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詩

落花詩

唐寅的作品,沈周因喪子而撰寫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作為七律30首。唐寅作落花詩那年35歲,離科場被黜之事不過5年,剛剛經歷過人生的磨難,自然會借風花雪月傾訴衷情。唐寅一生曾多次書寫落花詩,每次所錄詩作的數量不同,內容不同,書法風格也不盡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蘇州博物館和台北華叔和先生收藏。《落花詩》30首以春歸花落為聚點,寄寓了青春易逝、懷才不遇的感嘆,流露出看穿憂患、繁華一夢的“色空”思想。詩中有不少精美的句子,讀之使人迴腸盪氣。

概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故事劇和一位漫畫家的名字。書畫都不錯,但在他的字中又看不出一絲狂態,字主要學趙孟頫,另外加些李北海的筆意,筆畫婉轉流暢,風格俊秀瀟灑;沒有丈夫氣,倒有女兒態――他的內心應該是溫柔的。代表作有《落花詩卷》,及一些題在畫上的詩文。

唐伯虎 畫像唐伯虎 畫像

  《落花詩》三十首,行書,縱23.5厘米,橫445厘米。有數種寫本。為明代唐寅代表作之一。據盛詩瀾《唐寅落花詩考》介紹:明弘治十七年(1504)春,沈周因喪子而撰寫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作為七律30首。唐寅作落花詩那年35歲,離科場被黜之事不過5年,剛剛經歷過人生的磨難,自然會借風花雪月傾訴衷情。唐寅一生曾多次書寫落花詩,每次所錄詩作的數量不同,內容不同,書法風格也不盡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蘇州博物館和台北華叔和先生收藏。《落花詩》30首以春歸花落為聚點,寄寓了青春易逝、懷才不遇的感嘆,流露出看穿憂患、繁華一夢的“色空”思想。詩中有不少精美的句子,讀之使人迴腸盪氣,如:“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一霎春風又轉頭”,“胭脂都付水東流”;“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這些句子描畫了春光迅速消逝的殘敗景象。“春風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舊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傍老光陰情轉切,惜花心性死方休”;“風情多少愁多少,百結愁腸說與誰”;“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這些詩句真切地傳達了詩人愛花、惜花的心情和品性。

落花詩的來由及版本

落花詩的由來

唐寅的這一卷落花詩是與沈周的唱和之作。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在繪畫領域,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明中期畫壇以吳門最盛,沈周領一代風騷,不但繪畫為唐寅、文徵明之師,詩文、書法亦為時人所宗。沈周在弘治乙丑(1505)年春,屆78歲時,曾於“一病彌月”後,有感於“林花淨盡,紅白滿地,不偶其開,而見其落”,而“悵然觸物成詠”,得《落花詩》七律10首,寄諸友人求和,一時往來吟詠,成為韻事。吳中名士如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等皆有唱和。僅《唐伯虎全集》收錄的唐寅和作就有三十首。

唐寅和沈周落花詩卷(局部)唐寅和沈周落花詩卷(局部)

唐寅在《落花詩》中借花喻人,以花抒意,描畫了暮春時節落花飄零的景象,感嘆春去花落,其中有不少的詩句,讀起來令人盪氣迴腸,如:“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命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過買金人”等,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易逝、繁華一夢的感慨,以及抑鬱不得志的感傷。

