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浩偉

薛浩偉

薛浩偉,一級演員,余派老生薛浩偉,1927年生於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其父薛長發,京劇藝人;祖父薛寶善,先學梆子,隨著京劇之興起而改唱二黃;曾祖薛固久,藝名“十二紅”,乃響噹噹之一代名優,以“秦腔老生之高手”而被載入《中國音樂舞蹈戲曲名人詞典》。薛自幼隨父學藝,四、五歲起,便天天跟著上戲園子,接受京劇藝術薰陶,時而登台客串《三娘教子》、《汾河灣》中娃娃生。十歲拜張鳳祥,學得《天水關》、《魚腸劍》、《文昭關》、《取成都》等十數出汪派戲,兩年後於北京搭班效力。為生活計,十六歲時便辭別父母,孤身南下闖江湖,立足江浙多年。建國後,他廣投名師,力求精進。1953年於上海拜陳秀華學譚派戲;同年秋,在赴朝慰問期間,經李多奎引薦,向譚富英行“戰地拜師”禮;1954年於北京,又向名琴師楊寶忠請益,深得其《擊鼓罵曹》中鼓套子演奏之法;同年在中南海慰問解放軍演出期間,又有幸問藝於馬連良;1956年春,著名琴師王瑞芝從香港返滬,經梅蘭芳密友李釋戡先生引薦,再拜王瑞芝學余派藝術。

投師深造之同時,薛未曾脫離舞台。建國之初,先於蘇滬一帶演出,1951年秋任北京革新京劇團團長,率團去呼和浩特演出。繼而,他奔石家莊,闖上海灘,去南昌,下漢口,巡迴演出於大江南北。1957年,首次赴皖於合肥、六安搭班。1958年演於揚州,被留任為該地區京劇團團長,翌年,該團併入江蘇省京劇院,他又被委任為京劇院二團團長。1962年初,他攜帶家小,來到安徽省京劇團,從此,便紮根於京劇故鄉之地。1989年退休後,一面致力於京劇學術研究,一面投身於普及京劇的教學活動之中。

藝術成就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薛浩偉在他60餘載的藝術生涯中,由於博學而多才,廣蓄而多發,業績卓著,碩果纍纍,是位集演、編、導於一身的京劇藝術家。建國前夕,20歲的他便以“北京老生”而名噪江南。1951年他參加上海春節文藝競賽演出獲優秀獎;1953年他被入選到名流薈萃的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翌年又被選進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華北區代表團,連續三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和解放軍演出;同年,他與言慧珠合作演出的《梁祝》,由中國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發行海內外。他的舞台藝術成就當首推他的余派藝術,其拿手的余派劇目有《四郎探母》、《清官冊》、《轅門斬子》、《大探二》、《紅鬢烈馬》、《定軍山》、《戰太平》、《碰碑》、《洪羊洞》、《搜孤救孤》、《捉放曹》、《失空斬》、《奇冤報》、《打棍出箱》、《珠廉寨》、《八大錘》、《御碑亭》等數十齣;他整理改編、自導自演的劇目有《李白》、《白居易》、《東方朔》、《吳越春秋》、《三戲白牡丹》等。1979年他主演了《滿江紅》,獲省戲曲調演演員一等獎;粉碎“四人幫”後,他編演了揭露“四人幫”罪行的《青雲夢》,受到省委領導的高度讚揚;1983年,與他人合作編創的《闖王會獻忠》,又獲劇本創作獎。由於他的藝術成就與貢獻突出,1981年後,他相繼被選為政協安徽省委委員、民盟安徽省委常委。退休後,他將自己幾十年積累的舞台經驗,精心整理,寫就了《京劇功與法》一書。繼而,又致力於京劇起源的學術研究。自1991年起,他先在程長庚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徽班起自安慶》的論文(收入《程長庚研究文叢》一),其後,又相繼在《中國京劇》、《戲劇電影報》、《安徽日報》、《京劇之友》報等刊物上,連篇累牘地發表了《徽班不是徽州班》、《徽班·徽音·徽伶》、《潛山潛水·澤及梨園》、《何謂徽州徽劇》、《秦聲楚歌皮黃一體》、《[南梆子]的興衰盛敗》、《[高撥子]的原起與形成》等數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不但是薛浩偉自身藝術成就的體現,同時,對於中國京劇史的研究,也是一份很有價值的貢獻。

