鍺0.8-1.2微克,銅2.0-3.2微克。藍莓富含維生素C、果膠、花青甙色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
經過HNRCA研究發現,消除人體代謝副產物自由基的強化能力,其果實含有特有的食用花青素,花紅素具有改善大腦記憶和智慧型;減少人體膽固醇積累、改善心血管機能;防止心臟病、防治尿路感染;增強膠原質、調節血糖、改善夜視和治療腹瀉等功能,因此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確定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藥用價值

藍梅藍梅
1.藍莓果實的VMA(花色苷色素,為紫色成分)
藍梅
含量較多,對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夠減輕眼的疲勞及提高夜間視力。
2.藍莓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保護毛細血管及抗氧化的作用,也增強心臟功能,可以防止白內障、青光眼、靜脈曲張、痔瘡、胃潰瘍、心臟病。也用於預防癌症。
3.延緩腦神經衰老,增強記憶力。藍梅可以幫助緩和中風后的大腦損傷,能夠延緩記憶力衰退和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4.具有良好的消除體內炎症的作用,尤其對尿路感染、慢性腎炎的作用最為顯著。藍莓可減輕消化管道炎症,用於治療便秘和腹瀉
此外,藍莓還可以治療一般的傷風感冒、咽喉疼痛以及腹瀉等症。
5.具有抗癌作用。藍莓和黑莓等水果中含有一種叫紫檀芪的自然
化合物,是一種抗氧化劑和抗炎劑,其有助於阻止癌症前期對身體造成損害。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發現,吃糙莓漿果的動物發生結腸癌的幾率降低了80%,患消化道腫瘤的幾率降低了60%;德國調查人員發現每天喝2—3杯蘋果汁也能預防結腸癌。但是人們不應該依賴任何一種食物預防結腸癌,一定要平衡膳食,多方面補充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和蔬菜。美國每日健康新聞報導,最近的研究又為超級水果再添美譽,多吃藍莓或喝藍莓汁有助預防結腸癌的發生。

栽培技術

藍梅藍梅
藍莓為灌木,每叢應有結果枝條25-30條,第2年開花結果,但產量較小,第3年有適當的產量,第5年進入豐產期,其壽命50年,平均單株產量3-6公斤,平均單果重2克,
藍梅
一般每畝定植300株左右,平均產量1500-2000公斤。且藍莓組培的要20到30元,3年的苗5年以上的要幾百元藍莓適應性強,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為4.5-5.5;土壤應鬆軟,有機質含量一般為8%-12%,喜濕潤,抗旱性差。其主栽品種有高叢藍莓,株高2米左右,可抵抗-25--30℃的低溫,一般每畝定值330株;半高叢藍莓,株高1.0-1.2米,可抵抗-35--38℃的低溫,一般每畝定植330株;矮叢藍莓,株高0.5米,可抵抗-40℃以上的低溫,一般每畝定值的500-800株,適合於寒帶栽培。藍莓育苗技術可採用根櫱繁殖、根條繁殖、扦插繁殖和組織培養繁殖。引起藍莓病害的有真菌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線蟲等。我國為新引種栽培區,病蟲害的發生較少。

主要品類

藍莓在分類學上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spp.),是該屬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的總稱。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餘種。
藍莓的栽培種類有三大類: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和兔眼藍莓,其中,高叢藍莓又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三類。
藍梅
矮叢藍莓和半高叢藍莓適宜在溫帶寒冷地區種植,北高叢藍莓和一些半高叢藍莓適宜在暖溫帶地區種植,兔眼藍莓和南高叢藍莓適宜在亞熱帶地區種植。

發展歷史

藍莓的名稱來源於英文blueberry,意為藍色的漿果之意。原產和主產於美國又被稱為美國藍莓
藍莓環北極分布,自北歐、中歐、蘇聯、北美至西格陵蘭,在亞洲分布於東北部的蒙古、朝鮮、日本、蘇聯西伯利亞至遠東部分[堪察加、千島群島、薩哈林島(庫頁島)],我國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陝西、新疆。
藍莓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果樹,呈灌木,果實為漿果。其栽培歷史不到100年,
藍梅
最早始於美國。1906年美國人考維爾(F.V.Coville)首先開始野生藍莓的選種工作。經過30多年的選種選育,1937年他將選育出的15個藍莓品種首次進行商業性栽培。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選育出適合各地氣候條件栽培的優良品種100多個,形成了美國南部、東部、北部各洲藍莓產區。藍莓已成為美國主栽果樹品種之一。繼美國之後,世界各國競相引種栽培藍莓,其中以歐洲、澳洲、南美洲、大洋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為典型代表,相繼進入商業性栽培和生產階段。2010年起,中國和韓國也開始掀起種植熱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