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博採

苦茗:濃茶。 陳:鋪設。 7

原文

蒲留仙先生作《聊齋志異》時,每臨晨攜一大瓷缸,中貯苦茗,具煙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成。

注釋

1 志:記述
2 苦茗:濃茶。
3 陳:鋪設。
4 粉飾:指文字上的加工潤色。
5 具:準備
6 方:才
7 置:放置
8 畔:邊,旁邊
9臨:到

譯文

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瓷缸,裡面儲藏著濃茶,準備一包煙,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他看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故事和說一些奇異的傳說,隨便經過的人聊什麼都可以;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有時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好玩的事,回去在文筆上加工潤色記錄下來。像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

人物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人,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代表作有畫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