天賦勤奮

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的成因,一般地說,半由天賦半由勤。薛浩偉當然也不例外。論天賦:他生來有副好嗓子,五音純正,且高音堂亮,低音寬厚,音色甜潤;身材修長勻稱,扮相清秀,舞台形象可人;更兼天資聰穎,反應敏銳,能集眾位名師的藝術精華於一身。論勤奮:他幼國小戲之初,不論寒暑,天不亮就隨其父去窯台練功喊嗓子,使他這個未進科班的孩子也具備相當的基本功;十六歲後南下闖江湖,他跑過“廉外”,搭過“堂鳴”,串過茶館,甚至撂過地攤。惡劣的環境,艱苦的歲月,磨練了他學藝的堅強意志。他節衣縮食買書看,花錢向老藝人求教,研習四功五法,豐富自己藝術內涵。舞台上,他不僅演自己本行應功戲,還經常串演生行以外的戲,諸如《釣魚龜》的老旦康氏,《打鸞駕》的花臉包公,《法門寺》的丑角賈桂。單就《黃鶴樓》一劇而言,劇中劉備、趙雲、周瑜、張飛諸行角色盡皆勝任。為此年復一年,使他通達南北戲路,極大地豐富了征服觀眾的藝術手段。建國後,他遍訪名師以求實學:投陳秀華時,上午學唱,下午練把子,晚上去戲園子看名家演出。學戲之中,他備有一本子,把所學、所看、所悟的東西記下來。那時,他一不識簡譜,二不懂工尺,更無現代導演知識,所謂“記”,只是在本子上畫各種各樣用以表示唱腔行進和舞台動作變幻的符號而已。這本子,是除他自己以外,可謂是誰也看不懂的“天書”。為此一年多,所學頗豐。1992年,有位老戲迷在《戲劇電影報》上撰文,回憶建國初期看薛的演出。文章說:“薛浩偉工老生,當時是言慧珠的丈夫,他的《打金枝》、《除三害》、《失空斬》我都看過,嗓音清亮,頗具余譚風範。”可見薛從陳秀華學有所成。跟楊寶忠學鼓套子時,他隨身帶副鐵鼓簽,一有閒暇,抄起就練,半年下來,再操起木質的堂鼓簽來,便覺雙手運用自如,能把楊先生之所教,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來。不久後在天津演出該劇時,唱的是余派的腔,用的楊先生所傳的鼓套子,一曲奏罷,掌聲四起。拜王瑞芝,他如魚得水,更加發奮用功,有段經歷,便至今不忘:1956年夏在中國大戲院與王玉蓉合作演出《四郎探母》,時逢高溫天氣,連演四十餘場,場場滿座。那期間,早起練功、打把子、學戲;下午王先生操琴為其溜嗓子;晚上演出,由先生為其伴奏;完戲後先生幫他一起總結。為此一天四功,天天如是,勤藝之苦,可見一斑。也正是由於薛浩偉的勤奮好學,王瑞芝才將其滿腹技藝傾囊而授之。幾十年來,薛浩偉孜孜不倦地勤於敬業。從無懈怠,以至退休後,成為一名受人敬重的京劇學者。

婚姻家庭

1955年與言慧珠認識。言慧珠要請個二台老生,名演員都要價很高,我年紀輕,資歷淺,薪水低,她看了薛浩偉的戲。她花錢請老師請琴師。1955年後,言慧珠在上海受了衝擊,薛浩偉從北京去看她,怕她輕生,從此正式在一起,結婚後,第二年生下兒子言清卿。由於種種原因,於1960年辦理了離婚手續。

