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華

薛成華

薛成華,男,河北省無極縣人,出生於1887年,直隸無極縣人。

基本信息

天津北站天橋天津北站天橋
姓 名:薛成華
性 別:男
民 族:漢
籍 貫:河北省無極縣
出生年月:1887年
犧牲年月:1912年2月 
薛成華,字友棠,直隸無極縣人。明敏敦厚,膽識過人。幼時嘗與鄉里群兒戲古廟,塑像頹敗,雜置荊棘間,群兒爭相攘撲,鼓掌喧嬉,成華獨默立一偶,若無睹者或問之,成華曰:木偶無智無力,彼等狎而侮之,何得言勇,吾他日得志,當斬佞幸頭,為天下除蟊賊也。識者奇之。
庚戌(1910年,編者注),畢業縣立師範學堂,任保定盲啞學堂教習,鏇加入共和會,與許潤民、尹漁村、張在田等奔走於南直各縣。
迨王熙普被殺,敵軍於停戰時攻我山西,成華遂與尹漁村、周希文、張在田等組織暗殺團。
一月二十六日(1912年3月14日,編者注),清北洋巡防大臣張懷芝來自北京,成華乃與漁村等伺於天津河北新車站。上午十一時許,懷芝甫下車。成華先後連擲二彈,傷戈什哈一人,懷芝踉踣地,成華恐其未殊,復出手槍擊之,而漁村等亦以手槍協擊懷芝。時軍警圍擊成華,成華與之互擊傷一警一軍,成華始被逮,懷芝固無恙也。成華被逮後,嚴刑慘毒,無復人理,然成華之激昂慷慨,一如平時,若無所苦者。當晚,即被處凌遲以死。時年二十有八。
著有盲啞教程一卷,盲啞教授心得一卷。
【摘自《辛亥革命北方實錄》(胡鄂公著)172頁】
註:以上資料個別處有待進一步考證。
暗殺團成立 謀刺張懷芝
……
十一月初一日(1911年12月20日,編者注)下午一時,開天津暗殺團成立大會於天津英國租界小白樓。到會者有孫諫聲、白毓昆、熊得山、陳濤、易宣、薛成華,尹漁村、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等十人,而張先培亦於北京暗殺團成立後來京參與。蓋以保定大會開會時,北京、天津兩暗殺團體,由先培、成華分途負責進行也。當議定薛成華、尹漁村、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五人為天津暗殺團團員,又由團員互推薛成華為團長。至此,天津暗殺團始正式成立。會畢,予宴請全體團員及到會者於小白樓上,酒至半酣,希文取夷擊之,毓昆歌荊軻易水之歌,其聲鬱抑蒼涼,聽者皆涕泣相向。陳濤、易宣起立拔劍而語眾曰:此何時,尚能作兒女子耶?遂對舞梅花落一闋,舞罷,則夜深十一時矣。(97—98頁)
……
……
正月二十四日(1912年3月12日,編者注),予等開會慰唁王勉直。討論四次具電大總統時,天津保衛警察隊長同志劉應福來告,謂營務處統領張懷芝,將於二十六日上午快車由京返津。適薛成華、尹漁村等在座,於是刺殺張懷芝之議乃決。
正月二十六日上午(1912年3月14日,編者注),薛成華、尹漁村、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五人俟張懷芝於天津新車站。成華謂漁村、少軒等曰:邇來官家所乘車,訖無定處,或列貨車之前,或列車首之後,吾等五人,與其散處全站,臨時難於奔赴,不若追隨衙署接車者之後,或可易於張羅。有頃,接車者到站,成華等即侍立其側。懷芝下車,成華當投以一彈。彈爆發於兩車接聯間,知不中。成華復於煙霧迷惘中再投一彈,而漁村、少軒、希文、在田等聞得炸彈聲,亦開槍以助成華勢。車廂受彈傾仄、傷戈什哈一人。懷芝受震昏仆於地,軍警開槍還擊,漁村、少軒等棄槍而逸。成華知不免,于軍警戰,遂被捕,押解營務處,當晚即處以凌遲死刑。(119—120頁)
……
【摘自《辛亥革命北方實錄》(胡鄂公著)172頁】
註:以上資料個別處有待進一步考證。
相關連結文章
辛亥革命英烈薛成華
