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拼音luò huāng ér táo,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或離開戰場或大道,向荒野逃去。

基本信息

成語

名稱
落荒而逃
拼音
luò huāng ér táo
解釋
離開戰場或大道,向荒野逃去。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事例
他們根本不是對手,只好~。
近義詞
一敗塗地、狼狽不堪
反義詞
大獲全勝、得勝回朝
歇後語
老鼠見了貓-----落荒而逃
用法
作謂語;指敗逃
英文
be defeated and flee the battlefield
德語
Hals über Kopf fliehen
落荒而走 [luò-huāng-ér-zǒu]
指離開戰場或大道,向荒野逃跑。形容戰敗逃命。也泛指失敗後溜走。落荒:離開大路,去向荒野。走:跑

圖書

基本信息
作者: 毛穎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定價:14元
版次: 1
ISBN: 750803676X
內容簡介
保險業“大姐大”墜樓身亡,留下剛上中學的兒子,帶走了三個多月的胎兒和滿身非人的創痛。毆妻成性的丈夫悲痛欲絕,公安幹警疑惑重重。富有的“編外偵探”第一時間得知案情。一屍兩命,金色的十月籠起有霾。自殺?他殺?胎兒的父親到底是誰?小說把兩個案件所形成的兩條線索,形成一種曲折迷離、柳暗花明的效果統一。作者不僅善於編織情節,而且注意描寫人物的形象,尤其注意開掘其豐富的內心世界,人物形象就比較立體鮮明。作者把業餘偵探介入案件偵破作為一條副線寫很有新意,對他的取證方法和推理分析寫得細膩生動。小說的“生者言”、“逝者言”採取一種訪談的記錄體,增強了現場感與真實感,不失為一種新的文體試驗。
作者簡介
毛穎, 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曾師從文藝批評界泰斗 曾鎮南何鎮邦先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