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福

薛林福

薛林福,男 ,漢族,現任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春市政協委員。長期致力於數字地質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屢次獲獎,曾主持和完成十餘項科研項目。主要研究方向: 1.大尺度盆地計算機定量分析 2.定量地質分析 3.地球科學三維可視化 。個人著作:《大尺度盆地計算機定量分析方法》、《裂縫性火成岩儲層測井方法與套用 》。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學 歷:博士

學科專業: 數字地質科學

講授課程

1.盆地模擬

2.計算機技術及套用

3.盆地模擬

4.計算機技術及套用

5.地質特徵數位化理論

6.計算機在地學中的套用

受教育經歷

1979.9 1983.7 在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

1984.9 1987.7 在長春地質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1992.9 1992.12 在長春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5.12 1997.12 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博士後

2001.9 2002.9 訪問學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工作經歷

1983.7 1984.9 在內蒙古111地質隊 地質員

1987.7 現在 吉林大學

科研項目

1.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內蒙古白乃廟-鑲黃旗區域地質及成礦規律研究”,為構造沉積研究組負責人。1987-1990

2.博士點基金項目“遼吉地區元古代火山噴氣成礦作用及形成條件”,主要參加人。 1991-1993

3.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項目 “下遼河盆地及其外圍深部構造和盆地構造研究”,項目負責。1992-1995

4.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項目“大陸伸展盆地的構造沉積模擬及套用”,專題負責。1992-1996

5.博士點基金項目“分形和混沌在盆地模擬中的套用研究”,負責模擬系統設計和軟體開發。1995-1997

6.遼河石油勘探局項目“奈參1 和東參1井以西地區石油地質評價”,專題負責。1996-1997

7.遼河石油局項目“遼河外圍地區勘探接替區地質特徵與凹陷優選”,項目負責人。1996-1997

8.大慶油田項目“綏濱坳陷油氣規律研究”,項目負責人。1998-1999

9.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子課題,“刻劃複雜儲層地質特徵方法研究”,專題負責。1998-2002

10.大港油田項目“港中南一、293斷塊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研究”,負責人。2000-2001

11.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大尺度盆地計算機分析系統”,負責人。2000-2001

12.大慶油田項目“大慶長垣南部測井沉積微相模式識別計算機分析系統”,負責人。2000-2001

13.教育部項目“虛擬野外地質實習系統”,負責人。2000-2003

14.吉林油田項目“伊通地塹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對比及盆地演化”,負責人。2004-2005

15.大港油田項目“孔店南部孔一、孔二段沉積體系研究與地層岩性油氣藏勘探”,負責人。

16.國家油氣專項“大慶探區外圍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群演化與油氣遠景” 第六課題組負責人

學術論文

1.薛林福,潘保芝,自組織神經網路自動識別岩相,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Vol.29,1999

2.薛林福、王東坡、許敏等,層形態的概念及地質意義,長春地質學院學報,Vol.22, No.2,1997

3.薛林福、許敏、王東坡,混沌和分形在盆地模擬套用研究中的進展,當代地質科技進展,1995

4.薛林福、劉立、邵林海、王東坡,伸展盆地的構造和充填模擬,長春地質學院學報,27卷,增刊Ⅱ,1997

5.薛林福、許敏、杜旭東、王東坡,下遼河盆地及其外圍中生代區域構造演化,長春地質學院學報,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專輯,Vol.26,1996

6.薛林福,佳木斯—伊通後造山裂谷的地質特徵及演化,長春地質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科學論文集(礦產地質部分),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7.楊光、薛林福等, 松遼盆地深部地震剖面解釋與深部地質研究,石油與天然氣地質,No.4,2001

8.薛林福、劉德深等,白雲鄂博群沉積建造特徵及其形成的古構造環境,長春地質學院學報,Vol.22,1992

9.薛林福、劉德深,內蒙造山帶南部古生代兩次引張斷陷的沉積記錄,長春地質院學學報,Vol.22,1992

10.薛林福,松南-遼北推覆構造的發現和意義,長春地質學院學報,盆地動力學、層序地層學及含油氣系統專集,1998

11.薛林福、梅啟太、王劍,沉積微相帶自動跟蹤方法,石油天然氣地質,No.1,2004

12.周小軍、薛林福、王劍,井間斷裂構造的計算機分析方法,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No.1,2004

13.潘保芝、薛林福,自動分級地層對比技術,長春科技大學學報,No.6,2001

14.杜旭東、薛林福,中國東部大陸內部中生代盆地分布特徵與地球動力學背景探討,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Vol.29,No.2,1999

15.王東坡、薛林福等,岩石圈組構對沉積盆地的制約,長春地質學院學報,盆地動力學、層序地層學及含油氣系統專集,1998

16.王東坡、薛林福等,沉積盆地的地球動力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No.3,1998,

17.許敏、薛林福,岩石圈流變性與沉積盆地,長春科技大學學報,No.4,1998

18.劉立、王東坡、薛林福,松遼盆地的深部層圈結構與盆地演化,長春地質學院學報,盆地動力學、層序地層學及含油氣系統專集,1998

19.楊光、王東坡、劉立、薛林福,遼河坳陷外圍中生代盆地的油氣聚集規律,盆地動力學、層序地層學及含油氣系統專集,1998

20.王東坡、劉立、薛林福,大陸構造沉積學,地球科學進展,No.6,1995

21.陳琦、仇甘霖、薛林福等,內蒙造山帶南部古板構造演化,地質論評,Vol.39,No.6,1993,地質出版社

22.王東坡、薛林福、許敏等,下遼河盆地外圍深部構造特徵及中生代構造演化模式,長春地質學院學報,Vol.27,No.4,1997

23.許敏、薛林福、王東坡等,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積序列及盆地演化,吉林地質,Vol.16,No.3,1997

24.許敏、薛林福、王東坡,遼西地區中生代火山-沉積盆地群特徵及成因機制,世界地質,Vol.16,No.2,1997

25.Wang Dongpo,Liu Li,Xue Linfu,Wang Jun,Geodynamic mechnism of sedimentary basin formation and basin classification,Papers to 30th IGC,Progress in geology of china,1996.

26.Pan Baozhi, Xue Linfu, Jiang Dongmei,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Formations Using Fractal from Log Dat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ep and Regional Geophysics and Geology,1994.

27.Pan Baozhi, Xue Linfu, Fractal Dmensions of Fractures, London Petro- physical Society Meetting for ractures,1995.

28.Xue Linfu, Wang Dongpo, Wang Qinjun, Mei Qitai and Wu Junhai, 1999, A Qnantitative Analysis System for Continental Extensional Basin, J.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Vol.2, No.2,235-240

29.Jian Wang,Linfu Xue,2003,Virtual Field Geologic Trip System, J.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Vol.6, No.2,203-207.

獲獎情況

1.“下遼河盆地及其外圍深部構造和盆地構造研究”,地礦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第一獲獎人。

2.“大陸裂谷盆地的沉積特徵及其演化”,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獲獎人。

3.“虛擬野外地質實習”,吉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第一獲獎人。

治學格言: 求實、嚴謹、務實、創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