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初稱天津城火車站,又稱“新站”,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原是準備為慈禧太后來津“閱兵”下火車換乘“鑾輿”而設的停車站。袁世凱督直後,往返保定、天津兩地,須在天津“老龍頭”車站下火車,而“老龍頭”車站在租界的包圍之中,很不方便。於是在河北擇地興建天津新站。1911年津浦鐵路在該站與京奉鐵路接軌後,遂改為天津總站。1937年日本侵入天津後,改稱天津北站。
辛亥革命期間,於1912年1月26日在該站發生了天津暗殺團謀刺北洋巡防大臣、直隸鎮守使、天津鎮總兵張懷芝的事件。
張懷芝在灤州起義時,坐鎮天津與秦皇島,領有巡防軍二千餘,他甘為清廷鷹犬,鎮壓革命不遺餘力,是殺害革命黨人王熙普和鎮壓灤州起義的元兇。革命黨人發誓要除掉這個十惡不赦的壞傢伙。天津暗殺團的薛成華和幾個同志擔負了這個任務。
薛成華,名友棠,以字行,河北無極縣人,原系保定盲啞學堂教員,後加入共和會。1911年12月20日,天津暗殺團成立大會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樓召開。會議議定薛成華、尹漁村、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五人為天津暗殺團團員,薛成華被推舉為暗殺團團長,一直在天津進行革命活動。
1912年1月26日,他們得知張懷芝將於當天由北京回天津時,即攜帶手槍、炸彈,混在站台鎮署接車人中等候,準備在張懷芝下火車時動手。
中午11點鐘左右,張懷芝的專車到站,薛成華衝上前去,奮不顧身地投出了一枚炸彈,正中車廂,炸傷了一個衛兵。張懷芝被震昏在地。硝煙瀰漫中,薛成華又投出了一枚炸彈,尹漁村等人頻頻開槍射擊,但都沒有置張懷芝以死地。當時軍警火速趕到,包圍了薛成華,尹漁村、樊少軒等人趁亂撤走,薛成華拔槍抵抗,擊傷2名軍警後被捕,當晚即被凌遲處死。
薛成華曾留有詩一首絕命詩:“男兒死亦果何悲,斷體焚身任所為,寄語同志須努力,功成早建盪夷碑。”
薛成華犧牲時,年僅19歲(初考應為25歲,編者注),年輕有為,不愧如革命黨人王葆真同志輓聯所讚譽:“讓盲者見光明,教啞子能語言,捨己為人,一方慈悲善士;炸民賊於下車,痛神奸之竊國,粉身取義,千載革命英雄。”
註:本文原始稿件由天津市河西區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張紹祖先生提供。
男兒焚身壯所為 功成早建革命碑
記者 沈沂/城市快報
讓盲者見興明,教啞子能語言,捨己為人,一方慈悲善士;炸民賊於下車,痛神奸之竊國,粉身取義,千載革命英雄。
一幅輓聯,滿含革命同志的讚譽之情,也引出了一曲勇士為促成辛亥革命慷慨獻身的豪壯悲歌……
暗殺團津城查線索
找照片誓殺張懷芝
灤州起義之時,北洋巡防大臣張懷芝坐鎮天津與秦皇島,鎮壓革命不遺餘力。這位領有巡防軍2000多人的大臣,“革命黨”三個字在他看來就是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辛亥年,全國各地革命的槍聲此起彼伏,革命黨人以各種方式相互聲援,其中也包括暗殺,張懷芝便是京津同盟會鎖定的暗殺對象之一。
用天津暗殺團團長薛成華的話來說,天津這裡到處有楊以德的偵騎,天天傾巢出動想抓革命黨,又有張懷芝的重兵挾制,“以我的意思不先刺殺張懷芝,障礙就會很多。”於是,這一次的暗殺任務,就由薛成華承擔了下來。
此時的薛成華已經不再是保定盲啞學堂的教員,在他的眼中教導盲啞的學生是很容易的事,但犧牲生命為人民造福卻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選擇犧牲生命為民造福作為己任。
因而,當京津同盟會會長李石曾說擔心“此舉極端危險”的時候,薛成華慨然回答:“願與此獠一決死活!”
