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渝生

董渝生

董渝生是一名副主任醫師,就職於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董渝生,男,漢族,1947年3月出生,祖籍山東泰安人,國小文化,1961年入職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工作,麵點專業,一級高級技師,麵點大師,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烹飪大師
懂大師最重慶小面技術創始人
重慶麵點泰斗
重慶市烹飪協會技術顧問

董渝生《中國大能手》董渝生《中國大能手》

《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起草人
重慶名廚協會副會長
央視《中國大能手》專家評審

人物生平

董渝生自參加工作起,一直從事麵點烹飪工作。其工作單位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所屬重慶飯店,是重慶市久負盛名的老牌企業。

早年經歷

董渝生自1961年工作,至2007年退休,一直在重慶飯店工作。董渝生14歲入行,人小、單純、踏實、肯學,很得師傅們的喜愛。當時,凡能在重慶飯店工作的麵點師,都是在重慶市麵點行業選來的佼佼者,功底深厚,出類拔萃。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董渝生少年學藝,耳聞目睹,薰陶漸染,奠定了董渝生日後技藝提升的堅實基礎。70年代末,董渝生已成為飯店麵點部骨幹,被上級選派到廣州泮溪酒家,師從享譽海內外的羅坤大師學習精美“小案”粵點一年,為他日後川粵點結合,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的技藝風格和流派。而今,由董渝生培養的麵點大師,因他的風格流派而桃李天下。
董渝生在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里,術業有專攻,在麵點行業里有很高的造詣。他從學工到廚工,到廚師,到麵點部廚師長,到重慶飯店有限公司餐飲技術總監,到重慶飲食業有名望的麵點大師。是他一生追求麵點技藝,孜孜不倦的結果。

職業生涯

1982年,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在深圳開辦重慶酒家,董渝生領銜麵點廚師長,他純正地道的重慶小面、葉兒粑、山城小湯元、牛肉煎包深受港澳客人喜愛。
1987年,中外合資企業重慶飯店新裝開業。日本三井物產派駐機構宴請360席,指定要董渝生的傳統名點鳳尾酥作筵席點心,而當時麵點業的前輩大師都擔心董渝生要“砸鍋”,而董渝生以自己紮實功底,厚積薄發,從配方精準改良,巧施嫻熟手法,到烹炸火候細微掌控,絲絲如扣,硬實拿出了栩栩如生的三百多件鳳尾酥!而此前前輩大師一次出品僅20餘件而已。
1987年至1995年,作為重慶飯店的麵點招牌,有兩項叫得最響:一是當時叱吒商界巨賈們常常作為工作午餐的董渝生牛肉麵;一是“年年中秋節,年年重飯月”的月餅。前者,董渝生作為主廚;後者,董渝生擔綱技術總監。
董渝生自重慶市政府對飲食專業技術人員實施技術職稱考核起,一直是通過理論和實做考核,獲取職稱的領軍人物。他自1980年至2004年,從考核白案二級廚師職稱起到考核特一級麵點師職稱,到一級高級技師,都是首批級別職稱考核獲得者。而今,偌大的重慶市,像董渝生這樣資歷並德高望重的麵點大師,還在博大精深的烹飪王國里求索,僅他一人!
2007年,董渝生年近花甲退休,但其在麵點業技藝的威望,讓他“退休”不了。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董渝生憑藉自己在廚壇影響力,多次受聘參加烹飪技藝大賽做權威評審。時至今天,還受聘重慶多家知名餐飲、食品企業的技術顧問。
2015年,董渝生受邀為“懂大師最重慶小面”作品牌代言人和技術創始人,使其精湛的廚藝能代代相傳,為重慶小面這張美食名片做出自己的貢獻,將畢生所創造和積累的麵點文化重新帶回百姓餐桌。

主要成就

董渝生《中國大能手》董渝生《中國董渝生圖片董渝生圖片
中年董渝生中年董渝生
董渝生中年董渝生中年
大能手》

●1980年,市人民政府授予飲食服務行業技術職稱白案二級廚師。
●1983年,經重慶市飲食服務行業技術考核審定合格,獲得一級白案廚師證書。
●1986年,由重慶市飲食服務行業技術考核領導小組聘請為市飲食業白案二級廚師的主考老師。
●1991年,經重慶市飲食服務業業務技術考評審員會考核,獲得特一級麵點師證書。
●1992年,由四川省商業廳四川省烹飪協會聘為首屆四川美食節評審。
●1994年,由重慶市勞動局聘為重慶市川菜廚師(白案)考評員。
●1995年,由四川省旅遊局聘為“全省旅遊系統川菜創新技術交流比賽”大賽評審。
●1999年,選為重慶市烹飪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002年,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烹飪名師”。
●2003年,選為重慶市名廚聯誼會執委。
●2004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經考核鑑定合格,獲得一級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2004年,由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重慶市商業聯合會、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重慶烹飪協會、重慶市飲食行業協會授予“重慶市首屆烹飪大師”。
●2007年,由重慶市旅遊學校聘請為該校教授。
●2009年,由重慶市商務高級技工學校聘為烹飪專業建設行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0年,選為重慶市名廚聯誼會副會長。
●2012年,由重慶市旅遊學校聘為中餐烹飪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5年,由重慶市烹任協會聘為技術顧問。
●2016年,由央視《中國大能手》聘為專家評審。

