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統故居

唐代著名學者李善,還專門為《文選》作注,成書60卷。 統年31病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襄陽人為了紀念他,在襄陽城中建有“昭明台”。

簡介

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故居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昭明台。昭明台也稱鐘鼓樓,為襄陽標誌性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根據歷史記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 1990年在考證昭明台1000多年歷史的基礎上,重建昭明台,現為襄陽市博物館。

人物小傳

蕭統(公元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其父蕭衍在498年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時已35歲,只生有3個女兒。後納樊城女子丁令光為第二個夫人,501年9月,生長子蕭統。統2歲被立為太子。史書上說他“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他愛好文學,善詩賦,成為當時博通眾學的文學家。由於他的身份地位和待人寬厚的性格,在其身邊聚集了許多著名學士,商討古文,聚書3萬多卷,選出上自周代,下迄梁朝各種文體的代表作品,編輯成《文選》一書,共30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後人又稱《文選》為《昭明文選》。文選成書以後,風行一時。到了唐代,應進仕舉者,必須熟讀《文選》。唐代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唐代著名學者李善,還專門為《文選》作注,成書60卷。此後,研究《文選》的學者接連不斷,也稱《選學》,一直持續到清代而不衰。統年31病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昭明台

由於蕭統仁愛、性孝,死時,都城男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襄陽人為了紀念他,在襄陽城中建有“昭明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