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為動物界雀形目(Passeriformes)新大陸燕雀科(Fringillidae),在歐洲、北非到中亞(引入南非)園林農田中繁殖,在歐洲最常見。雄鳥15公分(6吋)長,頭頂淡藍,背赭褐色,腰微綠色,面和胸粉紅至赭色;雌鳥綠褐色。藍燕雀(F.teydea)是相似種。叫聲特別,為金屬音的chink或響亮的wheet,也作較低音的twit聲。鳴聲為富韻律的降調嘟聲至快速的華彩樂段。

基本信息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雀形目(Passeriformes)新大陸燕雀科(Fringillidae)鳴禽,學名Fringillacoelebs。在歐洲北非中亞(引入南非)園林農田中繁殖,在歐洲最常見。雄鳥15公分(6吋)長,頭頂淡藍,背赭褐色,腰微綠色,面和胸粉紅至赭色;雌鳥綠褐色。藍燕雀(F.teydea)是相似種。叫聲特別,為金屬音的chink或響亮的wheet,也作較低音的TWiT聲。鳴聲為富韻律的降調嘟聲至快速的華彩樂段。

基本簡介

物種分類:鳥類→雀形目雀科燕雀屬

拉丁名:Fringillamontifringilla
英文名:Brambing
屬中文名:燕雀屬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Aves
目: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雀科Fringillidae
屬:燕雀屬Fringilla
種:蒼頭燕雀F.coelebs

外形特徵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中等體型(16厘米)而斑紋美妙的雀鳥。具醒目的白色肩塊及翼斑。繁殖期雄鳥頂冠及頸背灰色,上背栗色,臉及胸偏粉色。雌鳥及幼鳥色暗而多灰色。與燕雀的區別在腰偏綠,肩紋較白。

虹膜-褐色;嘴-雄鳥灰色,雌鳥角質色;腳-粉褐。

叫聲特別,為金屬音的chink或響亮的wheet,也作較低音的twit聲。鳴聲為富韻律的降調嘟聲至快速的華彩樂段

與燕雀的區別在腰偏綠,肩紋較白。鳴聲為富韻律的降調嘟聲至快速的華彩樂段。分布範圍:歐洲北非西亞

生活習性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它們用草和許多不同柔韌度的纖維織成的巢,像一粒粒奇異的果實一樣懸掛在樹枝上。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對一群花紋蒼頭燕雀(Poephilaguttata,生長在澳大利亞的一種鳥,進行研究之後確認,鳥在睡眠中學習這種說法是可信的。

他們記錄鳥在清醒時和睡眠中的腦電波並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鳥群中較年輕的鳥能夠在夜晚“複習”白天從父母那裡學會的歌。研究組負責人丹尼爾·馬戈萊希教授解釋說:“年輕的鳥實際上是將歌最終‘記錄’在被稱為‘Ra’的大腦皮層的一個區內,這個區的功能是專門存儲聲音的。”研究結果表明,與迄今為止被人們接受的理論相反,在夜晚很活躍的“Ra”區,在白天卻不活躍,而白天正是應當特別注意感知和記憶那些的時候。由此,人們認識到:看來與人不同,它完全是另一種習性。

它們分布在歐洲、北非至西亞。偶見候鳥。指名亞種有記錄於新疆的天山、內蒙古寧夏河北遼寧越冬。

成對或結群棲於落葉林及混交林、林園及次生灌叢。與其他雀類混群。常於地面取食。

分布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國內分布

國內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南、陝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長江流域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東至沿海各省和台灣,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經新疆西部天山一帶遷徙。目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島外,均有分布,為旅鳥和冬候鳥。

國外分布

國外繁殖於歐洲北部,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科拉半島俄羅斯北部往東經西伯利亞、阿爾泰、貝加爾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龍江下游。越冬在歐洲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北非,往東經義大利希臘、小亞細亞、中東、印度北部、朝鮮日本、薩哈林島,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繁殖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蒼頭燕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蒼頭燕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蒼頭燕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隻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蒼頭燕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蒼頭燕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蒼頭燕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蒼頭燕雀》中記載過一隻親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隻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如果你願意對蒼頭燕雀進行連續觀測,你會發現它們是非常可愛的小生命,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的重要素材。