●2016年6月受聘為重慶市名廚聯誼會名譽副會長。

媒體採訪

烹飪大師終不負天道勤酬麵點路
——訪中國烹飪大師董渝生手記
編者按:《史記》曾云: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逐放,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董大師的麵點之路既曲折又坎坷,因為家庭背景原因(當時所謂“階級成分”)曾經阻礙了他出國深造的願望,也成就了他了不起的烹飪大師之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董大師的成功絕不是偶然。
“要能吃苦,多思考,多專研,有時專研一個新品種的配料可能比寫一封情書還多”。愛專研,能吃苦,愛麵點,這就是中國烹飪大師董渝生先生。“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如今雖然到古稀之年,但對餐飲這個行業尤其是麵點行業的熱愛絲毫沒有減退。其研發製作麵點品種400餘種,在此,讓我們一起領略董大師的麵點之路。

三百件鳳尾酥驚嘆國外賓客
1982年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次作為組長,派往深圳重慶酒家負責精品菜點出品,由於基礎功紮實,其做的“重慶小面,葉兒耙,山城小湯圓,牛肉煎包”等,因菜品獨特,口感頗佳,故深受到粵港澳食客們的青睞與好評,為餐飲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7年,中外合資企業重慶飯店重新開業,日本三井物產派駐機構宴請360席,指定要董大師的鳳尾酥作宴席點心,當時大家都很擔心,因為之前的大師也從未出過這么多,而且鳳尾酥對火候、手法發酵時間等各方面要求都十分精細,稍有不慎則全盤皆輸,任務十分艱巨,剛開始試驗了好幾次,都失敗了,始終差強人意,“把麵粉放好,吃中午飯後在繼續”。午飯陷入了凝重的氣氛中,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稍作休憩後,再來,果真是上天照顧有準備之人,成功了,一個個漂亮的鳳尾酥就像雨後春筍一樣,鮮靈,可以說是厚積薄發,也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總之,在麵粉經過冰櫃冷藏一段時間後,加上董大師嫻熟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藝,其色澤棕黃,外酥內嫩,就這樣三百件“鳳尾”栩栩如生的展現在國外友人的面前,四座賓朋無不驚嘆!
畢生工作殊榮無數
從1961年工作至退休,董大師在有關飲食方面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也許有人認為榮譽不能代表什麼,但至少能說明一個人的奮鬥過程。不禁讓人心生敬意。良好的習慣,認真負責的心,規範嚴謹的製作,讓他體會到,自己手中做出的不僅是麵點,更是一種專注的態度和責任。
董大師自重慶市政府對飲食專業技術人員實施技術職稱考核起,一直是通過理論和實做考核,獲取職稱的領軍人物。自1980年至2004年,從考核白案二級廚師職稱考核起到考核特一級麵點師職稱,到高一級技師都是首批級別職稱考核獲得者。這樣的資歷和成就,如今也寥寥無幾。1984年被聘為重慶麵點技術的培訓教師和技術考評師,編制出將近100款麵點技術教材和高級麵點的教學內容。1992年被聘為首屆四川美食評審,當時其重慶的代表主要是周興年和董渝生。2002年被評為中國烹飪名師。2004年被評為重慶首屆烹飪大師。2009年被聘為重慶市高級技工學校烹飪專業建設行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2012年6月被聘為重慶市旅遊學校中餐烹飪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注重細節勤於專研
麵點看似雖小,工藝也是“五臟齊全”。業界俗話稱為:“巧白案”,從刀工到烹製,各個方面都要做到認真細緻,更重要的是平能出巧。尤其是中式麵點比西式麵點要高出很多。中式主要有6個烹製方法:蒸、煮、烤、烙、煎、炸。道道工序都需要紮實功底,方能生巧,精湛。
從業的幾十年里,董大師始終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探討麵點的新配方和工藝。涅槃重生之路,既苦也甜。
每天都早早起床工作,又是為了一個工序或者是一點瑕疵,他都認真研究,只是一認真時間就是凌晨兩三點。烹炸火候細微掌控,絲絲入扣就這樣,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手藝外,董大師還漸漸的結合自己在深圳學到的知識,不斷進行創新,編寫了大量的獨門麵點教材。這些教材結合實際,運用到一些飲食公司,不僅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頗受業界的好評。
