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壘

《山西通志》記載:“董卓壘在縣城東北90里,即承天軍址,漢董卓為并州牧,駐兵於此”。 講的是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因拒韓遂有功,被征為并州牧(今太原),數次巡查地方,見此地山勢險峻,可憑險為關,便派兵駐守,修築工事,此防禦工事被稱為“董卓壘”,為并州東邊門戶。 董卓壘在今天的上、下董寨後的臥龍崗上,乃山河要衝之地,背山面河,北依臥龍崗,前據溫河,南連鳳凰台,鐵索橫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董卓乃一代亂世奸雄。本為涼州豪強,精於騎射,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得寵,任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凌駕於皇帝之上,後被其部將呂布與司徒王允合謀殺死。
今娘子關西8公里的董寨村,史稱董卓壘。《山西通志》記載:“董卓壘在縣城東北90里,即承天軍址,漢董卓為并州牧,駐兵於此”。講的是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因拒韓遂有功,被征為并州牧(今太原),數次巡查地方,見此地山勢險峻,可憑險為關,便派兵駐守,修築工事,此防禦工事被稱為“董卓壘”,為并州東邊門戶。董卓壘在今天的上、下董寨後的臥龍崗上,乃山河要衝之地,背山面河,北依臥龍崗,前據溫河,南連鳳凰台,鐵索橫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董卓壘建在懸崖之上,石牆高築,有塞城之險,歷史上“車不能行,馬不能騎,一卒當道,萬夫莫入”,和承天軍城互相依託,多次發生過重大戰事,發揮出強大的防禦功能,實為當時三晉中部之障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