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派

蓬萊派

道教蓬萊派,屬全真支派,發源自山東泰安徂徠山(屬泰山支脈)。相傳蓬萊派祖師為呂洞賓和張三豐,其開山第一代道士於元虛於明萬曆年間入徂徠山礤石峪隱仙觀修道,年八十歲而屍解登仙。自此蓬萊派流傳於山東泰安等地,清代和民國時期蓬萊派復在東北地區廣泛流傳。蓬萊派曾與蜀山派,華仙派共稱"修仙三派"

道教派別

清 雍正五年(1727),山東徂徠山蓬萊派第四代傳人廉毓禮道長自泰安徂徠山雲遊到吉林玄天嶺,在此處建成了真武廟與斗姆宮,修行布道。自此玄天嶺逐漸發展為吉林道教的中心,吉林府道紀司曾設在玄天嶺蟠桃宮中,蓬萊派也逐步在東北各地流傳。

清 嘉慶年間,蓬萊派由吉林傳入遼寧千山,嘉慶十九年(1814年)蓬萊派道士閻清泓,由吉林來到千山小丁香峪,創建東極宮。嘉慶二十年(1815年)蓬萊派道士孫清山在千山皇姑庵舊址之上創建斗姆宮。遼寧北鎮縣的朝仙宮也為蓬萊派道觀。民國時,千山蓬萊派又傳入山東嶗山與湖北武當山。

在山東泰安,蓬萊派仍流傳不絕。嘉慶十六年時,徂徠山礤石峪住持道士為張始明。道光、 鹹豐年間住持相繼為梁重格、楊重太、王重泰等,並收徒李密孝、陳密貴、張密壽等人。民國時期,泰安縣火神廟住持道人為十一代弟子薛丹岫。1936年,千山斗母宮蓬萊派道士葉蓬贏來嶗山,捐資修復華樓宮、石橋廟大通宮等,並招收道徒傳承蓬萊派之法眷。千山東極宮蓬萊派道士吳赴利,後到武當山太子坡常住,1941年收徒阮蓬志,阮後為武當山道協會長。

清嘉慶二十年,孫清山在皇姑庵舊址上重修斗姆宮。 道光十四年,道士劉重忍率徒弟衣密芳、書密明、王密聖、韓密圓,徒孫王真誠改建斗姆宮為三間瓦殿。民國十二年,田體存率徒高赴漢、孫赴震第三次重修斗姆宮。同年,丁蓬安、丁蓬蓮姊妹,因反對其父納妾,毅然到千山斗姆宮出家,成為蓬萊派十四代傳人。1945年,十六歲的女孩李桂貞到斗姆宮拜坤道丁蓬安為師。次年賜道號李萊誠,冠巾出家,成為蓬萊派第十五代道人。

2005年,千山斗姆宮重新建成,年近耄耋的李萊誠道長集監院,、知客、殿主、雜役於一身,千山蓬萊派僅一宮、一人,面臨傳承危機。

三豐祖師蓬萊派,其流傳宗譜為:“園通智敏用,是清修覓真 ,丹體蓬萊會,保定煉成金”。

遊戲門派介紹

國產RPG遊戲《 仙劍奇俠傳三》中的修仙門派,位於東海蓬萊島,與 蜀山派同氣連枝,世代交好,核心建築為蓬萊御劍堂,掌門為商風子。蓬萊派地處海上,派內建築經歷代修葺已頗具規模,從陸上望之便是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因此世人多穿鑿附會,認為蓬萊乃仙人所居。蓬萊仙術講究清淨無為,抱元守一,不擾外物。門徒很少出頭露面,即使偶爾離島前往陸上,也多以普通道士面目示人,因此名氣不彰。

小說門派介紹

金庸名著《 天龍八部》中的門派,掌門為都靈子。蓬萊派百餘年前與青城派因談論武功而結怨,從此世代交惡,輾轉報復,因兩派各有絕藝,相互克制,故蓬萊派數百年來始終與青城派僵持不下。蓬萊派上任掌門海風子曾派得意弟子混入青城派中偷師,可惜事發敗露,自此雙方仇怨更深,防備對方偷師之戒心更是大增。派中嚴定非山東人不收,其中更以魯東人為佳,甚至魯西、魯南之人,要投入蓬萊派也是千難萬難。後來都靈子遠赴四川收諸保昆為弟子,更命其拜入青城派偷師。諸保昆學盡當時青城派的所有絕技,後來青城派掌門司馬衛被本派絕技“破月錐”所殺,諸保昆隨青城派眾人前往燕子塢與慕容復對質,因在阿朱居所“聽香水榭”中顯露了蓬萊派武功,遭王語嫣點破身份,被逐出青城派。暗器有天王補心針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