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廷黻回憶錄

蔣廷黻回憶錄

作 者:蔣廷黻著,嶽麓書社2003-9-1出版發行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蔣廷黻回憶錄蔣廷黻回憶錄
本書系作者退休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口述自傳的中文譯本,1979年由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內外學界廣泛關注。蔣廷黻一生經歷複雜,親歷了時代的風雲變幻。他以學者的眼光與頭腦進行觀察思考,每有人所未道之處。加之長期身處高位,回憶錄中披露的大量鮮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現代歷史的珍貴資料。這是該書的主要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出版該書的著眼點。

蔣廷黻作為一個有著特殊經歷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憶錄確實有著較為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可借其“口述自傳”僅完成了大約一半即病故,本書僅僅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經歷,抗戰以後的部分未能完成。這和他在清華任教時立志用十年時間撰寫出《中國近代史》的宿願未能實現一樣,給相關研究者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若干年前讀過歷史學家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書中簡潔平淡的文字居然讓我感到振聾發聵,至今覺得大陸學者所著中國近代史論著無出其右。所以在書店一看到《蔣廷黻回憶錄》,就不假思索買了一本。

和胡適同年代的蔣廷黻,在南開和清華各從教6年,隨後又從政30年。無論是為學還是從政,蔣廷黻都是人中翹楚。可以說,他和其他一些都受過西式教育的外交家們一起,為探索、推進中國外交思想和實踐的現代化功不可沒,正是他們那一代人創造了中國外交新傳統。

然而,這個需要延續和發揚的新傳統卻在對蘇聯“一邊倒”的時期被中斷了。要彌合斷裂,就得從了解新傳統開始。《蔣廷黻回憶錄》的出版就是彌合斷裂的一種努力。

《蔣廷黻回憶錄》僅反映了其前半生的經歷,抗戰以後的部分因蔣廷黻病故而付諸闕如。這是天命。我看的《蔣廷黻回憶錄》是一部“潔”本,出版社刪掉了部分觀點。這是人為。不過《蔣廷黻回憶錄》能出版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無論是書中披露的那些鮮為人知的史實,還是在國際關係、國內政治等方面視角獨到的觀點,今天依然都能夠啟人深思。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縣一個中等農家。幼年讀私塾,接受舊式教育。10歲人長沙明德國小,次年改人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辦的益智學堂,開始學習英文。1912年,適值辛亥革命爆發,蔣廷黻隻身留美,先是入密蘇里州派克學堂接受中等教育,3年畢業,轉學俄亥俄州奧伯林學院主修歷史,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他曾應基督教青年會之徵赴法國為華工服務。1919年夏,復返美人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專攻歷史。當時該校歷史系人才鼎盛,教授都是第一流學者,最露頭角的是海斯教授,蔣廷黻跟從其研究,1923年獲博士學位。

同年,蔣廷黻回國擔任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後任歷史系主任併兼文科主任,講授過西史大綱、歐洲近代史、法蘭西革命史、歐洲勢力擴充史等課程並開始從事中國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轉人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1935年,出任國民黨行政院政務處長,1936—1938年,奉派駐蘇俄大使。1944年,出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中國代表及國民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1947年,任國民黨駐聯合國常任代表。1957年,當選國民黨中央研究院人文 組院士。1961年冬,任國民黨駐美大使。1965年退休,同年,歿於美國紐約市。

從南開到清華,蔣廷黻度過了11年的教書生涯。治學時間雖不長,但在學術界的影響較深,被譽為“一代學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我的先人和老家

第二章 家人和鄰居

第三章 啟蒙時期(一九○—一九○五)

第四章 新學校、新世界(一九○五—一九○六)

第五章 教會學校時期(一九○六—一九一一)

第六章 留美初期(一九一一—一九一四)

第七章 四年美國自由教育(一九一四—一九一八)

第八章 赴法插曲

第九章 哥大研究與華盛頓會議

第十章 赴法插曲

第十一章 國內遊歷(一九二三—一九二九)

第十二章 清華時期(一九二九—一九三四)

第十三章 “九一八事變”與《獨立評論

第十四章 赴俄考察與歐洲之旅(一九三四—一九三五)

第十五章 行政院政務處長時期(一九三五—一九三六)

第十六章 出使莫斯科(一九三六—一九三七)

第十七章 戰爭的考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