1994年董大師作為特一級麵點師,負責重慶市渝菜廚師(白案)考評工作。但這對他來講是一分榮譽,但更多的是責任。
“有些人總是覺得在麵點方面還是老品種好,但其實不然。”董大師講到,人們過於追求老品種,但不能脫離歷史背景,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現在原料多,用料講究,更能適應老百姓的口味,不管工作人員也好,還是評審大師也好,都要做出正確的評論,這就是大師的風範“不以面小而不為,而以面小而為之”。
對於更多人來說董大師不僅是麵點大師也是傳道授業的老師。在改革開放初期,不管是給人培訓,還是做評審,董大師始終離不開他的傢伙。董大師認為不管在什麼年代,作為一個麵點師,基礎功底都很重要。在刀工方面要多練習,比如切各種絲,火腿絲、黃瓜絲、蘿蔔絲、海椒絲等,都需要夜以繼日的練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董大師常說的話,記者在董大師的家裡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製作麵點的工具,主要有皮胚製作工具包括擀麵杖、單扞扦、通心槌等;其他工具包括刮面板、粉帚、漏勺、鍋鏟、毛筆、牙刷、排筆、面篩等,應有盡有。一件件工具在董大師手裡嫻熟自如。天道勤酬,只有慢慢積累,辛勤的付出,才會有收穫。
頤養天年傳道解惑
而今,董大師雖然已經退休,對於麵點的喜愛仍然沒有絲毫減退。只要有時間會到烹飪學校和重慶商務技工學校做一些理論知識授課,為莘莘學子傳授麵點技藝。或者在一些知名的飲食文化公司仍就擔任技術顧問,在一些報刊雜誌上發表自己的獨門麵點秘方。一些大賽活動也會經常看見做評審和指導的董大師。閒暇時光,董大師喜歡看看書和妻子去享受下自然,養養花,看看報。有時還和志趣相投的朋友討論關於飲食和麵點的一些問題,凡是涉及麵點的,不管是公司和個人只要向他請教,他都毫無隱晦的告訴大家,共同探討和進步,親歷親為。
當記者採訪董大師的時候,他的朋友張老師正好打電話過來探討麵點的問題,董大師告訴記者張老師最近在寫菜品的書,很好,所以飲食文化無界限,大家是同事更是一輩子的朋友,相互學習,共同為飲食文化作出貢獻,敬佩。同時將自己多年累積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貫穿於培訓全國各系統及本市川渝廚師培訓過程中,為我國普及、培養和造就了大批中、高級專業廚師,其功不可沒。“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董大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讓曾經消失的麵點重回餐桌
麵點是構成中國烹飪的組成部分,它與菜餚共同組成,並體現中國烹飪的全部,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製作工程中選料精細,花樣繁多,講究餡心,注重口味,技法多樣,造型逼真,可以說是色、香、味、型俱佳。
隨著時代的進步,一些麵點也在消失殆盡,比如鳳凰大包、雞球大包、白糕、提式發糕,很多餐廳現在都很少見,主要是一方面麵點師功底不雄厚,做工太細嫌麻煩,另一方面餐廳用工很累很高,對於這種狀況,董大師也有所擔憂。
在麵點這個行業,要讓一些麵點重回餐桌,讓更多的人了解麵點的飲食文化,“健康、綠色”是新時代麵點的呼喚,在原材料上,很多蔬菜、瓜果、原材料去考慮做工,在品種方面要多花式多出奇,比如菇類,可以做成香菇包,其可蒸、煮、煎等,菜類,可運用綠色的菜心做成餃子、包子、鍋貼等。
看到今天重慶小面的發展,董大師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擔憂。欣慰的是同為重慶美食名片之一的重慶小面,終於如同重慶火鍋一樣火爆了全國、邁向了世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好;擔憂的是一些機會主義者重表不重里,魚目混珠,損害重慶小面品質和品牌。
2015年,董大師帶著使命和責任,以“懂大師”之名重出江湖,要把“重慶小面”的文化精髓和精湛技藝代代相傳,讓畢生創造和積累的美味重回百姓餐桌,讓全世界都能吃到地道的重慶小面。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董渝生與懂大師董渝生與懂大師
青年時代董渝生青年時代董渝生
青年時代董渝生青年時代董渝生
青年時代董渝生青年時代董渝生
少年時代董渝生少年時代董渝生
青年時代董渝生青年時代董渝生
中年時代董渝生中年時代董渝生
中年時代董渝生中年時代董渝生
中年時代董渝生中年時代董渝生
天倫之樂董渝生天倫之樂董渝生
天倫之樂董渝生天倫之樂董渝生
天倫之樂董渝生天倫之樂董渝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