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船閘景區

葛洲壩船閘景區

葛洲壩船閘,指的是葛洲壩樞紐航運工程的供船舶通行的閘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中國在長江幹流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樞紐航運工程是“兩線三閘”。自1981年6月通航以來,作為配合三峽工程建造的反調節航運梯級工程,極大地改善了長江三峽區域120公里水域的通航條件,大量貨船從此安全暢通地出入川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葛洲壩船閘葛洲壩船閘

1981年,葛洲壩通航之初,年貨運量不足400萬噸。首航的貨輪‘長江號’和客輪‘東方紅號’是當時的頂級代表船,如今因運輸能力受限已被淘汰。

自1981年6月通航以來,葛洲壩船閘年一路攀升。

1982年葛洲壩船閘貨物通過量約347萬噸,不到400萬噸。

1982年之後每年有所增加。

1992年已突破900萬噸,在1982年基礎上翻了一番,後來又有大幅增長。

1994年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

2011年12月12日10時許,“長航集運”號等滿載的貨船駛進葛洲壩二號船閘,標誌“萬里第一壩”葛洲壩船閘在運行30年後年貨運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 ,30年來,葛洲壩船閘安全運行近40萬閘次,通過船舶約211萬艘次,累計通過貨物6.8億多噸。比1981年的增長高達28倍。

主要意義

長江貨運量不斷攀升,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長江沿江經濟和航運業的快速發展。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程度逐年提高,如今過閘船舶一半以上是2000噸以上大型貨船,5000噸級以上占15%。2011年是內河水運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年貨運量首破億噸大關,對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