除生殖期成對活動外,雌雄分別結成小群活動,遷徙時亦如此,很少有混群現象。夏季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東、春季則多以植物性食物為食。一般在5~6月間繁殖。從越冬區遷往繁殖地的蒼頭燕雀都是但性群體,雄性一般比雌鳥早到數天。它們有嚴格的巢區,此鳥於8月末由不同的家族群很快地集06-06-30不等的群體。卵的長徑1.6~2.4厘米,短徑1.3~1.6厘米。孵化期11~13天。

行為特徵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蒼頭燕雀喜居於開闊林地,也常見於花園或田野間。它們在樹杈上築窩,並用苔蘚或地衣鋪在窩的外面,使其更為隱蔽。每次孵化約6個蛋。蒼頭燕雀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區不遷徙,但是在冬季會避開比較寒冷的地區。該鳥種是林內本人命名的。在林內的故鄉瑞典,雌性蒼頭燕雀在冬季經常拋棄其雄性配偶獨自遷徙,所以其拉丁語學名的第二個單詞“coelebs”的意思是“單身漢”。在非繁殖季節,這種鳥類有時集結成為鳥群,但是組織不太嚴密。蒼頭燕雀有時會迷途飛到北美

該鳥種幼年時食昆蟲(與大多數雀類一樣),成年時食種子為生。成年雄性一般能夠唱2到3種不同的鳥歌。和很多其它鳥類一樣,其鳥歌具有地域性。

蒼頭燕雀以其美妙響亮的歌聲而出名。

英國鳥類學家WilliamThorpe對蒼頭燕雀幼雛的鳥歌學習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如果幼雛在學習鳥歌的關鍵期不接觸其它成年鳥類唱出的歌曲的話,他就永遠也無法歌唱正常的鳥歌。他還發現,閹割的雄鳥無法正常唱歌,但是如果給這些鳥注射睪酮(一種雄性激素)的話,它們即使在冬季十一月也會唱歌。

鳴唱研究

蒼頭燕雀如何知道怎么鳴唱?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鳥類從何處得到牠們的歌曲。研究發現那是先天和後天混合而成的那種鳥類的歌聲,且從較年長的鳥那學習而來的。多種類的鳥,像是蒼頭燕雀以及白冠麻雀(Zonotrichialeucophrys)將會建立一首歌曲就算是完全獨立飼養牠們,不過那歌曲和一般同種的野生鳥唱的歌曲比較之下顯的變形。科學家們相信鳥類一生下就有建立歌曲的天賦,這稱做”聽覺樣板學說”。這個樣板被修改,且在練習和聆聽年長的成鳥歌唱後越來越趨於完美。

一些鳥種展現出一定的學習技巧;牠們在出生後的季節里唱一首歌會顯的混亂,但是經過幾個星期的練習之後,牠們在歌唱該鳥種的歌曲時顯得較熟練了。鳥類第一次唱的歌曲我們稱做”可塑的歌曲”。可塑的歌曲演化成”成年前的歌曲”而第三步則成了完整的成鳥歌曲。不過這在不同的鳥種之間差異很大。

有些鳥種有著強烈的天生樣板這樣一來牠們牠們就不會學其它的歌聲,而其它的鳥種則是能學的歌曲就學,可以被教導鳴唱牠種鳥類的歌曲。對野生的鳥來說,這些鳥類當然只會學習牠們種類的歌聲。最後,有些鳥種學習,甚至是在野外,從別的鳥種那學習而來。舉例來說,歐掠鳥(Sturnusvulgaris)會複製學習陸地上多種鳥類的嘯叫聲,而唱的跟他種鳥類一樣,甚至是機械的聲音,也會混合進牠們的鳴叫聲里。而最會模仿的莫過於沼澤鳴禽了。科學家記錄了超過200種不全是同一隻沼澤鳴禽鳥類模仿的歌聲且能從中分辨出來。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更進一步關於鳥類鳴唱及學習鳴唱有趣的實驗結果是這樣:因為鳥類互相學習,牠們傾向建立起地區性的方言就跟人類一樣。這很明顯的從非遷移性的鳥類身上看出。鳥類觀察學家在舊金山灣距離一隻白冠麻雀的居住地數哩遠的地區放置牠以觀察牠的鳴唱聲。這些方言持續著因為雌鳥較喜歡唱著當地方言的雄鳥。也因為雖然鳥兒位在距離某個向外擴展的特殊方言範圍中心的地方,那些接近這個範圍邊緣的鳥兒也朝著中心向內擴展。

