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最敏

蔣最敏

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5年10月從復旦大學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出站,現工作單位為復旦大學物理系。蔣最敏博士 2001年度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基本信息

履歷

1978年10月-1982年7月 中國科大無線電電子學系 本科生

蔣最敏 蔣最敏

1982年9月-1985年7月 中國科大物理系 碩士生

1985年9月-1988年7月 中國科大基礎物理中心 博士研究生

1988年9月-1989年3月 中國科大基礎物理中心 講師

1989年3月-1990年9月 義大利PARMA大學(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資助) 訪問學者

1990年9月-1993年6月 法國馬賽三大,法國科研中心 邀請一級講師,邀請研究人員

1993年9月-1995年10月 復旦大學物理系 博士後

1995年1月-1995年12月 復旦大學李政道物理實驗室 特邀研究員

1996年5月-1998年4月 復旦大學物理系 副教授

1997年10月- 復旦大學套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副主任

1998年5月- 復旦大學套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7月)

2000年8月-2001年2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訪問學者

2001年7月-2002年1月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訪問學者

成果

蔣最敏自1986年至1993年從事金屬/半導體、金屬/金屬多層膜製備、結構及特性研究。自博士後進站(1994年)起從事GeSi低維半導體材料生長、結構、物性及其器件研製方面的工作。

自1994年起蔣最敏主持科研項目12項,經費累計409萬元。已完成8項,其中3項為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攀登計畫、1項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資助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的有4項,其中1項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

至2005年6月,蔣最敏累計發表SCI論文70多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3的有18篇,作為第一作者的有11篇,他指導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為第一作者的有16篇。合作出版著作《矽鍺超晶格及低維量子結構》。

至2005年6月,他發表的論文被SCI文獻他引394次,其中最高單篇引用率47次。自博士後起發表的論文他引298次。

作為第二完成人他先後獲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項目為“矽基低維結構材料的研製、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製備”。

蔣最敏自博士後出站後,積極承擔本科生的基礎課教學任務,近五年來幾乎每年都承擔大學物理或普通物理基礎課教學,教學效果獲得好評。作為培訓組副組長,他還積極參加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的培訓工作,曾三次率隊參加國際競賽,分別取得5金、4金1銀和4金1銀的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學術兼職

蔣最敏目前學術兼職有,中國物理學會同步輻射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半導體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X射線衍射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物理學會理事、北京同步輻射用戶委員會主任、《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編委、《真空電子技術》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