暗殺朝廷命官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張懷芝長得是圓是扁,於是首要任務就是尋找他的照片。從舊報紙上鮮見的畫像到照相館裡懸掛的照片,他們幾乎尋找了所有可能會有照片的地方。
又是一家照相館,這是薛成華他們進入的第五家照相館了。“先生照相嗎?我們這裡技術一流,連朝中大臣都在我們這兒照呢!”小夥計殷勤地招呼著。
“朝中大臣?誰呀?”薛成華心中一緊,沒準這就是線索!小夥計伸手往牆上一指,一張大照片上中規中矩地站了十幾個人,他們的身上都是朝服。“您不信?這可是張懷芝張大人。”小夥計的話讓薛成華一陣狂喜,商量過後,他用100銀元買下了照片。
回到家,他用小刀將張懷芝的照片割了下來,讓其他人仔細辨認,其餘的就扔在爐子裡燒掉了。
北站台炸彈炸民賊
難抵眾勇士落敵手
1912年元月,袁世凱染病,張懷芝自然不能錯過巴結上司的好機會,忙不迭地到北京去“請安”,他的出行為暗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薛成華耐心等待著張懷芝回津,和幾位同志蹲守車站,等待著親手殺死這個革命的絆腳石。
1月26日的天津北站,隱隱透出一股肅殺之氣。張府的馬車早已在站台前停好,等著接主子出站回府。一個身穿元色對襟馬褂、藍皮袍的年輕人站在離馬車三步遠的地方,似乎在等人,他把一隻提包牢牢地抓在手裡;另外兩個年輕人漫不經心地在距離馬車不遠的地方走走停停;還有兩個剛剛買了煙,正在對火。
火車進站的汽笛響起來了,拎提包的年輕人又向馬車挪近了一步。張懷芝下車了,張懷芝看到薛成華了,張懷芝看著這個年輕人在往提包里掏什麼。也就是這千分之一秒的時間,他警覺了。薛成華將一枚炸彈扔向他和馬車的一剎那,張懷芝飛身跳出數米。馬車被炸了個支離破碎,“老薛!老薛!他要跑了!”尹漁村大叫著開槍了。其餘三個年輕人也掏出槍,在煙塵瀰漫中四處射擊。再扔一枚!未中。一時間,北站混亂了,槍聲、爆炸聲讓人們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
巡警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了,他們用身體保護張懷芝逃走。薛成華依舊緊追不捨,連放三槍,卻連張懷芝的汗毛都沒有碰到。其中一彈從巡警耳邊掠過,另外一彈打中警察的手。“噗!”好像是利器刺穿肌膚的聲音,一陣劇痛從他腹間蔓延,薛成華低頭,看到了穿過身體的刺刀的刀尖。一瞬間,他便被壓倒在地,緊接著身體就被捆綁起來,他,被捕了。與薛成華同行的尹漁村、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四人趁亂逃離了現場。
受酷刑死亦果何悲
就大義寄語同路人
“我為同胞謀幸福,炸張賊,可惜未中,我死了,也不能瞑目,但是我們的黨人很多,狗子也未必能倖免。”刑訊室里瀰漫著肉被燒焦的氣味,薛成華的身上早已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卻依舊“嘴硬”。對於楊以德來說,薛成華就是亂匪,隨時可以槍斃,對他實行酷刑,無非是為了從他口裡套出指使者。
第二天李石曾趕到天津,聽說薛成華已經被捕,焦急萬分。他突然想到,楊以德的父親曾經是自己父親李鴻藻的僕人,便親自寫了一封信讓人帶給楊以德,希望楊以德念在這點“交情”上,放人。楊以德的回話讓李石曾稍微安了安心,“只要是有機會的話,我將必然營救。”
緊接著,李石曾返回北京,托人向袁世凱求情,並說:“滿清法網雖密,自從資政院劉鴻岷、易宗夔都上書請開黨禁,足下當不治充耳不聞,且京津一帶黨人何止萬千,殺之恐繼其者踵相接。”但李石曾沒有想到的是,無論是楊以德還是袁世凱,開出的只能是一張永遠兌現不了的支票,薛成華在被捕當晚便被害了。
人們在整理薛成華的遺物時,發現了一首詩。是他在暗殺張懷芝以前留詩一首以為絕筆:“男兒死亦果何悲,斷體焚身任所為;寄語同志須努力,功成早建盪夷碑。”薛成華犧牲時,年僅19歲。祭奠他的一幅輓聯上讚譽道:“讓盲者見興明,教啞子能語言,捨己為人,一方慈悲善士;炸民賊於下車,痛神奸之竊國,粉身取義,千載革命英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