唐寅緣何多次詠落花寫落花

唐寅一生多次詠寫落花詩,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與唐寅的遭遇有關。唐寅出生在蘇州府城西的吳縣吳趨里(明代蘇州城,城東為長洲,城西為吳縣)。父親唐廣德,是一位平凡的商人,以經營酒食店為生。唐寅自幼“天授奇穎才鋒無前”,十六歲,就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弘治十一年(1498),他到南京參加鄉試,三場告終,又中第一名解元。誰料“福兮禍之所伏”,在次年的北京會試中,竟捲入了轟動朝野的科場泄題案中,被捕下獄。功名無望的唐寅回到蘇州後,生計日薄,與妻子反目仳離,不久又與弟弟異炊,生活相當落魄。唐寅一生中另一重創是寧王之聘。正德九年(1514),唐寅45歲時,寧王朱宸濠慕其名,派人持重金來聘,他去了南昌,後覺察朱宸濠有野心,佯狂而歸。唐寅仕途無望後,家中經濟狀況日漸拮据。他善書畫,負文名,不得已走上鬻藝為生的道路。他寫過不少有關賣畫的詩:“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少時的春風得意、年青時的英雄落寂與年老時的貧病交加,在“落花”上,寄寓著這位“落拓才子”太多複雜而豐富的人生體驗。
其二,與明代中期江南的“吳趣”現象有關。當時,吳中地區流行一種雅稱“吳趣”的文人生活方式。文人雅士常常雅集文會,品茗客話,酒觴之間,彼此唱酬,品書論畫,玩古賞物,彼此之間意氣相投,經常往來唱和,互贈詩畫。在唐寅傳世的作品中,就有很多贈送他人之作。因此,他多次書寫落花詩,極有可能是分贈不同的友人。此外,將得意之作反覆書寫情況在當時很普遍,如唐寅的友人祝允明、文徵明曾多次書寫過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前後赤壁賦》,而落花詩的首唱者沈周也亦反覆書寫過自己所作的落花詩。

落花詩的存世版本

簡介

唐寅對《落花詩》情有獨鍾,不但一和再和,而且一書再書,今傳世的《落花詩》墨跡就達五件之多,除遼寧省博物館藏本外,還有蘇州博物館藏《落花詩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館藏《唐寅落花詩稿卷》、中國美術館藏《唐寅落花詩卷》以及台北華叔和先生藏《唐寅落花詩冊》等幾個版本。

蘇州市博物館藏本

蘇州市博物館藏本,紙本冊頁,三十四開,每開尺寸27cmx30Cm不等。共錄七律三十首,其中,十三首為原集所收和沈周落花詩。十七首為補遺之作。卷末未署名,也未標時間。後有正德三年進士方豪題於嘉靖丙戌的跋和翁方綱題於嘉慶二年的跋。其中翁方綱的跋說:『……此六如三十首草稿,與集本多異,想屢自改定歟?瑤田得此於都門,中闕二首。及南歸,晤江秋史,而秋史處恰有此二首。宛然適合……』翁方綱認為這是一個草稿本,說明此藏本的時間比較早。同時,此冊頁曾缺了兩首。後補上。翁氏的這個推測對不對?這恰好可以從普林斯頓藏本中得到證實。

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本

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本,紙本長卷,25.1Cmx649.2cm。錄七律二十一首,前八首為補遺之作,後十三首為原集落花詩作。卷末有唐寅落款『晉昌唐寅稿』,未標時間。另有馬日琯書跋。『唐寅稿』的字樣。正好證明它是草稿。這個『草稿』當然是謄寫本。因為字跡十分工整。從書風上看,蘇博藏本與普林斯頓藏本比較接近。從抄寫內容看,兩者都有十三首為原集落花詩作,雖然排列順序不同,這十三首的內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頓藏本的寫作時間與蘇博藏本相距不會很遠。但決不同時,因為相同的一首詩中又有少許改動。如普林斯頓藏本中『春來何事默憑欄』一句,蘇博藏本作『春朝何事默憑欄』。
上述兩個藏本的落花詩內容與原集相異的部分,是一改再改的結果。如原集《和沈石田落花詩三十首》中第一首的前兩句『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貧』與這兩個藏本中的第一、二句『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雖然詞句大異,但意思相近,且緊跟其後的第三、四句完全相同,應該是由同一首詩作修改而成的。顯然,兩個藏本中的詩句更形象地道出了自己一夜之間功名盡毀,前途無望的心境。而『剎那斷送十分春』也就成為了以後大多數版本的第一首。又如第二首的第一句,原集為『夕陽芳草笛悠悠』,草稿本中為『夕陽黯黯笛悠悠』,情調上頓有天壤之別。原集最後一首末兩句『和詩三十愁萬千,此意東君知不知』中的後一句,到蘇博藏本與普林斯頓藏本中分別改為『腸斷春風誰得知』和『腸斷東風誰得知』。由此可推斷這兩個藏本為和詩後的修改稿,其書寫時間肯定在和詩那年(一五O四)之後,但不會很久。