第二人妻子是江蘇京劇團的同事結婚,生有三子。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二)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薛恩厚
陳四兒
馬玉琪
蘇盛軾
荀令文
王維筠
鄒福金
諸連順
李小春
洪維良
王桂卿
賈麗川
尹章旭
方英培
蓋月樵
王維秋
余勝蓀
李仲林[京劇武生]
陳富濤
蘇盛貴
宋玉蘊
沈華軒
呂月樵
逯林鵬
金連壽
劉景然
陸杏林
茹紹荃
張玉峰[京劇演員]
張鳴祿
姚增祿
王毓樓
姚明德
高韻笙
童大強
陳慶增
茹錫九
諸世芬
朱小義
王琴生
劉恆斌
趙連升[京劇演員]
王福壽
趙福慶
周亞川
曹瑞石
周仲春
楊瑞亭[京劇演員]
趙培鑫
貫振山
趙飛
雷振春
言小朋
何玉蓉
高琛
劉德利[京劇武生]
劉長江[京劇老生]
黃盛仲
王少樓[京劇武生]
陳桂寶
劉子蔚[京劇武生]
郝仕鵬
洪深[京劇老生]
吳彥衡
吳榮喜
高三奎
耿世良
陳志清[京劇老生]
高一帆
李世琦[京劇老生]
關松安
李鳴玉
劉喜兒
劉培山
耿玉春
李桂芳[京劇小生]
王天柱
王金鐘
王士英[京劇生角]
王匯川
汪金林
王震[京劇演員]
汪慶元
高元升
武喜永
王正良[京劇文武老生]
李韻章
王元贊
王玉璽[京劇小生]
王璐[京劇武生]
汪芝琳
程連喜
萬法齡
李舒[京劇老生]
王益祿
羅榮庭
吳凡[京劇老生]
林慶
王元英
管韻華
王旭東[京劇武生]
王鳴秋
蔣幕萍
劉富溪
王仙舟
李麟童
王懷卿
王志剛[京劇老生]
劉軍[京劇老生]
王好強
金維正
王錦聲
吳響軍
王斌卿
蓋玉亭
溫玉榮
尉遲喜兒
王玉芳[京劇老生]
王泊生
姜春山
蔣叔岩
王升兒
賈普智
王琳琅
王新儂
吳鐵菴
王硯如
陳福勝[京劇老生]
韋九峰
管紹華
李世章
狄春仙
貴俊卿
筱鞠芬
李盛成
李春[京劇小生]
羅小寶
徐敏初
梁斌[京劇武生]
關靜和
范永亮[京劇老生]
雷振華[京劇老生]
徐菊華
薛浩偉
小盛春
劉韻成
筱月亭
徐韻昌
樊琦
方寶泉
李壽峰
徐建忠[京劇老生]
項鼎新
徐榮奎
徐寶芳
夏永泉
劉建傑
筱樊春樓
李榮昇
高福安[京劇武生]
夏奎章
李吉來
李世源[京劇老生]
馮春和[京劇小生]
薛桂喜
荀皓
徐尚賓
夏鴻福
劉福生[京劇武生]
筱俠影
郭春元
謝景莘
樊富順
殷寶忠
郭景春[京劇武生]
耿天元
杜阿十
馬榮禮
孟小茹
貫鎮山
儲金鵬
馬最良[京劇老生]
耿雨春
馬玉英[京劇老生]
馬翔飛
馬艷秋
馬超博
楊榮斌[京劇老生]
米玉文
葉明[京劇小生]
嚴逸之
閻喜林
苗勝春
楊雙福
馬榮祥
嚴陣[京劇老生]
陳正岩
毛慶來
楊鴻康
姚世茹
俞鑒
關德鹹
楊元詠
陳斌雨
倪勝春
於維章
翟西園
楊建忠[京劇老生]
殷連瑞
潘月紅
余玉奎
林樹森[京劇老生]
顏世奇
秦鳳寶
姚佩亭
楊孝芳
方少泉
於紫雲
馮遠江
葉忠興
錢少仙
於輝[京劇老生]
葉世茂
葉復潤
祁榮雯
杜元田
俞世龍
祁榮奎
楊元勛
潘鼎新[京劇老生]
董德光
杜富隆
董少英
任德川
曹玉恆
董正豹
郝帥[京劇武生]
何月山
劉玉麟[京劇小生]
陳慧霖
李春福
李慧春
哈元章
孫雁鵬
李軍[京劇老生]
李智先
司鳴
時炳奎
劉少軍[京劇老生]
胡春蘭
蘇世明
李衍茂
朱浩忠
趙少雲
孫鵬志
甄洪奎
張榮善
陳少武
鄭蕙芳
孫瑞春[京劇老生]
施昊
朱維斌
韓增祥
張連升
朱世良
張凱[京劇老生]
尚繼春
沈長春
孫亮[京劇武生]
宋昊宇
李紅賓
甄建華
沈三元
董春柏
周天[京劇武生]
左文麟
章曉申
朱金釗
張鳴才
趙雲鶴
羅連雲
張海濤[京劇老生]
龍幼雲
李元春[京劇武生]
沈小慶
朱嘯風
李師友
趙和春
詹磊[京劇武生]
趙晶[京劇老生]
陸通德
陸長通
張宏偉[京劇老生]
郭少衡
朱天祥
韓勝存
周雲亮
石鴻林
賀玉欽
張永遠
林鑫甫
翟建東
張瑞雲
宋榮孝
趙芝香
張寶榮[京劇老生]
張英俊[京劇文武老生]
盛海寧
朱強[京劇老生]
洪小鵬
陸富來
孫培鴻
孫國良[京劇老生]
孫慧珠
崔英[京劇老生]
李盛斌
譚盛英
田雨農
周洪武
張寶昆
張盛亭
朱斌舫
譚嘉祥
李壽臣
張毓庭
鄒慈愛
張寶奎
莊順海
張勝奎
張四全
黃金璧
張玉禪
張學海[京劇老生]
唐榮祥
周嘯天[京劇老生]
田磊[京劇老生]
劉寶玉
張雙喜
張鐵華
譚小羽
張采林
張學濟[京劇小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