相對之下,有些鳥唱較簡單的歌曲,有些則唱包含了許多樂句的複雜歌曲。一些鳥種像是蒼頭燕雀(Fringillacoelebs)可以鳴唱可能有多個,通常大約5個不同的歌曲。對能鳴唱較複雜的歌曲鳥類看來似乎像是其雌鳥被歌曲的複雜度所打動。因此有著較複雜歌曲的雄鳥因此在繁殖的季節中能較早找到雌鳥。能夠在繁殖季節中較早找到伴侶很重要,因為一對鳥伴侶越早撫養一窩雛鳥,那些雛鳥將來能夠成功撫育下一代的機會就越高,因此增加了其成功的繁殖下去。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愉悅的啼叫對未成熟的家禽來說是獨一無二的。鷦鷯畫眉有著特殊的棲息啼叫,而蒼頭燕雀和麻雀則沒有。對鳥類來說,有著至少3種或更多種警告啼叫在鳥類中並不常見,每一種警告啼叫只會用在提醒在高空有掠食者,像是雀鷹。警告啼叫給了鄰近的鳥類警告訊息。這類的提醒並不局限於同一鳥種,同樣可提醒其它的鳥種。有相當大量,不同種的鳥有著相似的警告啼叫,因此對不同種的鳥類而言較容易互相辨認,而互相以警告啼叫回響。

危難來臨的啼叫被限定在未成年的鳥類使用,通常能在危險中通知成鳥前來營救幼鳥。乞求食物的啼叫同樣也只被幼鳥使用。基本上,這是幼鳥從成鳥那得到餵食的方法。另一方面,求歡、交配、餵食配偶以及保衛領土的啼叫只被成鳥使用。飛行時的啼叫在飛行前及飛行途中被即刻使用,以協助維持鳥群共同的縱坐標。有些鳥類有著多種飛行時的啼叫,包含了一種用來做飛行時的溝通,另一種用來結束飛行或是維持飛行,一種或多種的啼叫用在飛行途中。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成鳥啼叫的種類數目

[非燕雀類] [燕雀類]
巴巴利鴿(和平鴿)5 鷦鷯12
家禽6 畫眉11
銀鷗7 蒼頭燕雀13
鴿9 籬雀14

詳細資訊

遷徙:燕雀在我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生境:繁殖期間棲息於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類森林中,尤以在樺樹占優勢的樹林較常見。遷徙期間和冬季,主要棲息於林緣疏林、次生林、農田、曠野果園和村莊附近的小林內。

體型:體重♂19-28g,♀18-28g;體長♂134-170mm,♀134-165mm;嘴峰♂11-13.5mm,♀11-13.5mm;翅♂87-95mm,♀83-89mm;尾♂59-72mm,♀53-67mm;跗蹠♂18-21mm,♀19-21mm。

食性:主要以草子、果食、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也吃樹木種子、果實、植物嫩葉、小米、稻穀高粱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種子,繁殖期間則主要以昆蟲為食。

習性: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尤其是遷徙期間常集成大群,有時甚至集群多達數百、上千隻,晚上多在樹上過夜。

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成對分散營巢繁殖,巢多置於樺樹、杉樹、松樹等各種樹上緊靠主幹的分枝處,距地高3-5m。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和樺樹皮等材料構成,外面常摻雜有苔蘚,內墊有羊毛、獸毛或羽毛。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5-7枚,多為6枚。卵綠色、被有紅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8-21.5mm×13.8-14.5mm。

指名亞種有記錄於新疆的天山、內蒙古、寧夏、河北及遼寧越冬。

歷史故事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故事

引自: 《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詞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發音:yànquèānzhīhónghúzhīzhì

釋義: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 :“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強令吳廣之次所旁叢中,夜篝火,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蒼頭燕雀蒼頭燕雀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