遼寧省博物館藏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本,紙本長卷,26.6cmX406Cm。收入七律十首,均是《唐伯虎全集》補遺中的詩作。詩後唐寅有跋,然未標明書寫時間。楊仁愷先生據跋推斷當寫於和詩那年,即弘治十七年(一五O四),但這個推測是有待商榷的。卷後另有顧文彬的題跋:『白石翁(沈周)落花圖恨佚其詩,六如居士落花詩恨亦佚其圖,乃和會兩家聯為一卷,所謂離之兩傷,合之雙美者也。壬戌夏日。』這是一八六二年的跋。據此可知沈周與唐寅各寫過落花圖,並在圖後題落花詩.後來沈佚詩,唐佚圖,直到清代時沈圖和唐詩合成一卷。現存遼博的沈圖,據楊仁愷先生說,破舊不堪,且坡石以粗線鉤勒,濃淡墨塗抹而不皴,這種畫法在沈畫中少見,故此圖是否系沈周原作還需進一步考證。而唐寅的落花詩卻是真跡。唐寅在自跋中說:『石田先生嘗詠落花十篇,人情物態,曲盡無遺,而用意煉語,超越前輩……間以示予,讀之累日,不能釋手。顧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陳朽載。瞻飛英辭條,委廁有不攖懷者哉.勉步後塵,政不自知其醜也。暇日因書一過,並系小圖寄興。』在這段話中,既有對過去的回憶,又有對自己年輕時不知自醜的愧歉,表達了自己書落花詩時的複雜情感。並且可知這詩卷是題在落花圖後的。更確證了此卷為唐寅所書。
唐寅畫落花圖,並在圖上題落花詩並非一次。據《珊瑚網》記載,唐寅在正德十五年(一五二O)曾作落花圖詠。《式古堂書畫匯考》中收入唐寅的落花圖詠,為七律十首,是原集落花詩中的前十首。唐寅在落款中標明該詩題於落花圖上,書於正德庚辰仲秋吉日。但由於目前看不到原作,懷疑已佚。但據此可推測,遼博藏本的落花詩卷書寫時間當與正德十五年的落花圖詠時間相近。另一個證據是該藏本落花詩的書風與存世的中國美術館藏(一五二二年)落花詩卷書風相近。

中國美術館藏本

中國美術館藏本,紙本長卷,23.5cmx445.3cm。這是目前公認藝術最成熟的巔峰之作,共收入七律十七首,卷末標明寫於嘉靖元年(一五二二)清明日,也就是唐寅病故的前一年。儘管稱落花詩卷,其中只有七首為補遺落花詩,其餘十首為唐寅所作漫興詩。
就目前所見的唐寅落花詩真跡有四本,即蘇州市博物館藏本、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本、遼寧省博物館藏本和中國美術館藏本。見於著錄的唐寅書落花詩則有《蔬香館法帖》、《海山仙館藏真三刻》、《珊瑚網》等多種。

中國美術館藏本1中國美術館藏本1
中國美術館藏本2中國美術館藏本2

落花詩原文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借問牧童應沒酒,試嘗梅子又生仁。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陽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風又轉頭。控訴欲呼天北極,胭脂都付水東流。傾盆恠雨泥三尺,繞樹佳人繡半鉤。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
春風百五盡須臾,花事飄零剩有無。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絕纓不見偷香椽,墮溷翻成逐臭夫。身漸衰頹類如此,樹和淚眼契約枯。
時節蠶忙擘黑時,花枝堪賦比紅兒。看來寒食春無主,飛過鄰家蝶有私。縱使金錢堆北斗,難饒風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晝,一縷煙茶颺鬢絲。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雲橫,社日園林紫燕輕。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月明犬吠村中夜,雨過鶯啼葉滿城。人不歸來春又去,與誰連臂唱盈盈?
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三月尋芳騎鳳侶,一時齊唱踏莎行。收燈院落傷棲燕,細雨樓台濕囀鶯。莫問東君訴恩怨,自來春夢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憑闌,庭草驚看露已團。花並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書當無意開孤憤,帶有何心綰合歡。且喜殘叢猶有在,好隨修竹報平安。
桃花淨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共當中。
惻惻淒淒憂自惔,花枝零落鬢絲添。周遮燕語春三月,蕩漾波紋日半簾。病酒不堪朝轉劇,聽風且喜晚來恬。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
楊柳樓頭月半規,笙歌院裡夜深時。花枝灼灼難長好,漏水丁丁不肯遲。金串袖籠新藕滑,翠眉奩映小蜼垂。風情多少愁多少,百結愁腸說與誰。
李態樊香憶舊遊,蓬飛萍轉不勝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傷春滿鏡愁。愛惜難將窮袴贈,凋零似把睡鞋留。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須掃作堆,青春白髮感衰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忍唱驪歌送春去,悔將羯鼓徹明催。爛開賺我平添老,知到年來可爛開?
麗色堪餐莫謾夸,一朝衰颯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深院青春空自鎖,大堤紅日又西斜。小橋流水閒村落,不見啼鶯有犬蛙。
滿堂歡笑強相陪,別有愁腸日九回。時節又驚梁燕乳,鉛華無奈隙駒催。香消衣帶傷腰瘦,夢斷遼陽沒信來。門掩黃昏花落盡,牛酥且薦掌中杯。
亞字城邊麋鹿台,春深情況轉悠哉。襞衣玉貌乘風去,對酒蓬窗帶雨推。結子桃花如雨落,挾雌蝴蝶過牆來。江南多少閒庭館,朱戶依然鎖綠苔。
桃蹊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爭。陌上新麴塵暗,牆頭圓月玉盤傾。青簾巷陌無行跡,繡褶腰肢覺瘦生。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鍾情。
簇簇雙攢出蠒眉,淹淹獨倚曲欄時。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賦詩。香逐馬蹄歸蟻垤,影和蟲臂罥蛛絲。尋芳了卻新年債,又見成陰子滿枝。
芳菲又謝一年新,能賦今無八斗陳。*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遇買金人。杜鵑啼血山中夜,蝴蝶遊魂樹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御懺貪嗔。
貌嬌命薄兩難全,鶯老花殘謝世緣。年長盧姬晚嫁,日高黃鳥喚春眠。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論價十千。痛惜穠纖又遲暮,好燒銀燭覆觥船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臘,柴車從此不須巾。仙塵佛劫同歸盡,墜處何須論廁茵。
催耕聲里短柴門,煠蘭香中雉草園。西子歸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春鳳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拾得殘紅忍拋卻,也教粘向阿鹹
蕉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可憐窗外風鳴樹,辜負尊前月滿軒。奔井似銜亡國恨,墜樓如報主人恩。長洲日暮生芳草,銷盡江淹黯黯魂。
伯勞東去燕西飛,南浦王孫怨路迷。鳥喚春休背人去,雨妝花作向隅啼。綠陰茂苑收弦管,白日長門鎖婢傒。蛺蝶翻翻殘夢裡,曲欄縴手憶同攜。
青鞋布襪謝同游,粉蝶黃蜂各自愁。傍老光陰情轉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膠*(疑缺一字)日月無長策,酒酹荼蘼有近憂。一曲山香春寂寂,碧雲暮合隔紅樓。
春來嚇嚇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恨多風。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嗚曉角起春城,巧作東風撼地聲。燈照檐花開且落,鴉棲庭樹集還驚。紅顏不為琴心老(點去)駐,綠酒休辭盞面盈。默對鏡奩閒自較,鬃絲又是一年嬴。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深院料應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閒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花朵憑風著意吹,春光棄我竟如遺。五更飛夢環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

相關作品賞析-龔自珍落花詩

龔自珍,晚清思想家,史學家。一名鞏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他是首開近代文學風氣的人物,他的思想帶有極大的叛逆性,文學極富創造性。他的詩歌的意象可用蕭心劍氣來概括,蕭心表現他深沉的憂鬱和孤獨,劍氣映現他特有的清醒和自信。他的落花詩的寄寓更是值得探究一番。

龔自珍龔自珍

西郊落花詩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猶神馳。
西方淨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

中國古代詩人寫落花的不勝枚舉。龔自珍的落花詩是對於以往尋常意象的突破。古人寫物開始還有鮮活的形象,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花合一,那清淡古雅的一枝菊花在人腦中該是怎樣的揮之不去啊。“桃之夭夭,其華灼灼。”滿目燦爛的都是桃花的繽紛。隨著寫詩意象的重複,內蘊逐漸加深,到後已是徒剩抽象的象徵,物的形象已消失殆盡。一寫菊花必是比喻隱逸生活,“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連林妹妹也是先“隱”後“問”。一寫杜鵑必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鵑。”“杜鵑泣紅。”菊花與杜鵑已不是純粹的菊花與杜鵑,而成為隱逸和哀傷的代名詞。孟浩然“花落知多少”從傷春到自憐,晏小山“落花人佇立”,永叔“亂紅飛過鞦韆去”,易安“花自飄零水自流”,訴說的是男男女女的哀傷幽怨,一代代如是。唐寅寫了三十首落花詩也脫不了這個窠臼。只有龔自珍,才對這一傳統意象有新的開拓。
龔自珍的落花詩,寄寓了他難以揉合的兩種渴望。首先,他把落花寫得壯麗飛揚,動人,體現了離棄本枝的渴望。如果把大樹比喻為中國文化的話,那落花則反映龔自珍藏離開官場不哀反喜的心緒。中國文人的命運是緊縛在統治集團的一側的,對傳統文的依偎心理,對官場的慣性嚮往,使中國知識分子孜孜追求著仕進之路——攀住本枝。一朝變成落花,便有如上面所列的幽怨。龔自珍則不同,他的《西郊落花詩》一改過去纏綿傷感的情調,而給予熱烈讚美,“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使引人感傷的頹敗的景物變為瑰麗飛揚的景象,超出尋常意象之外。他寫落花的氣勢:洶湧而來,馳驟而去,紛灑而下;寫落花的形態:飛舞,翻卷而上,綽約多姿;心中所思與眼前所見合而為一,落花與自我合而為一,意象無限擴大。落花作為作者不受時重,不為世用的心緒的寄託,本應悲哀自憐,但他卻從無所歸依的落花看到瑰麗的落花,有其深刻的內在含義。
首先,這是疏狂之士不羈風貌的投影。從寫《與山巨源絕交書》的嵇康到“欲上青天攬日月”的李白,中國古典詩人的疏狂和不羈一直是性格中不可抹殺的側面。中國知識分子構成存在互補:用世與隱世。所謂“達則兼顧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正是完整人格的兩個方面,無法為官場服務則另求生活的途徑。陶淵明和王維是典型的隱士,柳永和關漢卿則通過宣揚一種市民享樂意識在俚詞與俗曲找到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使自己不致依附於朝廷。龔自珍亦然,官場不成,可研金石,研佛經。“且看床頭金字經”,可沉溫柔鄉,“構想英雄垂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
其次,這也與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有關,龔自珍已邁進近代的門檻,思想與意識已不同於前人。落花飛揚是作者近代個性意識覺醒的閃光,他們已經不把個人感情納入天理的軌道,自我是十分可貴的存在。個性張揚才能看到落花飛揚,詩人的眼光超過了前人,奠定了詩人心中新型的理想人生模式。仕宦人生是讀書人的理想人生模式,疏狂如李白者一奉詔進京也不禁忘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龔自珍的時代已稍有變異,做官並非惟一出路,還有其他的陽光大道可行,何必依戀本枝呢,還有許多新的人生追求。學問不再是官場的敲門磚,而成為真正得人尊敬的資本。“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十萬狂花好夢寐,漫天撲人花雨。”龔自珍在落花中已窺到了多向選擇人生的曙光。
離棄本枝的渴望與龔自珍的生活時代思想個性是相符的,同時,龔自珍的落花意象也有第二個開拓,落花的繾綣傷感體現了依戀本根的執著,這與作為承受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也是相符的。自我價值必須寄托在群體價值之上。這是其詩歌內容的另一個方面,在這裡就不展開論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